uu小说 - 科幻小说 -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在线阅读 - 第14节

第14节

    玄宗:“当时有侍中这个官职吗?”

    张果:“您又不是那时的人,如何知道那时没侍中一职?”说罢,上驴而去。

    蝙蝠确实有成精的可能。比如,下面的主人公就遭遇过这样的事。主人公叫木师古,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名字,听上去就像个得道之人。

    道士的名字往往具有特点,多取“玄”“隐”“微”“静”等悠远之字。不过,也有例外,按《宣室志》记载:“大历年间,有仆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自云姓仆名仆,莫知其所由来。家于光州乐安县黄土山……神仙频降,有姓崔者,亦云名崔,有姓杜者,亦云名杜,其诸姓亦尔,则与仆仆先生姓名相类矣。”

    也就是说,这些得道之人的名字分别叫:仆仆、崔崔、杜杜……

    接着说木师古。故事中,他的身份是位旅行者。德宗贞元初年的一个夏天,他背着包正行走在江南金陵地界——又是贞元年间!

    日暮时分,木师古投宿到一座古寺。

    木师古拜见住持,住持指向侧厢房的一间陋室。

    木师古有游侠性情,非常不悦,因为他看到本应住人的客厅紧紧地闭着,以为住持看不起他,就质问住持:“我为什么不能住这一间?”

    住持说:“并非我吝惜,只因这客厅有凶物,入住者非伤即死,我在此寺生活了三十多年,客厅伤了三十人!一年前,我令徒弟将其关闭,再不敢住人。”

    木师古执意要住。

    他越听住持的话越是感到好奇。

    住持没办法,只好叫徒弟打开厅门,收拾了一下,叫木师古进去。

    房间一明两暗,正中是厅堂,左右是寝室。木师古转悠了一下,看出这屋子确实已有很久没有住人了,因为积尘遍地,结有蛛网。

    木师古此刻才相信住持说的是实话,但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即使这里面真的有凶物,也只能住下了。

    入夜后,木师古做了准备,从行李里抽出一把尖刀,枕于头下。这觉算是睡不好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一直在琢磨:会有什么怪异事发生?他又检查了一下里屋和外面的厅堂,没发现可疑的地方。

    迷迷糊糊中,木师古挨到二更天。

    忽然,躺在床上的木师古感到一阵寒冷,一下子就醒了。

    要知道,现在是盛夏。木师古在黑暗中有些紧张。随后,他感到这股寒冷是从帷幄外一点点飘过来的,仿佛有人在扇扇子。

    木师古悄悄起身,猛地抽出尖刀,向帷幄外砍去。

    到底是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虽然木师古开始有些担心不安,但凶怪之事发生后还是能主动出击。

    木师古并没有下床看,而是收好尖刀,再次躺下。时间到了四更,他感到那股寒冷之气又吹了过来,木师古又抽出刀来……

    天亮后,寺里诸僧叩门,木师古安然应答,众人皆惊。

    大家进屋,在床边发现了两只中刀而亡的蝙蝠。每一只,翅膀都有一尺八寸长,眼珠突兀,呈银色。

    寺院住持说:“按《神异秘经法》的说法,百岁蝙蝠往往会附于生人的嘴上,吸其精气,以求长生。到三百岁时,就可化为人形,飞游天界。现此二物被灭,可见它们还不到三百岁,法力还不是很厉害。”

    蝙蝠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秘的象征,这种神秘来自它们的模样和习性:它们的相貌如此怪异,因类似老鼠,在唐时又被称为仙鼠。它们有一双没有羽毛的rou翅,喜欢倒挂着休息,夜间才出来活动,没人知道它们白天待在哪里。

    这所有的一切都给人想象的空间。

    古寺中的蝙蝠,单翅长达一尺八寸,双翅张开近四尺,个头非常大(现在发现的最大蝙蝠即吸血蝙蝠,双翅张开可达1.5米)。故事中,讲到蝙蝠吸人精气后,满三百岁,可化人形,但更多的观点认为,到了一千岁时,它们的颜色可由黑色变为白色,最后化为人形,甚至修炼成仙。所以,唐人对白色蝙蝠是非常敬畏的。

    说到蝙蝠的颜色,按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的记载,南方还有一种红色蝙蝠:“刘君云,南中红蕉花时,有红蝙蝠集花中,南人呼为红蝙蝠……”这种蝙蝠和其所喜欢栖息的美人蕉都是有剧毒的。

    至于木师古,他背上行囊继续上路了。后来,有人在浙江赤城山看到过他。

    太岁与灵芝

    先说发生在唐朝宁州的一则短新闻:

    当地农民耕地,在地里掘得一物,样子类似堆积在一起的菌类,上面似乎有上千只眼睛一样的东西,农民不知挖到的是什么,把它移到路边,行人大多也摇头不知,直到一个西域胡僧出现:“你挖到的是太岁,快埋掉,否则……”

    农民虽没读过什么书,但也在老人那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别在太岁头上动土!”惊恐中,他赶紧将太岁移回原处,埋进土里,但一年后他和家人还是死去了。

    在太岁头上动土,历来被认为将会招致灾祸。这种禁忌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比唐朝还遥远的时代,人们就对太岁充满敬畏,认为太岁充满神秘色彩,见过它的人万中无一,一旦遇上则是极恶的凶兆。

    关于太岁出现的新闻不止此一条。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有记载:山东即墨县百姓王丰掘地见一rou块,“大如斗,蠕蠕而动”,王丰担心遇见了太岁,慌忙把坑填上,但晚了,“rou随填而出,丰惧弃之”,那rou块追至王丰家,“经宿rou长,塞于庭”。几日后,王家老少全部暴毙而亡。在这里,令人恐怖的是太岁不断变大,最终塞满了王家的庭院。

    太岁到底是什么?

    太岁并不是虚构出来的东西,在人间确有其物。

    它是一种生在土壤里的非常少见的“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黏细菌复合体”。它有一个特点:假如你拿刀切一块,它马上又会长上。所以,在古人看来,太岁具有超能力。

    当然,也有不怕太岁的。

    晁良贞能判知名,性刚鸷,不惧鬼。每年,恒掘太岁地竖屋。后忽得一rou,大于食魁,良贞鞭之数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阴影听之。三更后,车骑众来至rou所,问太岁:“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报之?”太岁云:“彼正荣盛,如之奈何!”明失所在。(《广异记》)

    晁良贞曾在地里挖出一个太岁,不但不害怕,还抽了太岁数百鞭。后来,有一天晚上,他偷听到有声音问太岁为什么受辱而不报仇,太岁沮丧地说:“晁良贞精气强盛,我拿他也没办法啊!”转天,那个倒霉的太岁便不知道逃到哪儿了。看来,太岁也是看人下菜的,欺软怕硬。

    另外,据古书上记载,倘若在地里挖到太岁,虽为凶兆,但若立刻抽它百鞭,便可免除灾难。晁良贞用鞭子抽打太岁的初衷即在于此。他很幸运,最后把太岁搞定。但也有不成功的:“上元末,复有李氏家不信太岁,掘之,得一块rou。相传云:‘得太岁者,鞭之数百,当免祸害。’李氏鞭九十余,忽然腾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尽……”

    在上面的故事中,李氏用鞭子抽打了太岁九十多下,快到一百下时,太岁忽然消失不见,随后其家七十二口死亡殆尽,可谓功亏一篑。其实,对付太岁,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把它蒸着吃了,即以毒攻毒,一如下面故事中主人公所为。但意外的是,当主人公吃完后,发现那不是太岁。

    兰陵萧逸人,亡其名。尝举进士,下第,遂焚其书,隐居潭水上,从道士学神仙。因绝粒吸气,每旦屈伸支体,冀延其寿。积十年余,发尽白,色枯而背偻,齿有堕者。一旦,引镜自视,勃然发怒,且曰:“吾弃声利,隐身田野间,绝粒吸气,冀得长生。今亦衰瘠如是,岂我之心哉?”即还居邺下,学商人逐什一之利。凡数年,资用大饶,为富家。后因治园屋发地,得物状类人手,肥而且润,色微红。逸人得之,惊曰:“岂非祸之芽?且吾闻太岁所在,不可兴土事,脱有犯者,当有修rou出其下,固不祥也。今果有,奈何!然吾闻得rou食之,或可以免。”于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尽,自是逸人听视明,力愈壮,貌愈少,发之秃者尽黰然而长矣,齿之堕者亦骈然而生矣。逸人默自奇异,不敢告于人。后有道士至邺下,逢逸人,惊曰:“先生尝得饵仙药乎?何神气清晤如是。”道士因轸其脉。久之,又曰:“先生尝食灵芝矣!夫灵芝状类人手,肥而且润,色微红者是也。”逸人悟其事以告,道士贺曰:“先生之寿,可与龟鹤齐矣。然不宜居尘俗间,当退休山林,弃人事,神仙可致。”逸人喜而从其语,遂去,竟不知所在。(《宣室志》)

    江苏兰陵有位萧逸人,不知其名,曾入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榜未中,遂焚书退隐,跟道士学神仙之术。

    后来,他开始绝食辟谷,每天清晨,在水边伸展骨骼,吸纳野外之气,以求长寿。但似乎不那么成功,因为十多年后,本还是青年的萧逸人,头发已完全白了,面色枯槁,牙松背驼,看上去老得不成样子了。

    有一天,他拿来镜子一看,见自己如此模样,勃然大怒。这是个脾气很火爆的人,上面已有考试未中就焚书的例子了。

    萧逸人扔下镜子,说:“我弃名利,隐逸荒野,以求得道,竟衰老至此,这哪是我的追求!”

    于是,萧逸人来到邺城经商,白手起家,几年后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富豪了。看来,此君既不是读书的料,也不是学道的料,而是经商的料。这时候,他称不上是萧逸人了,还是称其为萧商人吧。尽管家境已富,但萧商人还是颇为郁闷,因为他老态龙钟的样子着实让他忧心。

    却说此日,他又购置了一块地皮,欲建别墅。起地基时,挖出一团东西,呈人手状,颜色微红,感觉肥润。萧商人大惊:“看样子,是传说中的太岁?我听说不可在太岁头上动土,挖地见太岁,当为凶兆!”

    萧商人沮丧时,又想起一句话:“见太岁虽不祥,但若食其rou,可免灾。”

    于是,他将太岁烹熟了,眼一闭,心一狠,咬了一口。意外的是,那东西味道奇鲜,令人欲罢不能。等吃完了,萧商人感到神清气爽,四肢通达,几天过后,拿镜子一照,老态尽失,秃顶变长发,牙齿亦新生,又恢复了年轻时的样子。

    萧商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更多的是兴奋。

    他周围的人都很奇怪:一夜之间,此人怎么返老还童了?

    后来,一云游道士来到邺城,路上偶逢萧商人,大惊道:“您吃过什么仙药吗?否则的话,为什么如此清逸?”

    道士为萧商人诊脉,说:“你曾吃过灵芝!”

    “灵芝?”

    “所谓灵芝,形如人手,颜色微红,其状肥润……”

    萧商人就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道士,后者祝贺道:“那确实不是太岁,而是罕见的人手灵芝,吃了它,您寿命可与龟鹤齐年!所以,现在您已不适合居于俗世,当退隐山林,清净修道,成仙有望。”

    萧商人大喜,这不正是自己早年的追求吗?

    看来,他还是有仙缘的。再后来,萧商人抛弃家业,一个人悄悄地离开邺城,他的身影最终消失在唐朝的山林间……

    在这个故事中,萧逸人的人生经历了非常大的转变,最终靠一棵稀有的灵芝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灵芝属于菌类,在唐朝时尤其被人看重,因为大家认为食后有助于成仙得道。

    事实上,早在东晋年间,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就曾披露过灵芝的妙用,还指出:假如在深山中发现有七八寸的小人儿乘着微型车马,他们即是被称为“rou灵芝”的异菌所变。吃了它们,就能成仙。

    唐代志怪中,果然出现过葛洪记载的那种灵芝:“昔有人泊渚登岸,忽见芦苇间,有十余昆仑偃卧,手足皆动。惊报舟人。舟人有尝行海中者识之,菌也。往视之,首皆连地。割取食之,菌但无七窍。”这则记载见于《岭南异物志》。

    说的是,有旅客在岸边芦苇丛中发现“十多人”卧在地上,奇怪的是脑袋都连着地,像从地里生出来的一样。这正是葛洪所说的“rou灵芝”。关于奇异的灵芝,在唐朝还有一些记载:

    玄宗天宝初年,临川郡人李嘉家的房柱上生了一棵灵芝,形状像传说中的仙人天尊。

    代宗大历八年,卢州庐江县发现了一棵紫灵芝,高达一丈五尺,在尺寸上为唐朝之最。

    文宗开成三年,段成式在长安修行里寓所里发现枯去的紫荆树的根部生出一灵芝,“大如斗,下布五足,顶黄白两晕,绿垂裙,如鹅鞴,高尺余”。

    武宗会昌二年,宋州莆田县山冈的一块巨石上,生出一棵灵芝,大小如土筐,盖子和茎部是黄白色的,下面依次变为浅红色。这有可能是最名贵的“石桂芝”。据说,这种灵芝生于岩石或洞xue间,吃一斤可延寿千年。

    牧羊的龙女

    唐高宗仪凤年间,书生柳毅到长安赶考,最后名落孙山,本欲回转湖南老家,但突然想起有个老乡客居泾阳,便择路去拜访。

    柳毅催马走了六七里路,忽有群鸟从草丛间直飞天空,他的马受了惊吓,一路飞奔,好不容易才停下,当柳毅抬起头时,见有女孩在路边放羊。

    女孩面容美丽,但双眉紧锁。柳毅下马相问。女孩并不应答,柳毅连问数遍,她才开口哭诉。原来,女孩是洞庭龙王的小女,嫁给泾川龙王的二太子,但二太子行为放荡,并不珍惜小龙女,公婆也护着儿子,还虐待小龙女,把她赶到野外。

    小龙女泪水涟涟,说:“此地离洞庭遥远,我的遭遇父母并不知道。我知道公子的家乡离洞庭不远,可以为我传封书信吗?”

    柳毅说:“这有何难!但问题是,人仙两隔,就算我到了洞庭湖,又如何去龙宫见你父母?”

    小龙女说:“洞庭南岸有棵大橘树,您到树下,解了腰带,在树干上敲三下,便会有人出来迎你。”说着,她取出书信一封,潸然泪下。

    柳毅很同情小龙女的遭遇,立刻上马辞别,去替她送信。走了一会儿,柳毅又回来,问:“你们神仙也放羊吗?有什么用处呢?难道神灵还会宰杀它们吗?”

    小龙女:“哈!你看到的这些并不是羊啊,是雨工。”

    柳毅:“雨工?”

    小龙女:“所谓雨工,或称为雨师,也就是掌管降雨的神。”

    柳毅举目望去,那些羊的样子和神情确实很怪。柳毅催马将走,又想起什么,转身说道:“这一次,我给你做信使,望姑娘回归洞庭后,不要忘记今日。我是凡人,你是仙女,莫要避而不见。”

    小龙女说:“公子多虑了。以后,我们就像亲人一样了,怎么会避而不见呢?”

    柳毅打马而去。

    在泾阳老乡处,柳毅小住两天,即告别朋友,回转湖南。在洞庭南岸,真的就发现了一棵大橘树。柳毅按小龙女说的做,当腰带在树上敲到第三下时,洞庭湖水掀起巨浪,有甲士现身波浪中,拜而问道:“贵客从何处来?”

    柳毅只是说有事要见龙王,甲士见其有来头,便引路:“请您闭上眼。”

    柳毅闭上眼。再睁开时,已到龙宫。龙宫楼阁相连,金碧辉煌,仿若梦境。甲士带柳毅来到一处叫灵虚殿的地方。这里的殿柱是用白玉做成的,台阶是用青玉铺就的,床则是珊瑚镶制的,帘子是水晶串成的,门楣上镶着琉璃,屋梁上饰着琥珀。

    柳毅心里想:到底是仙境啊,装修得确实不错。

    左等右等,龙王一直没露面。柳毅问:“你家大王呢?”

    甲士:“我家大王正在玄珠阁跟太阳道士论《火经》,很快就过来。”

    柳毅:“《火经》?”

    甲士:“龙以水显灵,随便一个水珠就可淹没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善用火,小小灯火就可化阿房宫为灰烬。水火有别,本质不同。太阳道士精于火理,我家大王此次请他来,就是要听一下他有关于火的高论。”

    话音未落,一穿紫袍者飘然而至。

    洞庭龙王问:“洞庭水深,先生何以到此?”

    柳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随后把小龙女在远方的遭遇一一说明。随后,取出书信,交给了龙王。龙王看完信后,掩面而泣,泣罢一再感谢柳毅。龙王把书信传至后宫,于是很快听到一片哭声。

    洞庭龙王说:“不要这样哭,钱塘君会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