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科幻小说 -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在线阅读 - 第13节

第13节

    谈隐士文化时,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与其相辅而生的山水文化和田园生活。“隐士”二字从字面上讲,一为隐,一为士。在哪里可以隐呢?自然是峰峦叠翠、林木清幽的山水间。华夏大地,本来就多奇秀山水,在进入工业社会前,没有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那时的一山一水,更有古朴的魅力。在唐时,终南山冠盖整个帝国,其他隐逸名山则有华山、嵩山、庐山、衡山、天台山、四明山、青城山、武夷山、太白山、罗浮山……

    继续说契虚的故事。

    隐居华山的他,多年以后,已达到不用进食的辟谷境界了,每天喝风饮露。

    辟谷分“服气辟谷”“服药辟谷”。在这里,契虚采取的是“服气辟谷”。反正,他越来越有仙人范儿了。

    后来,司马郊去世,百鸟聚庭院而鸣,契虚也很难过。

    唐朝远山,空谷幽兰,如此生活,夫复何求?但对契虚来说,还有一桩心愿没完成,那就是——成为稚川永久的居民。司马郊死后,契虚继续在华山隐居修行。当时,有叫郑绅与沈聿的,自长安来,至华山,逢大雨,二人投宿于契虚的茅屋。

    由于契虚不再吃五谷杂食,所以当郑、沈到来后,契虚没食物给他们吃。

    二人奇怪于契虚不吃饭却能神采丰奕。契虚把自己的经历说给他们听。二人办完事,返回长安时,郑绅单独去华山脚下契虚所住的草庐拜访,但草庐已空。郑绅颇为感慨,在他看来,作为隐士的契虚已成仙得道,去稚川定居了……

    贩茶求仙记

    讲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发生在一批茶叶贩子身上。

    玄宗天宝年间,安徽寿州大茶商刘清真带着十九个员工,运送大批茶叶去洛阳、长安贩卖。他们这趟生意带了多少茶叶呢?每人“一驮”(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多斤)。刘清真作为老板,自己当乘马押送,这样算来,共带了一千九百多斤茶叶,可以说是个巨大的数字了。而且,唐朝时,寿州茶很有名,这趟买卖当值不少银子。

    一路上,刘清真带人晓行夜宿,十分谨慎。

    此日一行人进入河南陈留地界,遇见了强盗。还好,盗贼不是很多,加上刘清真等人拼死保护,茶叶没被抢走。后听路人说,陈留一带不是很太平,总有过往客商被劫。为安全起见,刘清真听从了一位当地人的劝说,改变了方向,不再西行洛阳、长安,而是一路北折,往魏郡方向而去。

    魏郡在唐朝时属河北道魏州,治所在河北大名,人口众多,在当时很繁荣。

    在去魏郡的路上,他们遇到一位老僧,同行了一段路,彼此熟悉起来,即将分别时,老僧劝他们不要去魏郡了:“那里未必是佳处,还是去山西五台吧。”

    “五台?”刘清真问。他心里想,这里距五台路途遥远;最主要的是,这些茶叶是不是适合贩卖到那里。

    老僧见其犹豫不定,说:“若诸位嫌远,不妨先跟我回寺,再作商议。”

    刘清真认为:一路疲惫,到寺里休息两天后再择地赶路确也不迟。另外,还有一点,对佛道都很感兴趣的刘清真,观老僧之貌,听其谈吐,认为老僧来历不凡。于是,他们去了几里外老僧修行的寺院。

    寺院不大,但很肃穆。入寺后,老僧整日为众人讲经论法,说得刘清真等人悟性顿开,最后的结果令我们诧异:一行人竟都有了远离尘世之念。于是,刘清真等二十名茶叶商人放弃了贩卖之旅,终日伴随老僧左右,一住就是二十年。

    这老僧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一天,老僧对刘清真说:“最近有大魔出现,你们会受到它的祸患,需要提前防备,否则会坏大家的修行。”说罢,叫刘清真等人跪在地上,他含水而喷,口中念咒,刘清真等人就慢慢变成石头。

    但他们心里都很明白,并非真的变成了石头,只是一种法术而已。

    很快,有来自山西代州的捕快数十人路过寺院,转了一圈,唯见群石寂静,荒草萦绕,便离去了。

    当晚,老僧又用水喷这些石头,刘清真等人恢复人形。

    刘清真知道,如果不化为石头,也许会有一场无法预知的劫难。

    一个月后,老僧又道:“大魔又起,必定会全力搜索你们,怎么办?我想把你们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你们都去吗?”

    刘清真等人点头。

    老僧令他们闭上眼,称这是一次秘密的飞行:“你们记住一点,飞行过程中不要睁眼看,否则会坏了大事。当你们觉得已经落下了,再睁眼不迟。你们到了山上,会发现一棵神奇的大树,你们可于树下修行。树上会长出灵药,你们食后自有奇迹发生。”

    刘清真等人均被赐一颗药丸。

    老僧说:“吃了它,这些天就不会再感到饥饿,但你们这几天要好好思考,只有深奥的佛法,才是超尘脱俗的桥梁。”

    刘清真等人一起拜谢老僧,随后闭上眼。

    于是,他们就真的冉冉飞起。半日后,他们感到脚踩到了地面,这才睁开眼,见山林一片,有樵夫过来,于是向其打听,才知道已到江西庐山。他们往前走了一阵,果见有一棵大树翠枝蔽日。

    刘清真大喜:“大师所说的奇树当是它!”

    众人在树下打坐。几天后,树干上长出一只白蘑菇,鲜丽光泽,飘然而动。

    众人异口同声:“这就是大师所说的灵药吧!”

    当时的计划是:把白蘑菇采下来,二十个人一起分食。但其中一人,趁大家不注意,一口把白蘑菇全给吞下去了,包括刘清真在内的所有人均大惊,随即纷纷指责。但已成事实,打那人一顿也没什么用了。正在大家郁闷时,那人突然消失不见,随后再看,见其端坐于大树的一根枝条上。

    刘清真说:“难道是因为你吃了白蘑菇而高升了吗?”

    刘清真叫那人下来,那人似乎没听到,就是不下来。

    七天后,奇怪的事发生:在枝条上端坐的那人,身上竟长出绿毛,很快有仙鹤飞来,在树顶盘旋。

    那人对树下的刘清真等人说:“我确实背叛了你们。不过,我现在真的得道啦!我就要离开你们了,去谒见天帝。你们今后要继续努力啊,争取早一天像我这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神仙。再见!”

    刘清真恳请他下来,但那人没搭理他,顾自乘云飞去。刘清真等十九人沮丧至极。这就是十九个人成全一个人的故事。

    天宝中,有刘清真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至陈留遇贼。或有人导之,令去魏郡。清真等复往,又遇一老僧,导往五台,清真等畏其劳苦。五台寺尚远,因邀清真等还兰若宿。清真等私议,疑老僧是文殊师利菩萨,乃随僧还。行数里,方至兰若,殿宇严净,悉怀敬肃。僧为说法,大启方便,清真等并发心出家,随其住持,积二十余年。僧忽谓清真等曰:“有大魔起,汝辈必罹其患,宜先为之防,不尔,则当败人法事。”因令清真等长跪,僧乃含水遍喷,口诵密法,清真等悉变成石,心甚了悟而不移动。须臾之间,代州吏卒数十人诣台,有所收捕,至清真所居,但见荒草及石,乃各罢去。日晚,老僧又来,以水噀清真等,成人。清真等悟其神灵,知遇菩萨,悉竞精进。后一月余,僧云:“今复将魔起,必大索汝,其如之何吾?欲远送汝,汝俱往否?”清真等受教。僧悉令闭目,戒云:“第一无窃视,败若大事,但觉至地,即当开目。若至山中,见大树,宜共庇之。树有药出,亦宜哺之。”遂各与药一丸云:“食此便不复饥,但当思惟圣道,为出世津梁也。”言讫作礼,礼毕闭目。冉冉上升,身在虚空,可半日许,足遂至地,开目,见大山林,或遇樵者,问其地号,乃庐山也。行十余里,见大藤树,周回可五六围,翠阴蔽日,清真等喜云:“大师所言奇树,必是此也。”各薙草而坐。数日后,树出白菌,鲜丽光泽,恒飘飘而动。众相谓曰:“此即大师所云灵药。”采共分食之。中有一人,绐而先食尽,徒侣莫不愠怒,诟责云:“违我大师之教。”然业已如是,不能殴击。久之,忽失所在,仰视在树杪安坐,清真等复云:“君以吞药故能升高。”其人竟不下。经七日,通身生绿毛,忽有鹤翱翔其上,因谓十九人云:“我诚负汝,然今已得道,将舍汝,谒帝于此天之上,宜各自勉,以成至真耳。”清真等邀其下树执别,仙者不顾,遂乘云上升,久久方灭。清真等失药,因各散还人间。中山张伦亲闻清真等说云然耳。(《广异记》)

    窃食丹药成仙的故事在唐朝还有一例,地点是山西蒲州,也就是现在的永济。蒲州在唐时是诡异之事频发的州郡,在这里不妨看看几个发生在蒲州的故事。

    其一:玄宗天宝年间,蒲州的一个樵夫入山砍柴,午后睡在树下,被一条大蛇吞噬。那人醒来后,发现四面漆黑,腥味扑鼻,赶忙抽刀去捅,这才出来。但是,从此之后,那人身体的一半就开始脱皮,犹如麻风病人。

    其二:几十年后,仍是在蒲州,有人挖地凿井,遇一石板,不小心掉落到井中,底下群蛇无数。蒲州人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麻木,最后似乎适应了,只是感到了饥饿。当然没有吃的,但他看到缠绕在自己身上的蛇一个劲儿地吸气,于是自己也效仿,后来竟不饿了。在冰凉的蛇窟,蒲州人待了一个月,这时候他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条蛇。这一天,他听到惊雷声,随后群蛇乱舞,直蹿天空。那人慌忙中抱住一条大蛇,也蹿出深窟,耳边风声飒飒,等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平州,也就是河北秦皇岛。

    其三:文宗开成年间,蒲州有小吏于晚上巡夜。当夜天晴,月朗星稀,长街漫漫,静谧无人。行至景福寺前街,忽见一黑衣人盘坐在寺墙下,低着头,双臂抱膝,寂然不动。小吏惧,低声问:“谁?”黑衣人一点反应也没有。小吏再次呵斥,仍不作答,于是逼近。那人这才慢慢抬起头来,直视小吏,“其人挽而不顾。叱且久,即扑其首,忽举视,其面貌极异,长数尺,色白而瘦……”后来有一年,重修崇福寺寺门,挖地基时,在深处发现一只油漆桶,桶口被白泥所封。

    接着讲另一个窃食丹药而成仙的故事。

    蒲州永乐县有座叫道净院的道观,唐文宗时有道士邓太玄在观中炼丹。多年后,虽丹药炼成了,但担心药力不济,故而没有服用,而是叫弟子收藏起来,由道士一同监管。

    邓太玄死后,门徒周悟仙成为道观管事。转眼到了宣宗时代,一个叫侯道华的蒲州人出现在道观门前,说自己好道,愿入观侍奉周悟仙,别无所求。周自然高兴,将他留下。侯殷勤备至。观中道士也都使唤他,有什么累活都叫他干,侯丝毫没怨言。他喜欢读史书,看诸子百家的经典之作,博览群书,干活之余,手不释卷,每每大声朗诵,众道士问缘由。

    侯道华回答:“天上没有懵懂无知的仙人啊。”

    众道士张大嘴巴:“你的意思是,你将来能成仙?呵呵。”

    侯道华笑而不语。

    蒲州盛产大枣,甘甜纯脆,为唐朝之冠。在每年所产的枣中,会有一两个没核的,谁吃到它预示着会有好运降临。奇怪的是,邋邋遢遢的侯道华一连三年,都神奇地吃到了无核枣。

    这天早晨,侯道华干完活,拿着斧子去修古松的垂枝。道士们不解其意。转天,大家发现侯道华不见了。古松下有桌案,上面有杯水,还有双鞋,侯道华的衣服则挂在昨天修剪的松枝上。

    是的,他飞升成仙了。按记载,这一天是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

    显然,邓太玄所炼的丹药被伪装成仆人的侯道华窃食了。故事中有个细节,即侯道华说过一句话:“天上没有懵懂无知的仙人啊。”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点到了这个片段:唐道士侯道华喜读书,每语人曰:“天上无凡俗仙人。”此妙语也。《仙传》载:有遇神仙,得仙乐一部,使献诸朝,曰:“以此为大唐正始之音。”又有僧契虚,遇异境,有人谓之曰:“此稚川仙府也。”正始乃年号,稚川乃人字,而其言乃如此,岂道华所谓“凡俗仙人”耶?

    陆游的意思是,侯道华说天上不应有懵懂无知的神仙,但实际上确实有,比如有的神仙不知“正始”为三国时魏国的年号,有的不知“稚川”是东晋道士葛洪的字。由此看来,糊涂神仙确实不少。

    回到第一个故事。我们不知道,那个激变为神仙的茶叶贩子到了天界后会不会是个糊涂神仙。但无论如何,在这个由贩茶引起的故事中,我们都失算了。我们没想到这最后成了一个十九个人成全一个人的故事。最郁闷的应该是领头人刘清真,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的这次贩茶之旅的遭遇竟是这样离奇,更难以接受自己的一个手下意外地成仙。

    故事一波三折,有的细节甚是令人回味,比如那人成仙前身上长满绿毛。难道这是成仙的步骤之一吗?故事中的老僧又是谁,他所说的“大魔”到底是指什么?倒霉的刘清真等十九人最后去了哪里?是回故乡寿州了,还是找那老僧说理去了?

    张果老是蝙蝠精?

    有传言说“八仙”里的张果老是只白蝙蝠精,大概没人相信。不过,这却是事实。

    唐玄宗时,原籍山西的道士张果,白发飘飘,老态龙钟,没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岁了。他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坐骑是一匹白驴,据说可日行万里。休息时,他就将驴如折纸一样叠起来,放进小背箱;骑时,用水一喷,即化为驴。

    玄宗慕仙崇道是出了名的,曾多次召见张果,但都被拒绝。

    此前,唐太宗和唐高宗也曾召见他,都没如愿。女皇武则天虽崇佛,但对道士也尊崇有加,欲召见这位山西老乡,但被张果装死搪塞。到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张果突然出现在邢州即现在的河北邢台。玄宗大喜,再次恳请其入长安,此次终于如愿。

    在长安,玄宗问张果神仙知识,后者一一对答。就在这时候,另一个著名的道士叶静能出现了。

    叶静能是玄宗的私人仙术顾问,与罗公远并称双星,二人同为道教典籍《真龙虎九仙经》的注者。在该经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道士因炼丹而成仙,根据功力深浅,可分为天侠、仙侠、灵侠、风侠、水侠、火侠、气侠、鬼侠、剑侠九个档次。

    叶静能此次从洛阳游历归来,在洛阳的时候,他刚处理完一件离奇的事。

    当地有一女子被认为患了魔症,家人请叶道士帮忙除魔。叶说:“此魔为天魔,因罪被罚下到人间,但期限将满,即将返回天庭,无须除去。”

    女子家人不信。

    叶静能说:“你们跟我进山,那魔虽附于女身,但其真形潜藏在阳翟山的湖中。”

    大家来到阳翟山的一处大湖,叶静能在岸边作法,不久后,湖中慢慢浮出那个天魔的头颅,竟有三间屋子大。

    只说叶静能回到长安,玄宗立刻召见了他,见面便迫不及待地问他:“法师!张果无所不知,如此奇异,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叶静能答:“我确实知道他的底细,但由于他道法深厚,若说出他的来历,我必然当场死去。”

    玄宗:“张果如此厉害?”

    叶静能:“但也有办法保我不死。”

    玄宗:“什么办法?”

    叶静能:“若陛下摘去皇冠、脱去龙靴以救臣,我就能复活。”

    玄宗当然答应了。

    于是,叶静能缓缓地说:“张果,他本是上古时期,混沌初开之际的一只白蝙蝠精!”话音刚落,叶即七窍出血,倒于地上。

    玄宗朝,有张果先生者,不知岁数,出于邢州。帝迎于内,礼敬甚。问,无不知者。一旦,有道士叶静能,亦多知解,玄宗问:“果老何人?”静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讫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敕臣,臣即能活。”帝许之。静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讫,七窍血流,偃仆于地。玄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儿多口过,不谪之,败天地间事耳。”帝哀恳久之,果老以水噀其面,复生。其后果老辞归邢州所隐之处,俄然不知所往。(《独异志》)

    虽有前言,但玄宗还是大惊,慌忙摘去皇冠、脱去龙靴,跑去见张果,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张果冷笑:“陛下,叶静能这个小儿,不知好歹,祸从口出,安能不死!若不惩责,自会败坏天地间之事。”

    玄宗苦苦哀求,希望张果开恩,给叶静能一个机会。

    张果看到皇帝的样子,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便答应了。张果来到叶跟前,用清水喷面,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叶静能睁开眼,从地上站起来,复活了。

    但是,玄宗对张果的年岁还是有些怀疑:他真的有那么大岁数吗?

    这一天,玄宗去咸阳打猎,捕获了一头鹿。张果见此鹿后,感慨地说:“此仙鹿也!已满千岁。昔日汉武元狩五年打猎于上林苑,当时我侍奉左右,曾捕获此鹿,又给放了。”

    玄宗大惊:“天下之大,有鹿甚多,时代变迁,王朝更迭,先生如何知道这鹿是当时您为汉武帝随从时捕获的呢?”意思是说,您真的曾生活在汉朝吗?

    张果笑道:“陛下不信?武帝放鹿时,在其左角下拴了个铜牌,可以一看。”

    一检查,果然如张果所说,玄宗紧急着又问了一句:“元狩五年是何甲子?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张果答:“该岁是癸亥年,那一年武帝开凿了昆明池,到现在已八百五十二年。”

    在这里放个插曲。上面讲到玄宗捕获汉武帝时的鹿,类似传说还有一个,见于薛用弱《集异记》。记载中,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重阳日,玄宗狩猎沙苑,云间有孤鹤飞翔,皇帝亲射之,鹤带箭而坠,但就再快落地时,突然又“歘然矫翼首于西南,众极目久之,不见”。也就是说,又飞走了。

    镜头转到成都郊外十五里处的一个道观。道观东廊下第一院尤为幽寂,有青城山道士徐左卿客居于此。其人风格清古,行踪飘忽,反掌之间,往返青城。一天,徐道士自外归来,“神采不怡,携一箭”,对人说:“吾山中偶为此物所加,已无恙矣。然此箭非人所有。越明年,箭主到此,当付之。”

    “安史之乱”后,玄宗西行到成都避难,过该道观,意外见到自己一年前所射之箭。后来,人们再也没见到过徐左卿。据说,徐在沙苑中箭后,一路西飞,路过武兴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略阳时,停落于高峰上。后有人在峰顶上建飞仙观,到宋时遗址犹存,宋人登观赋诗:“翠岭标仙迹,云间碧树开。每闻岩鹤过,疑是羽衣来。绝峤时飞石,寒谭忽起雷。必应苑中箭,犹寄在丹台。”

    接着说张果的故事。

    事实上,在此之前,玄宗对张果还有两次测试。

    当时,宫内有高僧夜光禅师,最善视鬼神,玄宗叫他看看张果。夜光进门,拜皇帝后,环视四周,说:“不知张果来了没有?”其实,这时张果就在皇帝身边站着。又有方士邢和璞(见《唐朝诡事录》第一部),最善占卜,但面对张果,却算不出其生年。

    在宫廷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张果告辞。玄宗亲自送别于长安之郊。临别时,皇帝实在憋不住了,直接问:“先生到底生于何时?”

    张果笑道:“上古时,尧帝丙子年生人。”

    玄宗也笑:“先生莫说谎。”

    张果:“尧帝时,我做侍中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