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玄幻小说 - 乱世华族梦在线阅读 - 别后重逢

别后重逢

    上元节长宁扫兴而归,不久就到了她的出嫁之日。再不甘心,她也不得不穿上嫁衣,同卢修远成了亲,搬去了大明宫外的公主府。

    丹菲因为不是陪嫁宫人,并知道婚礼情形如何。不过长宁公主出嫁必然是仅次于太子大婚的盛事,显然会极尽奢豪铺张。

    阿姿陪嫁走了。这个女孩虽然往日喜欢打听丹菲的私事,可也给过丹菲不少关照和陪伴。如今她去了公主府,丹菲不免觉得有些孤单。

    长宁出嫁后,仙居殿中留下的宫人就重新分配过。丹菲早就被通知她将要被分去了张美人的殿中。

    张美人和王贤妃是同一批入的宫,都是地方小官之女。张美人并不受宠,生了个儿子都还只是美人位分,完全比不上只有一个女儿的贤妃。这位晋王今年十二岁,年纪尚小,还未开府,在宫中同母亲居住。

    伺候一个失宠的宫妃并不是一份肥差,不过丹菲觉得若要低调生存,跟着个不受宠的主人却是最明智的。安排她这份差使之人,想必也是报着这个想法。

    丹菲很快就收拾好了不多的随身物品,跟着女史离开了仙居殿,前往张美人居住的承香殿。

    张美人是个丰腴温和的妇人,颇有几分憨厚之气,在这遍地是人精的宫中是个异数。晋王似母,养得白白胖胖,是个整日乐呵呵的没心没肺的小胖子。他不受圣上重视,又不见的多机敏聪慧,韦皇后也懒得提防他。张美人因见着太子那废物模样,怕儿子步兄长后尘,便专心督促儿子读书。偏偏晋王活泼好动,喜欢舞刀弄剑,整日都被张美人训斥责罚。

    张美人和气,晋王单纯,伺候这对母子可比伺候长宁一人都要轻松许多。丹菲很快就适应了承香殿中的生活。

    而日子一旦平静起来,便会过得飞快,一眨眼间,春天就已经到了。

    长宁苦等了月余,却没有等来半点崔景钰后悔的消息,自己才后悔了,却是哭都来不及。听闻她和卢修远夫妻感情也很是冷淡。长宁不屑卢修远,卢修远也只把她当作金像供起来,自己闭门读书。

    而不论长宁再怎么诅咒孔华珍,崔孔两家的婚事还是如约举行。

    这场婚事低调却庄重华贵,新娘的十里红妆和新郎的俊美儒雅,都做了长安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谈资。

    婚后,崔景钰和孔华珍相敬如宾,人人称道。随后,崔景钰带着新婚妻子启程赴任,离开了长安。

    崔景钰走后,春雨悄无声息地降临了。空气湿润,树叶冒出嫩绿的新芽。先是早春的樱花,之后是梨花、杏花、海棠、桃花……大明宫霎时回春,陷入了花的海洋之中。

    高庆公主和惠阳公主相继出嫁。而北地,张龄玉将军旗下几员大将率兵深入草原攻打瓦茨王庭。打头阵的,就是宁远将军文默。

    得到消息那日,丹菲在夜里悄悄地朝着北方叩拜祈祷。春雨沙沙声中,她似乎听到了崔景钰离京远去的车轮声,听到了北地金戈相击的厮杀生,这些声音交替出现,让她不得安眠。

    丹菲觉得自己变得有些多愁善感起来。这让她自己很不习惯。她一贯是最爽利洒脱,最没心没肺的一个人才对。

    到底是什么,给她心上添加了沉沉的负担?

    而今年注定了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春季入夏的时候洪涝成灾,南方多处地方受灾严重。北方却是遇上了二十年难见的大旱。到了秋天,南方补种稻子还未成熟,北方则闹起了蝗灾。

    不过宫中依旧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千里外的百姓挨饿,与这些贵人们毫不相关。唯独丹菲听到那些个地名时,不禁有些担忧不安。

    因为其中一个闹蝗灾之地,似乎就是崔景钰担任县令的地方。

    崔景钰那个琼枝玉树一般的矜贵公子,做个县令管理民生就已教人想象不能,更没法设想他如何处理蝗灾。

    后来丹菲才知道,崔景钰这县令面临的困难还不止这一处。

    广安县位于三省交接之处,商贸发达。但是交通便利之处也有利有弊。广安各个势力盘踞,水陆两处都各有帮派,时常有摩擦冲突,且不服官员管教。地方和周边官吏多是韦氏一党,贪婪昏庸,明面上恭敬有加,实际却是瞧不起这新来的玉面县令。崔景钰去的头半年,权利都被架空,满腔抱负根本无施展的余地。

    不过崔景钰到底是崔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嫡子,又受过泰平长公主多年*。虽然面上一派清雅斯文,泰平那传承自武皇后的强硬手腕和狠辣作派,他也都学了个融会贯通。

    等摸熟了广安各地情况后,崔景钰就不动声色的展开了清扫。他挑拨离间,借力打力,一点一点地扳倒那些架空他的势力,蚕食着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等又过了半年,到那些官吏惊觉自己中了套时,崔景钰已经将半个广安收在囊中。

    剩下的,就是那些各路江湖帮派还待镇压收安。而崔景钰忽而收敛了锋芒,开始耐心等待下一个契机。

    就在这期间,东宫传来了喜讯:太子妃顺利分娩,生下了一个女儿。而与此同时,卫佳音的肚子也终于有了动静,诊断出怀孕已经月余了。

    卫佳音有孕一事,对于丹菲来说,可喜可忧。喜的是卫佳音要忙着安胎生产固宠,至少一年内都不会有功夫来找她寻仇。忧的是万一她生了个儿子,有了靠山,那必定会来找她寻仇。

    所以丹菲一边祈祷着卫佳音生个女儿,一边盘算着自己怎么才能早日出宫。

    如今八娘也已经不在染织坊,而是调到了尚仪局的司籍所里,做了一个管理纸笔几案的宫婢,不但清闲安稳,每日还可以跟着几位有学识的女史念书。半年下来,她在染织坊里学上的那些粗鄙的坏习惯都纠正了过来,人也长高了许多。

    而七郎也突然从教坊被调去了太学,做了一名书童。这孩子吃过苦,知道机会来之不易,会旁听夫子讲课,功课大有长进。姚氏则从教坊调到尚寝局,在司苑手下做活,照顾瓜果蔬菜。

    丹菲自己则深得张美人母子信任,年前就升做了女史,后来又办事得力,升为了从九品的女掌。丹菲通读史书,便专门负责督促晋王读书。积威之下,晋王还有些敬畏她。

    丹菲一直不知道崔景钰所托的那个照顾他们母子的人是谁,不过显然此人手腕强硬有力,背景似乎比崔景钰还强大,才能把他们这样照顾得那么周到。毕竟崔景钰名声虽大,也不过是长安城中千百贵族子弟中的一员罢了。

    丹菲很难概括她对崔景钰的感觉。他们从认识开始就在对峙,斗智斗勇,她防备他却又情不自禁地信任他。甚至在身陷囹圄的时候,还会忍不住去依赖他。他们彼此欣赏,又彼此比对,相处时的气氛总有些微妙。

    丹菲觉得他们更像是个棋逢对手的竞争者。如果她是一个男儿,或许他们两人会成为很好的知己也不一定。

    到了秋末,蝗灾终于平息下去,但是好几个县颗粒无收。崔景钰所在的广安情况略好些,至少开仓放粮后,百姓们还能勉强熬过明年春天。

    那些受灾严重的县却没这么乐观。到了来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饥民们就纷纷离家流窜乞讨。

    流民所过之地,总免不了引起当地一番混乱。就在这波流民路过随县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和当地人起了冲突,发生了武斗,死伤无数,其中不少妇孺。县令下令镇压闹事流民,还处死了不少人,引得流民激愤,竟然有半数以上的青壮年就此落草为寇,做了土匪。

    这消息传回长安,圣上大怒。偏偏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县令是韦氏一派的人,圣上把韦皇后也一番埋怨。韦皇后干脆求圣上派太子去剿匪,一边将功补过,一边也帮太子立威。

    太子如今满了十八岁,东宫里又添了两名承徽,一名昭训。包括良媛卫佳音在内,有三个姬妾都有了身孕。他在后宅里的威风已得到证明,就只差在朝堂上建功立业了。于是太子被母亲从温柔乡里拽了出来,带上一大群军师侍卫和奴仆,领着精兵南下剿匪。

    而圣上忽然发了话,说既然太子出门剿匪,那也顺便带着几个弟弟一同去历练一番。于是几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皇子被圣上点了出来,与太子一道出发。年满十三岁的晋王就在其中。

    张美人自然不放心年幼的儿子出远门,百般叮嘱他届时不可冒进,不可抢太子风头,宁肯无功,也要保住自身安全。最后张美人让晋王母乳和两个乳兄陪同一起前去,又考虑了一下,把丹菲也点上。她知道丹菲骑射上也不错,又远比那些深宫奴仆有见识。而且晋王也敬畏她,服她管教。

    丹菲并没有说不的权利,再说她也不会放过这大好的离开皇宫的机会。她匆匆和母亲弟妹道别,在春末渐渐炽热的阳光下,同晋王乳母同乘一辆马车,走出了大明宫的宫门。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了长安城,先是到了洛阳,稍事休息了一日,再向西南出发,朝匪患之地开进。

    太子虽然领军,可是韦皇后点了韦亨监军。说是监军,其实届时太子不过在军中充个样子,真正领兵的还是韦亨,将来只需将功名记在太子头上便可。

    这份差使韦亨做得极不情愿,无奈他那父亲高安郡王给韦家惹出一个天大的篓子,韦皇后帮忙遮掩,他们家自然欠了皇后一个怎么还都还不完的人情。

    偏偏高安郡王沉迷于声色,又在战乱中受了惊吓,身体每况愈下,眼看活不了多久。到时世子即位,他们就要分家。世子为人古板正直,一直对韦后有些怨辞,将来怕不会再那么听话。韦亨总要为自己多做打算,效忠韦后是唯一一条路。

    丹菲知道韦亨的身份,虽然不清楚他在段家一事中起到什么作用,但能确定他不是好人,于是私下没少诅咒他。韦亨倒是留意到了丹菲。晋王身边几个宫婢,出行皆带着帷帽。女孩子们大都丰润娇小,符合时下的审美,唯独丹菲身段匀称修长,行动如风般爽利,都不大像个女子。

    于是军中便有人说笑,说这个女官是男扮女装,又私下打赌她帷帽下的面容如何。丹菲略听到了些流言,不想给晋王招惹麻烦,之后行路时都同其他宫婢一道,整日闷在马车内。倒是晋王,没了人督促他温书,反而乐得逍遥了几日,跟着侍卫骑马射猎,玩得不亦乐乎。

    众人说笑归说笑,这些宫婢女官可不比寻常人家奴婢,可不是他们能窥探亵玩的。丹菲她们一群宫婢一路上虽然辛苦,倒也平静。

    离了洛阳两三日后,沿途景象便渐渐荒凉萧索起来。春天播种下的麦苗已经长得有些高了,但是动乱后被摧毁的屋舍却没有人去修补。村中家家门户紧闭,鲜少见到炊烟,只偶尔传来几声狗鸣。路人神色慌张警惕,见了军队,只知慌忙躲避。

    越往匪患之地走,景色便越荒凉,沿途甚至偶尔可见被洗掠过的商队和村舍。那些死者陈尸荒野,屋舍被焚烧,幸存的百姓悲痛且麻木地处理着后事。

    太子毫不意外地被这副景象吓住,不肯再前进了。韦亨在肚子里把他骂了个底朝天,却不得不听令。于是他们临时改道,决定先去最近的广安县稍事修整,再商议剿匪一事。

    丹菲一听广安这个地名,心就没由来地紧了一紧,有些紧张不安,又有些期盼。

    队伍傍晚时分赶到广安,县外桥头上,县令已经带着官吏人马出来迎接。丹菲陪同在晋王身边,此刻忍不住探头望过去。就见一个身穿紫棠色官袍的年轻男子从马上利落跳下,地大步走来,步履稳健,通身干练精悍,却又不失儒雅风度。

    此时已黄昏,他又背着光,看不清容颜。丹菲觉得这人陌生得紧,可陌生之中,却又带着一股难言的熟悉。

    男子走到太子马前,拱手行礼,沉稳的声音响起:“臣广安县令崔景钰,见过太子殿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