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都市小说 - 五代十国那些人在线阅读 - 第19章 大发战争财的朱温

第19章 大发战争财的朱温

    自从朱温被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之后,朱温便开始主政一方,当时天下像朱温这样的节度使有好几十个,但是我们知道后来朱温收拾中原残破的局面,在中原建立了一番功业,发展速度和最终实力扩张的程度都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藩镇。

    可能有人会对于朱温看似不可思议的发展历程产生兴趣,其实朱温所乘的就是战争而已,战争自古以来就具有两面性,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创造性,很明显这些年中原的战乱成就了朱温,而朱温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趁着这个机会大发“战争财”。不停地攫取政治和军事资本。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朱温在中原阻击黄巢,朱温虽然实力不强,但是在中原战场上抵抗黄巢还是很积极的,一直是中原战场的主力之一,后来数次重创黄巢的几次会战,朱温都是作为东道主的身份进行参与组织和行动的,虽然最终斩杀黄巢的功劳被一旁打酱油的时溥拣去了,但是朱温在中原战场上的功劳那是谁也抹灭不掉的。

    而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朱温虽然没有抢到首功,但是朝廷的赏赐还是不错的“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沛郡候、封邑一千户。”

    这里我要为大家解释一些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

    首先“检校司徒”。这里的这个检校就是兼职、兼任的意思。而司徒则是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主要负责财粮收支等。而皇帝封了朱温这个官,好听点就是朱温位列三公,但是在唐朝这只能说算是一种荣誉,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但是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而朝廷的主要目的,那就是让朱温以后好好的为朝廷调拨粮草和军饷,继续供奉中央。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朱温的政治资本之一。

    第二个就是“同平章事”,全称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就相当于宰相了,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唐朝的宰相比较多,在加上他这个“同平章事”并不是在中央任职,所以这又算是一个政治声望,而并没有什么实权。虽然这个朱温在这个职位上名义上已经有权利处理国政了,但是他人在汴州,难道还真的去长安处理朝政?所以这又只能算是一个名誉上的。不过这也表示着朱温已经基本上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跻身朝廷大员的行列,算是位高权重了。这是一种政治地位的提升。

    第三个是沛郡侯,这是一种爵位。在唐朝爵位有九种,第一等王、第二等嗣王、郡王、第三等国公、第四等郡公、第五等县公、第六等县(郡)候、第七等县伯、第八等县子、第九等县男,在国公以下前面一般要加开国两字。而朱温所授予的爵位就是唐朝的第六等的爵位,算算级别也就是三品的爵位,比不上他检校司徒的品级,但是这个爵位却是身份的象征。在古代那也是讲究家庭成分的,他之前是根正苗红的八代贫农,现在朱温封了侯爵,从此他们一家就是大唐的贵族了,这些东西对于古代那些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当然现在也很有吸引力)。

    最后一个就是“封邑一千户”。唐朝的定制就是县(郡)候食邑一千户,食邑一般和爵位是挂钩的,但是我们还是分开说了。因为封邑还分为食邑和食实封。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封邑都是虚封,渐渐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只有加了实封才能真正的享受租税。这里的封邑一千户,很明显是虚封,仅仅是为了映衬郡候的地位而已。

    但是总的说来,朱温在剿灭黄巢的战斗中,还是得到了不少好处的,毕竟这是朱温投降唐朝后第一次得到中央的嘉奖赏赐。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到了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三月,因为之前朱温和秦宗权军队交战,好歹打了几个胜仗,而原本朝廷依靠的时溥此时却一副不管不问的模样,做起了酱油哥。所以中原剿灭秦宗权还要靠朱温。为了笼络朱温。于是便加封朱温为沛郡王,一下子从第六等爵位提升到了第二等品级,按照品级是从一品,这也算配得上他检校司空的身份了。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十二月份,随着朱温的实力增加和在中原战场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朝廷对于他越来越依赖。于是改封为吴兴郡王,食邑增加到了三千户。这里有一个问题,因为在唐朝一个郡王标准的食邑为五千户,但是到了朱温这里还剩下三千户,只是相当于一个国公的待遇,虽然这些是虚的,但是毕竟也是身份的象征。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五月。因为淮南发生了变故,朝廷管不了,干脆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了朱温,于是加封朱温为“检校太尉、淮南节度使”。这里的检校太尉还是兼职太尉的意思。太尉掌管兵伐战事,而淮南节度使则是节度淮南,也就是说淮南那一块地,现在归朱温管了,这两项任命,可以说让朱温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再次提升了一个台阶,虽然这个淮南节度使并不好当。

    在这零零散散的加封、改封之类的,从朱温在和秦宗权抗争的时候就没有停止过,十月份,皇帝命大臣撰写记功碑送给朱温。

    这个记功碑,一般都是赐给对于朝廷有大贡献的人物,寓意这些人的事迹青史留名,名垂千古。而在这里赐给朱温一个记功碑,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告诉朱温你做的事情朝廷都知道,好好为大唐干活吧,朝廷不会亏待你的。所以这也算是一个表彰,也象征着恩宠。

    十二月,皇帝赐给朱温丹书铁劵,还让人撰写德政碑表彰朱温。此时在中原战场上,朱温渐渐成了抗击秦宗权的主力,实力大增,渐渐成了残破大唐在中原最后的依靠,所以中央自然要大加笼络

    丹书铁劵这个估计大家都听说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就是类似免死金牌的东西。但是真正真正了解的却不多,我这里简单说一下。

    所谓的丹书铁券,顾名思义就是用朱砂在铁板上面填字后形成的一种凭证。而在唐末除了丹书之外,还有用黄金镶嵌在铁板上做字的。丹书铁券并不一定是免死金牌,至于具体有多大的特权都在铁券上面写着,执行的时候,也按照上面写的誓词。

    正常情况下丹书铁券上面主要包含日期,赐予对象姓名、封邑、爵位,还有被赐者的功绩和给予的特权等。最后为了保证铁券的有效性,最后还有一条就是皇帝的誓言。不过这个东西不是万能的,如果皇帝真的想杀你,绝对有一万个理由,小小的丹书铁券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再有一点就是丹书铁券的外形,我在电影里面见过一次。在曾经“风靡一时”的一部电影里面,最后那个宁王取出来的丹书铁券就是和唐末的丹书铁券外形基本上类似的,只是比标准的小了点。明朝的这个制度基本上是全部沿袭了唐朝的。

    丹书铁券外形像是一片瓦,呈拱形,高将近一尺,宽有三尺。唐末赐给藩王的铁券上面大致都是镶嵌着这样一句话:“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这句话就相当于免死金牌了。

    而唐末这所谓的丹书铁券可以说意义不大,中央无力,铁券的威信自然也要打折。所以更多地是一种恩宠的象征。

    文德元年朝廷加封朱温为四面行营都统,至此讨伐秦宗权的军队基本上都归朱温管辖,他在军事上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也奠定了他称霸中原的军事根基。

    同年五月,加封朱温为检校侍中,增邑三千户。这样一来在封邑上面比正常的郡王还多了一千户。而侍中这个职位,在唐朝后期,渐渐成了给予大将的荣誉官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

    而等到朱温将秦宗权平定后,皇帝赐给朱温一座庄园,实封一百户。然后再次加封朱温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进封东平王。

    这里要说的就是这个实封的问题。这一百户,他们就是朱温私人拥有的了,朱温可以享用租税,这就是食实邑。还有一条就是兼中书令,中书令在唐朝初期和中期的时候,算是宰相,但是到了后期,就成了大将的荣誉官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利。至于进封东平王朱温达到了大唐爵位的顶峰,位极人臣。

    而随着秦宗权的剿灭,在这场持续长达五年的战争中,朱温迅速的成长了起来,中原大部分都被他占领,成了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而周边的一些藩镇,要么归顺,要么和他修好。至于一些老式军阀,凡是不服气的那就一个字“打”于是朱温带着中原大军再次开始争斗,不过这个时候争斗的对象主要是藩镇军阀。

    而最终朱温走上的是一条统一中原的道路。利用他在战争中攫取的大量的政治和军事资本,开始了他自己的扩张之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朱温最主要的收获还是地盘的增加,但是这一点内容比较多,我们放到下一章再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