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53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53节

    “驿道?”

    哈里微微皱眉。

    帖木儿国也是有类似于大明的驿道,只不过前几年损失太大,年久失修不说,配置的马匹数量也不足,这些年好不容易喘过来,还没恢复完整的驿道。

    哈里心头有些警觉,询问道:“大明的藩王为何会出现在马穆鲁克之地?”

    这是个关键的问题。

    马穆鲁克居于帖木儿国之西,当年爷爷帖木儿西征的时候还与其国王干了一架。现如今大明的力量竟然出现在西面,岂不是形成了对帖木儿国的东西夹击格局?

    周忱看出了哈里的警惕与担忧,含笑走出来,直言不讳:“尊敬的苏丹,宁王出现在马穆鲁克,是受皇帝委派,想要开辟一条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的河道,为便于东西方的海洋贸易做准备,并无意对撒马尔罕造成威胁。何况,也没这个必要……”

    没必要。

    哈里苦涩不已,确实,对付撒马尔罕大明根本就不需要如此麻烦,搞个东西并进,以大明的强势与火器力量,完全可以直接从西疆推过来,横扫帖木儿国,没有任何军队能挡住他们。

    黄本固一句话解除了哈里的顾虑:“驿道与驿站依旧是帖木儿国的,只不过宁王与大明想要借助帖木儿国传递消息,当然,这件事是大明主动请苏丹帮忙。”

    哈里眼神一亮。

    大明主动请自己帮忙,那是可以谈条件的。若是以此为契机,配合上和亲,说不得能够争取大明的援助,得到一批火器!

    哈里笑了起来,心情大好:“大明国的事无小事,既然宁王如此说,只要大明皇帝应允,帖木儿国的所有驿站、驿道都可以为大明信使开门。”

    一番商谈,颇是顺利。

    待正式见面之后,哈里单独邀请周忱、傅安等人进入后殿,表态道:“帖木儿国以大明国为宗主国,为表臣服,结好千年,我愿将meimei萨宾娜送往大明和亲,还请你们转知大明皇帝,哈里对大明的敬仰与归顺由安拉保证,不会有半点亵渎。”

    周忱没想到哈里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竟使用了和亲的招式,这一招在历史上确实发挥过不少作用,但周忱很难相信,如果朱允炆一定要消灭帖木儿国的话,会因一个女人收回出鞘的刀。

    你哈里愿意牺牲meimei去换和平,大明皇帝也能为了更广阔的和平而牺牲一个妃子。只不过大明确实无力西征了,哈里的这次示好,很可能会被大明皇帝接受。

    周忱应道:“我会将消息带回去,并请求西疆都司下令,沿途驿站做好接待。”

    哈里放心了。

    周忱、黄本固等人在离开王宫之后,便找到了拉提卜等人,从拉提卜口中得到了更详细的宁王消息。

    傅安面色凝重,对周忱、黄本固等人说:“西面的局势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皇帝一直都在等待河道的消息,我建议你们不要停留撒马尔罕太久,应早日启程将消息传报给金陵。”

    “后日就走!”

    周忱想了想,下了决定。

    总不能当日见过哈里,次日便离开,太过急匆匆,反而显得事态很严重,容易让哈里多疑。

    隔了一日,周忱、黄本固带使臣队伍离开。

    拉提卜、瑞内博等人则带着周忱的信返回,以尽早告诉宁王,大明人收到了他的消息。

    傅安、王全臻再一次回到金矿区。

    寒风呼啸中,大明迎来了建文十一年的除夕。

    建文皇帝朱允炆英烈广场,面对无数的百姓,宣告了新时代的开始:“四方战事,终有休时!百业兴盛,盛世可期!朕当竭尽全力,一如既往,治官场以求廉政,兴水利以保耕作,推基建以行远,广文教以知孝悌忠义,壮军威以宾服四海!”

    建文十二年的钟声敲响终于敲响,一场场战争引起的举世攻明,敌人都失败了,一个个阴谋引起的祸乱,终也消停了。

    回顾建文十一年,是大明对外战争最多的一年,也是多线作战的一年,是强大国力支撑起一次次战争的一年,也是无数大明子民,全力支持战争、渴望永久和平的一年!

    朱允炆站在废墟的奉天殿外,盯着废墟看了许久,转过身,看向旗杆处飘扬的日月旗,迎着风微微一笑:“强敌环伺的时代结束了,全球部署的时代要开始了。大明不可能放弃那些土地,虽然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割据,但大明人主导的割据,总好过让盎格鲁-撒克逊人来主导,那群强盗,还是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国家,莫要出海的好。”

    空缺的位置,大明不去补,总会有人去。

    太祖不主张扩张,不支持前往海外,但自己不能不支持,不能不对外扩张。

    至少,需要将日月旗插在一些地方,永不褪色地飘扬。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内治部署,六部安排

    元旦的大朝会拉开了建文十二年的序幕。

    不管百官站在奉天广场冷不冷,大明已随着爆竹声除旧迎新。

    紧张的大战事终于结束了,虽然有些地方还有些乱,但已不足以威胁到朝廷安稳,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动用太多的民力。

    和平,真正降临到大明国土,大明子民再也不用担心游牧民族的入侵。

    没了外敌,朱允炆开始腾出手来整顿官场与朝廷,面对礼部尚书董伦等人道:“礼部当以国子监、府州县学教化事为主,盘查各地教育,一旦发现无德、无识、无怜悯之心、态度懒怠,不能传道、不能授业,不能解惑者,一律革除出教化之内。”

    “前段时日,安全局奏报,上海县教谕酒后嚷嚷,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应该剔除出教材之中,还有人说太祖开国战争杀戮无数,是制造苦难的暴君!呵,朕这些年来还真是宽容了,岳飞不是英雄,他算是什么东西,也配说出这样的话!”

    “若无太祖开国,岂有如此盛世之基,仅仅是匡扶华夏之功,便足以让太祖名传万世,功盖千秋!一个小小的教谕,竟连这点都看不穿,如何能留在县学之中?礼部当与刑部一起,拟出《英烈法》,但凡是污蔑、贬低、抹黑大明英烈与民族英烈之人,不配为大明子民,当放逐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让其自生自灭!”

    吏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李志刚听闻之后,也不由得愤慨。

    这酒后狂言之事确实存在,还是县学的生员举报出来的,李志刚深感痛苦,也颇是无奈,不等董伦承担责任,先站了出来:“皇上,此事是臣等失职。”

    这几年中,大明大力推行文教,初等学院、县学、府学、国子监已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位于最下面的初等学院,其数量很是庞大,一个县域之内,少的有三十几座,多的则上百。

    数量的短时间增长,导致先生数量严重匮乏,纵是国子监不断输送人才,可也架不住如此规模的扩张,而初等学院的增多,县学、府学也必然需要跟着扩张,更让先生显得紧俏。

    为了不耽误文教事,地方上将一些识字的人拉出来充当先生,缺乏对这些先生的把控与严格审核,这也让不少地方的先生良莠不齐,出现一些先生无道德、无是非观,思想不良也成了无法避免的事。

    国子监不仅负责整个国子监的运作,还负责整个教育体系的监管,地方上出了问题,国子监确实有责任。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李志刚等人,沉声道:“国子监每年结业之人有三千余,这些人不可能全部进入朝堂,你作为国子监祭酒,需要做好引导,鼓励监生去朝廷最需要去的地方,引导他们主动进入府州县学与初等学院。”

    “文教千古事,岂能马虎?粗放的文教不是朕想要的结果,也难以培育出真正的人才。国子监想要多出点力,害群之马不能留,毁我文教根基者不能留!”

    李志刚肃然保证:“臣将尽早完成博士、教谕、训导等考核方略,推行于各地,并派人员访查,以期将不足以胜任文教之人赶出文教之内!”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将目光看向户部尚书夏原吉:“燕王将于元宵前后班师回朝,赏赐之事户部可否准备妥当?”

    “已准备妥当。”

    夏原吉坦然。

    朱允炆最终还是同意了户部加印宝钞的意见,市面上对宝钞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在发展,宝钞的数量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批宝钞通过赏赐的方式流入民间,加上迁都不远,各种花费定是不少,想来不会对市面上宝钞构成严重威胁,不至于引起明显贬值。

    “土地,朕再强调一次,土地问题是国之根本问题,国子监推演历代王朝,发现土地问题是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地方割据武装壮大、放大天灾后果、引起战争的关键。”

    朱允炆再一次对准土地政策,厉声道:“第一次清丈土地已过去多年,户部今年再次清丈土地,并准备好回购一批土地。官吏士绅、大户人家,只要男丁未成婚,未成家,一律定好其田亩上限,超出上限田亩,一律收回府州县与朝廷!”

    “土地兼并,朕不允许在大明朝再次泛滥!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也是一件迟早要办的事,朕不希望十年之后再办,也不希望留给后代子孙来办,万千压力与阻抗,都冲朕来吧。清丈土地,全面遏制土地兼并,收回土地为朝廷所有,官田禁止流转,租给百姓耕种按二十税一收税!”

    解缙、杨士奇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还是对士绅大户下手了。

    不过官员都挨了一刀了,疼都疼过好一阵子,对这个结果已经无感了。毕竟现如今建文皇帝强势,威望又高,专断独行一点谁也别想拉回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官员田都少了,你们这些大户也得跟着一起少,要不然不公平……

    朱允炆再次开口:“包括佛门、道门、藩王、公侯勋贵,全部纳入清丈对象,不管他背后是谁,朕让你们一查到底,若有人阻拦,可立奏!”

    夏原吉清楚朱允炆的决心,也明白这将是一次比开国初期更全面、更彻底的一次抑制土地兼并。虽说这次动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夏原吉相信,只要官田不流通,土地兼并的速度将会大大延缓。

    为国事,为数百年基业,自己当为!

    皇帝得罪人,人家惹不起。

    户部得罪人,人家惹得起啊。

    说到底,压力还是在户部,在清丈、盘查环节。

    “两年内,臣保证完成!”

    夏原吉肃然道。

    两年!

    这可是一个很紧迫的时间,大明土地无数,想要一点点清丈明白,处理妥当,面临的问题与阻挠无法计数。

    只两年,确实有些短。

    朱允炆深深看着夏原吉,微微点头:“朕给你两年。夏爱卿,你要做好大明管家,家里的田产、人口,粮食,全都有数方可。”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大胆假设之下的地圆说

    杨士奇很担心夏原吉,两年清查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要知道第一次清查,用了四年时间才收尾。

    夏原吉不是一个说大话的人,只对朱允炆提出了一个请求:“皇上,臣需要礼部、国子监、府州县学一起配合,共同参与到清丈之中。”

    朱允炆笑了。

    不得不说夏原吉这一招实在是精妙。

    前些年清丈土地的主力是国子监监生与县衙、乡里百姓。但这一次,夏原吉改变了策略,选择以国子监、府州县学为主,以县衙、乡里百姓为辅。

    如今的府州县学规模已开始起来,拉出来做点实践课自然是没问题的。只要错开区域,加强监管,不让学生清丈自家乡里的土地,想来清丈进度与结果还是可以保证。

    这种策略搁五年前依旧行不通,但现如今,已具备了这个条件。

    朱允炆指示礼部与国子监配合户部做好清丈工作,然后看向了工部尚书黄福:“户部清丈田产不仅得罪人,压力也大,但工部的事也不少,朕希望工部可以分清主次。”

    黄福出班,正色道:“皇上,工部已确定了三大工程,三小工程,只等二月审议,一旦户部应许拨给钱钞,便可全面推行。”

    夏原吉脸色有些难看,每年二月朝廷进行各部财政预算审核,这是最难的日子,也是户部最头疼的时候。

    抛开官员俸禄,军饷,赏赐,皇室宗亲支给与赈灾银外,剩下的财政会被各部往死里瓜分,每年都吵得不可开交,为了几万、几十万贯钱钞闹个不停。

    今年工部搞出来了了三大工程,三小工程,这就是先亮了刀子,准备切去一块肥rou了。

    “具体说说。”

    朱允炆饶有兴趣。

    黄福清了清嗓子,声音高了几度:“三大工程,即铁路工程、水利工程与铁舰工程。火车横空出世,其未来在贯通南北、连通东西上的作用不容忽视,打造铁路是必然之事。水利方面,需要加大各地淤塞河道清理、水井开挖、堤坝维护,准备于各地打造水库,减轻地方洪涝干旱对耕作影响……”

    “铁舰工程,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打造纯铁蒸汽机船只八百艘,以满足朝廷控制海洋,供应海外飞地,并接替淘汰下来的老旧木船。同时计划打造一至三艘纯铁的大宝船,只不过这项工程难度太大,尚在论证之中……”

    朱允炆对工部的安排很是认可。

    老一批的木船在海上已经坚持了许久,再维修的成本日益增加,尤其是蒸汽机的使用对木质结构船的寿命影响很大,未来几年是木船不断淘汰的高峰期,也是铁船下海的高峰期。

    “纯铁的大宝船,暂且搁置吧。”朱允炆否决了这一项计划,对黄福等人说:“纯铁大宝船的难度大,成本高,速度缓慢,优先建造纯铁大福船,适当增大一些也是可以,等两三年沉淀之后,再启动纯铁大宝船的制造也不迟。”

    黄福应下,继续介绍:“三小工程虽带有小字,却也不小。其一,混凝土道路工程,工部希望花费十年时间,将主要官道全部铺成混凝土道路。其二,印刷工程。匠学院在活字印刷上有了新的进步,工部希望借此机会,推动活字印刷代替雕版印刷,以更快做好教材与相应典籍的印刷。其三,整顿与清查各地矿场……”

    朱允炆微微点头,看了一眼夏原吉,见他没什么动静,便说道:“那就拟好文书,做好预算,二月共议。”

    黄福了然,退了下去。

    朱允炆看向刑部尚书暴昭:“《大明律》最初修于洪武七年,这些年来虽对部分刑律作过调整,然时过境迁,总有一些条款已不适用当下。刑部当联合都察院、大理寺,做好刑律内容的修订。日后每五年或十年,安排一次律令修订,将不合适的改了,将没有涉及的内容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