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7节
路过承乾宫的时候,朱允炆停下了脚步。 双喜见朱允炆看着承乾宫的方向,便问道:“皇上,摆驾承乾宫吗?” 朱允炆眯着眼,问道:“朕记得,承乾宫日夜织造,从不停歇。” 双喜笑着点头,道:“回皇上,是这样的,骆才人将人手分了三拨,日夜轮作。” 朱允炆皱眉,指了指承乾宫的方向,说道:“你听,除了风声,再无其他声音。” 双喜仔细听着,确实不见织造的声音。 “不好,出事了!” 朱允炆顿觉不安,连忙奔向承乾宫。 第六十九章 承乾宫集体中毒事件 承乾宫的大门虚掩,朱允炆推开大门,看着宫殿方向。 殿门紧闭,窗户合闭,里面灯火亮着,却没有织造的声音。 寒风呼啸而过,吹起衣襟。 朱允炆快速跑了过去,推开门,一股煤烟味直钻入鼻子之中,再看里面,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织造机旁,宫女不是趴在轻纱之上,便是倒在地上。 “皇上,这,这是怎么了?” 双喜等人赶了过来,看着眼前景象,不由地吃惊起来。 “骆颜儿!” 朱允炆穿过织造机,走向里面的桌案旁,骆颜儿坐在椅子里,娇柔的身躯不自然地向一旁歪着,若不是椅子支撑,恐已倒在地上。 “屏住呼吸,打开所有门与窗户,快!” 朱允炆厉声下令,然后一把将骆颜儿抱了起来,向外走去。 双喜等人将所有的门、窗户打了开来。 呼呼的北方卷入宫殿内,地上数十个火盆,在风的吹动下,原本已烧为灰白色的石炭,逐渐出现了火色。 “将所有人抬出来,放入风口位置!双喜,马上通知皇后、宁妃、贤妃带人来承乾宫,请太医院的人过来,要快。” 朱允炆将骆颜儿放在地上,然后脱下了自己的外衣,盖在了骆颜儿身上,伸手感知着骆颜儿的呼吸,还好,没丧失呼吸能力。 就在宫女太监忙着将人抬出来,分散在庭院之中。 马恩慧已然就寝,突然听闻承乾宫出了事,连忙起身带人赶至,宁妃、贤妃也已到了。 “皇上,出了什么事?” 马恩慧担忧地看着承乾宫的宫女,一些人已经醒了,却浑身无力地看着,努力地呼吸着,一些宫女身体不适,不住地呕吐。 更严重的是,一些宫女还没有醒来,哪怕一旁有人在轻轻呼喊,也只是意识模糊地回应下,连眼都睁不开。 朱允炆命人将骆颜儿抬至景仁宫修养,然后对马恩慧等人说道:“是煤炭毒。今晚降了温,起了大风,承乾宫添置了不少火盆,烟气过重,兼房屋封闭严实,人员众多,烟气无法向外流散,导致中毒。” 对于一氧化碳的问题,朱允炆没办法解释更多。 很多人认为古人并不知道一氧化碳中毒,但事实并非如此。 是的,古人不会写化学式co,但却知道一氧化碳中毒这回事。 如南宋宋慈在其著作的《洗冤集录》中,便清晰记载了一氧化碳中毒这回事: “中煤炭毒,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熏蒸,不觉自毙,其尸软而无伤,与夜卧梦魇不能复觉者相似。” 马恩慧看着躺了一院子的宫女,满是心疼,催促道:“太医呢,太医怎么还不到?” 朱允炆摇了摇头,哀叹一声。 太医? 太医来了估计也什么好办法,这个世界又没纯氧,无法吸氧,就无法改善血液含氧量。自己也没条件静脉注射葡萄糖液,拿什么去拯救? 对啊,葡萄糖液没有,糖水总还是有的吧! 虽然糖水未必对一氧化碳中毒有多大作用,但起码可以生津润肺,听说还可以改善脑部缺氧环境,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管了,反正喝糖水也喝不死人。 “双喜,马上命尚膳监准备一锅糖水,用朕的白糖,要快,全部送过来。” 朱允炆连忙吩咐道。 马恩慧俯身,看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宫女,她已经吐了几次了,眼里,满是泪水。 朱允炆走了过来,柔声说道:“放心吧,你们没事,过几日便会康复。” 太医院使戴原礼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朱允炆连忙上前,瞪了一眼双喜,斥道:“戴院使已入古稀,如为何不差人抬入宫中?若累坏其身,汝等如何自处?” 双喜等人连忙下跪求饶。 戴原礼抓了抓胡须,定了定神,对朱允炆说道:“多谢皇上关护,臣不碍事,且容臣先行施救。” 戴原礼可以说是明代神医,药到病除是常有的事。 朱元璋大行之前,因诊治无效,准备将太医院的医官全部治罪,唯独对戴原礼不作追究,还给予“慰勉”。 朱允炆很好奇,中医能不能治一氧化碳中毒。 戴原礼检查了几个宫女,并没有说什么,又去检查昏迷未醒的宫女,从药箱中取出了银针,在烛火上烤炙了下,便刺入宫女的太阳xue,拿取一根,刺入人中。 几针下去,宫女悠悠醒转,目光涣散,并出现呕吐症状。 “是煤炭毒,请皇上安排尚膳监,取一些白萝卜榨汁,送给众人喝下,可缓症状,静养几日,应无大碍。” 戴原礼轻松地说道。 “白萝卜?” 朱允炆皱了皱眉,这倒新鲜。 术业有专攻,人家行医一生,自己这个医学白痴,还是不要乱指挥的好。 “皇上,骆才人醒了。”贤妃连忙走了过来,通报道,见戴原礼来了,连忙说道:“戴院使,还请移步景仁宫,看看骆才人。” 戴原礼见承乾宫众人没什么大碍,便欣然答应。 骆颜儿面色苍白,时不时捂住胸口,头疼一阵接一阵,有些恶心,很想呕吐,却又感觉呕吐不出来,正难受着,见朱允炆、马恩慧来了,想下床施礼,却被马恩慧连忙拦住。 “你且坐着,戴院使……” 马恩慧一边安抚骆颜儿,一边看向戴原礼。 戴原礼探手,感知着骆颜儿的脉象,之后收回手,起身对朱允炆道:“骆才人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是为气血两虚,兼煤炭毒入体,致使身体更弱,宜静养修身,不可再日夜劳累。臣开一方,煎服月余,应会好转。” “那便有劳戴院使了,双喜,以轿送院使,万不可怠慢!” 朱允炆吩咐道。 双喜连忙答应,戴原礼想推辞,却推辞不掉,只好答应,随后出宫。 骆颜儿虚弱地看着朱允炆、马恩慧,请罪道:“皇上,皇后,颜儿无能,没有管好承乾宫,还害得大家中了煤炭毒,耽误了医用纱布的生产……” 马恩慧一皱眉,带几分怒气道:“生产停几日也算不得什么,只要你无碍,其他人无碍,便是好事。说来,你应该感谢皇上,若不是皇上夜间去承乾宫,待至天明,后果不敢相信。” “颜儿代承乾宫上下,谢皇上救命之恩。” 骆颜儿挣扎着施礼。 “你也莫要自责,这件事不是你的错。好好修养,朕还需要你看管承乾宫。” 朱允炆安抚了几句,留下贤妃照料骆颜儿,便与马恩慧至了承乾宫。此时宫女已疏散开来,看着承乾宫中依旧在燃烧的火盆,朱允炆陷入了沉思。 火盆,火炉,煤炉。 朱允炆坐了下来,用火盆的余火温暖着手,对一旁的马恩慧轻轻说道:“皇后,你知道吗?这次中毒,将改变大明。” 第七十章 朝臣与地痞泼妇的区别 煤炭,是个好东西。 《山海经》中记载:“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这里的石涅,便是煤炭。 在魏晋时期,石涅之名逐渐被石墨所取代,唐宋时期,又名石炭、煤炭,明朝主要称煤炭。 早在唐代,便出现了煤炼焦技术。 至宋代,煤炼焦技术趋于成熟。 北宋曾专门设置“石炭场”,“官卖石炭”,并将煤层称之为“炭脉”,煤矿开采可谓一大产业,并逐渐取代了柴草,成为百姓之家的重要燃料。 “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这句话虽有文人惯用的夸张艺术,但也可窥见北宋汴京城的石炭之盛。 《元一统志》记载:“石炭煤,出宛平县西十五里大谷(峪)山,有黑煤三十余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沟,有白煤十余洞”。 为管理煤炭买卖,元在大都修文坊专门设置了煤市。 到了明代,人口增加,林木减少,加上一定程度的“城市化”,大家想要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总不能指望所有人每天上紫金山砍柴吧,煤炭便成为了京师民生主要燃料。 宫廷、内府各监局,对于煤炭的用量也是庞大的,尤其是冬日,虽然京师之地比不上北地严寒,但南京的冬日,也不好过。 宫中也是需要用煤炭取暖的,虽然明代不将宫女、太监当人看,但毕竟也知道,想要人干活,起码不能冻死了。 如浣衣局,柴炭煤炸岁办四万斤;御用监柴炭煤炸岁办二十万斤;再如兵仗局,去年火器需要煤炭、石灰、水,合计近百万斤。 宫廷用煤是常事,发生中毒事件不能说没有。但如此规模的集体中毒事件,这还是第一次。 这也难怪,平日里各宫各监,都是白天干活,晚上基本上就休息了。 白天干活的时候,进进出出,也有人看管火盆、炭炉,加上人少,总无大碍。晚上火炭也点不多,大通铺的宫女房、太监房,条件不好,漏风。 皇后、贤妃等人就寝的地方足够大,也不怕小火盆、小火炉。 但承乾宫不一样,这里成为了医用纱布的织造中心,纵是晚间,也有百余人在织造。恰逢天冷起风,紧闭门窗,又添置了不少火盆取暖,这才引发了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