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科幻小说 - 凶案现场禁止撒糖在线阅读 - 第341页

第341页

    李兵兵点点头,表示早就让弟兄们去追踪他的下落。他说:“我们之前判断这老保安就是我们要找的前养老院的管事人郑权对吧?”

    沈睿点头:“是这样没错,是他的概率占了百分之九十,但凡事讲究证据,要确认是不是真的是他,还得找到他。”

    “同一天杨梅和他都外出,然后玩失踪。唯一不同的是,杨梅目前已经回来自己结束了自己的命,你们觉得拿老保安还活着的概率高不?”这是目前李兵兵心里所担心的事,要郑权也没了,这后山里的那些尸体就更难知道真相了。

    沈睿摇头,表示自己也猜不出这个概率问题。

    三人无言,下楼去,小白见他们下来,将杨梅的遗书拿给他们看。

    遗书是用一张从笔记本上撕出来的纸,上面用黑色的圆珠笔写了一篇文字:

    我是天海福利院的院长杨梅,下面开始都是我的真心和诚意,请原谅我。

    我去福利院工作了快要十七个年头了。

    孩子衣赖我,信任我。

    可是我嘎了他们的真心和身体,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人。

    心里贪欲村村欲动,为了获得钱财,将孩子送入地狱了。

    他们是天使救赎了的心灵,我不得好死。

    因果业报存在人类的身上,我做了这种事,自杀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对不起。

    不要原谅我。

    不要原谅做坏事的坏人。

    坏人就应该下地狱,不要试图感化他们。

    杨梅绝笔。

    看完这遗书,三人都纷纷皱起了眉头,怎么都觉得这篇遗书很奇怪。

    李兵兵发表自己的读书见解:“我觉得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篇正经的遗书,正常人写遗书会这样写吗?起码我不会这样写。”

    看起来像是在写诗一样,都要选择死了,为什么还要如此诗情画意?

    “你写毛的遗书?想不开你得找我聊聊,别死,自杀是最蠢的方式。”沈睿半开玩笑地踢了李兵兵一脚,才把话题给转了回来,说道:“而且这遗书错别字很多啊。蠢蠢欲动还写成了村村,还有上面那句嘎了他们的真心?这什么意思?伤了他们的心的意思?你们滨海这边的方言?”

    李兵兵摇头,表示这边没有这种方言。

    一直沉默没说话的周元,拿着那张遗书看了许久。

    “阿元,有问题?”沈睿问道。

    周元点点头,让沈睿拿着遗书,他掏出手机打开了记事本编辑功能:

    2去,3衣,4嘎,5村,6救,7人

    周元说:“这篇遗书确实很奇怪,杨梅并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她学历挺高,所以不应该出现满篇都是错别字的情况,只有一种情况,她故意写错字。这是她在死亡的那一刻,应该是她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传达自己需求的方式了。”

    “去依噶村救人?”

    李兵兵将周元写出来的那几个字顺一块儿念了出来,这地方也是他们最近才关注到的地方,能如此连贯的拼凑出这句话,一定不是随便组合。

    “318国道靠边境的那个高海拔的依噶村?”

    “唉,我们之前也准备过去那边看看,真就那么巧合?”

    “看目前的字面情况,很大概率就是那地方。” 周元点点头,但他表示,目前这遗书上的问题,大家先不要告知出去,他用着只有三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知道的人越多,情况就越复杂。遗书的事,就先拦着不要上报。”

    李兵兵眼眸微沉,压低声音看着周元:“周队,你是怀疑我们队里有眼线?”

    看透不说透,周元并没有回答。

    但大家心里都有明镜。

    收队回去,李兵兵继续派人在天海福利院里监看,也派了手下去调查杨梅外出当天的行程路线,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

    张大姨被叫去警局里重新录一份更严谨的口供。

    回程的路上,周元收到了闫枭的电话。他之前拜托闫枭调查下当年滨海市澳头村的冬天电暖事件,现在闫枭给他发来他调查出来的信息。

    “我利用关系网调查了下,当年这事一开始闹的时候还有点水花,主要是当年有记者敢给他们报道这事件。我把能找到的当年的报纸给拍了,发你手机,你先看看。”闫枭说完,周元就听到微信传来“滴滴”的接收到信息的声音。

    他打开信息窗口看,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容百。

    这名字他在林阳的笔记本看到过,而他们目前得到的有关前供电局局长曾荣贪污电暖的消息,也是从这名记者处得到。

    如此看来,这人很关键。

    闫枭就把他调查到有关澳头村的消息给发了过来。要看的文字不太多,他都做了归类出来:澳头村是一个贫农村,国家对于这些村子是具有帮扶政策,会下发资金来补贴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滨海的冬天,尤其靠边境地带,寒冷程度能够冻死人。因此当年澳头村的政府有申请冬天的电暖补助,用来维持人们的供暖生活需求。

    当年到了应该下发的通知的时候,村民并没有得到通知,都以为申请这帮扶政策不成功……

    与此同时,因为澳头村很多村民都是在国有的纺织厂和钢铁厂工作,但当年因为经济动荡,所以大幅裁员。因此很多工人都被迫下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