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古代种田奋斗史在线阅读 -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3节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3节

    离京城近,就是最好的,杨稔跟着点头,“若真到了贫瘠到种不出粮食的地步,咱们就养了鸡鸭鱼和猪,贴补家用。”

    到底的庄稼人出身,杨稔免不了想着耕种田地,若是不行,就养家禽。

    陈如松附和道:“若是搬到郊外住,咱们住旱地那边,盖砖瓦房,大一些,不仅养猪和鸡鸭,兔子也养起来,一年十几两银子也别丢了。”

    “两个商铺也能开起来,我记得只要咱们自己不动手,雇了旁人干活,咱家就不算商籍,是不是这样?”因着商籍不能科举,他们夫妻俩有些束手束脚,有些事情明知道能挣银子,却碍于做了这事就要入商籍而不敢插手。

    媳妇与自己想的一样,陈如松笑着道:“是如此,咱们可以琢磨琢磨两个商铺该怎么挣银子。”

    “先将那几亩旱地围起来,日后建庄子,等房子盖好,还要一些时候,咱们一边筹谋铺子一边请人盖房。”说完之后,杨稔想到一件事,“康康后年出嫁,难不成让王家到郊外迎亲?”

    这样只怕会让人瞧不起康康,说康康是乡下人吧。

    陈如松思索后道:“这倒是,只怕咱们还是得先住在这宅子,城里和郊外出嫁,还是不一样的。”

    杨稔附和道:“庄子也建着,咱们偶尔来住也好,家禽养着,田地种着,兔子就养在庄子上,不仅每日的花销少许多,还能多挣一些银子,等康康出嫁的后一年,咱们就搬到郊外住着,反正京城铺子开着,咱们每日去瞧瞧,再隔几日能去王家看一看康康。”

    出嫁大半年,康康也该安稳下来,能在王家游刃有余。

    “那就这样,马上要准备带知行回去参加院试,这之后家里的一切又要让你一人打理了。”这些年,为了生计与几个孩子,陈如松在外的日子不少,家里都是媳妇cao持,这让疼爱媳妇的他心里有些不得劲。

    自家男人总是心疼自己,杨稔心里暖乎乎的,温言道:“放心吧,家里如今也不只我一个人,小景在,小景媳妇也在,都能帮我的忙,等你回来,郊外的田地都种上了,宅子也建好了,说不定商铺我都开好了。”

    “家里的事你经手我都放心,等我回来都要过年了。”想到出门一趟要这么些时日,陈如松不由感叹道。

    因为小景说知行还差点火候,这次只怕不成,夫妻俩对于知行这一次的院试也就比较放松,没有太紧张。

    行李也在收拾,五月初旬,陈如松驾车领着儿子回老家参加院试。

    杨稔则让大儿子询问同僚,有没有认识不错的建房子的人,日后应当要住一些年月,她想建的好一些。

    至于建养兔子的隔间,杨稔不打算让那些人来,等房子建好,让吴叔吴婶两人砌一下就好。

    只是今年田地已经有佃户耕种了,房子就不好建了,这是之前没想仔细,那些旱地虽贫瘠,但也能收一星半点儿,是以还是有人租种。

    “今年就让他们种着,左右咱们也不去那住,等下半年他们收了庄稼,这旱地就收回来,建房子种玉米和种菜,也养上猪和鸡鸭,兔子也养着,至于水田,就依旧租出去。”

    男人不在,杨稔就跟儿子商量,毕竟日后是儿子当家,儿子要立起来,否则像陈大哥那样,分家后花了十几年才想明白真正能当家做主就不好了。

    陈知景没意见,“那便先将两个铺子开起来,对这两个铺子,娘有什么打算?”

    杨稔摇摇头,“这就没什么头绪了,我原想着,若是郊外的庄子建好,养上几十只鸡几十只鸭,还有兔子,一间铺子就卖鸡蛋鸭蛋兔子这些,另一间再想想能卖什么。”

    闻言,陈知景建议道:“既然暂时没有想法,那不如就先租出去,只租一年,之后若是有想卖的咱们就收回一家先开着,忙顺了还有想法就再开另一家。”

    “这也好。”没想法只能先租出去了,杨稔叹口气,“我原先还跟你爹说等他和知行回来,庄子建好了,铺子也开好了,如今看,只怕他们回来,那庄子都不知道建好没。”

    陈知景笑着温声安慰道:“咱们一步一步慢慢来就好,也无需急切。”

    “那你先打听好建房子的人,等今年田地庄稼收了,咱们就开始建宅子。”杨稔便点头叮嘱道。

    宅子很快租出去了,毕竟在京城,就算偏僻狭小,也不是不能经营的。

    其中一家还想签三年,杨稔拒绝了,商铺自己经营才更挣银子,便是之后经营不善,她再租出去也就是了,租太久不方便。

    六月初,铺子租出去,杨稔还收到了李家派人送来的东西,去年查出儿媳有孕,就马上给李家去信了,如今一来一回也是这个时候。

    送了两驴车的东西,除了一些还算贵重的礼品,其余都是补身子的东西。

    除了东西,还有给李如娘的信,李如娘一见到信,眼眶就红了,第一次离爹娘这么远,这样久没见,她心里不知道多想他们。

    不过怕娘家来的人看到她哭,以为夫家对自己不好,李如娘忍住了。

    怀着八个月的胎,李如娘挺着大肚子见过娘家来人就回房歇着,也想看看爹娘的信里写了什么。

    杨稔很能理解儿媳,招待过几个李家下人,就让吴婶去外面客栈租了一间房让李家下人住。

    自家小姐瞧着脸色红润,衣着也光鲜,李家下人得了主人嘱托,要看看小姐过得如何,如今看着也不错,几人放下心来,跟着吴婶出门。

    第124章 知行定亲

    李如娘看过信后, 又赶紧写了一封回信好叫下人带回。

    先告知爹娘自己过得很不错,京城房子紧俏,夫家凭着族人的帮衬才租下如今的住处, 在京城也算不错的宅子, 自己与夫家相处融洽,孩子也很好,马上第二个孩子就要出世,等生下来再写信告知男女。

    娘家是精致的四进院, 夫家如今住的确实一进院, 只怕下人看着如今自己住的宅子告诉爹娘,爹娘会心疼, 李如娘特地解释了一番。

    写了自己的又关切娘家如今的状况, 这写那写就写了整整五页纸,还是李如娘克制着, 否则十页纸都不够。

    好生招待几个李家下人,将他们送出城后,杨稔就较为关注儿媳的动静,八个多月的身孕,孕妇身子会有些不适,儿媳娇养在深闺,身子骨不算健壮, 更要小心。

    好在一切还算顺利, 七月下旬, 李如娘经过一日一夜的生产后成功诞下长子,这一辈的长孙。

    洗三满月陈如松都没赶上,好在孩子的父亲在,在满月, 陈知景先将女儿的大名取好,叫望晴。

    之所以拖到这时才给女儿取名,当然不是他不喜欢女儿,而是一直不知道该给女儿取什么名。

    总觉得什么都不好,思来想去,想了许久,才决定下来叫望晴,希望她一生光明灿烂,没有阴云。

    儿子的小名叫英哥儿,希望他日后能英明神武。

    英哥儿满月已是八月下旬,很快庄稼就全部收完,杨稔便让吴叔驾车去与租种田地的农家说清楚,明年不租出去了。

    这几亩旱地本就产出极差,农户听了也没太大的心情起伏,本来就是顺便种着,只多个几十斤粮食,还劳心劳力的,不给种就不种了。

    地收回来了,杨稔问清可以在旱地盖一座房子后,就请了之前打听好的人家帮忙建房子,府城是可以但她不知京城是否不同,是以还是谨慎问过再动工。

    因为要求高一些,这房子建得久,一个半月才完工,建好之后,杨稔就带着吴叔吴婶过来给兔子砌隔间,十一月初,能养几十只兔子的隔间也都建好了。

    庄子虽然围着,但砖瓦房还是有围墙的,总不能跟田地一块,猪兔鸡鸭都有专门的地方养。

    十二月中旬,陈如松载着儿子归来时,杨稔已将一切都准备妥当。

    知行没有考中秀才,这是一家人都心里有准备的,是以虽有些失落,但只是轻微。

    回来之后,一家人开始准备年货。

    今年家里增多了一些产业,虽没多少,可到底是有了,也算是个喜事。

    对于两个铺子,陈如松的建议是:“两个铺子都有些偏僻,自个做生意只怕也不利,先就租出去,等咱们想到什么能长久经营的生意再收回来,鸡蛋鸭蛋那些,不能长久卖,且也挣不了多少银子。”

    杨稔没有意见,“这也好,建好宅子后我抓了五只小猪仔养着,养了二十只半大的鸡,还有抓了一对兔子,因着没养过鸭子,就没买。这些才刚养没两月,便是到明年铺子期限到了,也卖不了什么。”

    “实际这些,咱们找铺子收了就好,虽少些银子,可咱们也养不了太多鸡鸭,二十只鸡,一日也就二十个鸡蛋,便是养了鸭,一共三四十个蛋,不必要铺子。”

    “我是想着,收了郊外那些农户家里的鸡蛋。”杨稔解释道。

    “那样是能长久经营,可不挣多少银子,还累人,忙前忙后。”这些时日,陈如松也没闲着,在想买下的铺子能干些什么,媳妇说的这个他早就想过。

    杨稔无奈道:“既然这个不行,那我就没法子了。”

    “不急,如今家里还能过,慢慢想,想出一个挣银子的好法子来。”

    如今儿子进了翰林院,过两年就要分官了,听说一般是六品和七品官,不管如何,有官位自家又不一样了,陈如松如今也不敢踏大步子,生怕遭人嫉妒,当官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这些能避免的,他得小心着些。

    郊外的庄子建好了,过年一家人直接就到庄子过,这是自家的地盘,与京城租住的宅子感觉不同。

    房子建得与府城的有些像,前有垂花门后有后罩房,建得很大,后罩房七间,如今是独独给康康,待日后珍娘大了,分三间给她。

    一家人住的地方与府城一般无二。

    一片六亩多的地,房子就占地一亩多,余下的五亩,杨稔分出一亩地来种青菜,自家一大家子人,每日吃的菜也是要不少。

    还要养着两只兔子,这会只有两只,待日后繁衍起来,一亩地的青菜只怕还不够,要多种些。

    郊外的房子住得太舒服,以至于回到京城一家人都有些不适。

    “再看这里,总觉得拥挤的很。”杨稔笑道。

    “京城里面,寸土寸金,与外面自然不同。”郊外是松快了,但有时需要些东西还得驾车进城买,还是有些不便的,不过也是这次第一次住,等之后都准备妥帖就不会有不便了。

    时间飞逝,一转眼又到了四月,杨稔给父子俩收拾行李,今年,小景觉得弟弟或许能得个名次,一家人期盼起来。

    五月初,父子俩又驾车出发。

    而这一次,知行也不负所望,考中了秀才,这一年他实岁十七岁。

    归来之后,看着娘和大哥大嫂高兴的样子,爹也放声大笑,知行才真真切切感觉到了考中秀才之后的喜悦。

    只是,知行小声道:“我比大哥后考,却只是末尾的名次,比大哥差远了。”

    “那你还想怎样,都十七岁考中秀才,少年秀才很不错的,该高兴的时候,你大哥当初在府城考时,不用奔波,有更多的时候看书,你光是在路上,两次来回就花了一年,这是不好比的,考过了就别想那些,过了就是极好的。”陈如松劝慰道。

    杨稔也安慰道:“是啊,你跟你哥这不好比,他当时一直在家里苦读,只提前几日出发去考,你却要提前三个多月呢,哪里能相提并论,别想了,快高兴高兴。”

    爹娘的安慰,到了实处,知行想想,自己在路上的时候,也确实是不好看书,于是不在纠结自己只考了后排的名次,心情愉悦起来。

    每次回去考试,即便坐的是自家的驴车,可是路上花销,都要十几二十两银子,一次是十几二十两,两次就三四十两,花销不低,知行想着爹娘辛辛苦苦挣银子,就心疼这些银子。

    好在,这次之后,就不用三年两次跑回去参考,族里也给了奖励,抵了大半花销。

    之后回省城考乡试,是三年一次,他一定要很有把握再去,免得浪费爹娘辛辛苦苦挣的银子。

    杨稔喜道:“既然知行考中秀才,那就该说亲了,年前的年货如娘你来准备,我和你爹要给知行好好找找合适的人家。”

    李如娘笑着应下,“娘放心,儿媳一定好好准备。”

    小叔子考中秀才,于家里是很有好处的,她也很高兴。

    给二儿子说亲,夫妻俩不仅自己四处寻摸,也托了媒人打听。

    陈宗兴得知旁支族人又出了一个好苗子,很是高兴,听说亲事还没定,他思索片刻,做了决定。

    将陈如松请来,夸赞了一番知行后,陈宗兴就直言道:“清河崔氏旁支有一女,到了说亲的年纪,比知行小两岁。”

    原来是想给知行说亲,陈如松眼前一亮,大族叔在京城待了这么久,认识的人不是自家可比拟的,“族叔介绍的,定然是极好的,请族叔细说。”

    陈如松的态度令陈宗兴十分舒坦,他有意做媒,可也得人家领情,要上道,否则这媒做得毫无意义。

    “这家在京城已待了有些年了,出过几个五六品的小官,如今当家的正是我的下属,是从五品的鸿胪少卿,他的长孙女要说亲。”

    “这,只怕人家瞧不上知行吧。”自家能娶到同知大人的女儿,一是小景自己出色,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二是自家勉强算是半个书香门第,与族里的关系还有。

    可这清河崔氏,也是书香门第出身,比自家好多了,知行如今也才中了秀才,举人还不知何年何月能考上,人家怎会愿意下嫁,便是族叔是上司,人家也不会乐意的。

    “虽是嫡长孙女,可她是二房长女,其父没有功名在身,靠祖父说亲,也算相配。”能与自己搭上关系,这位下属想必只会高兴,何况自己这个族孙也不差。

    “原是如此。”陈如松一脸明悟,这与王家有些相像了。

    “清河崔氏女,向来是抢手的,你若觉得合适,我便替你去探个口风,今日不能应下,回去考虑一番,这几日尽早给我回复,晚了兴许人家就说好亲了。”

    陈宗兴是真想帮这族侄一把,族侄的两个儿子瞧着都有出息,他出把力,让他们更快走到高位,于族里只有好处,只可惜这些自己那三弟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