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高阳照我在线阅读 - 第56页

第56页

    五十多年前,冯太后的祖父冯弘在哥哥冯跋死后,继承北燕皇位,才做了两年皇帝,北魏太武帝讨伐北燕,冯弘派尚书高颙前来北魏议和,又把小女儿献给了太武帝,成了太武帝昭仪,即是冯太后的姑姑。

    可和亲依然无法扭转太武帝灭亡北燕之心,在即将城破之际,冯弘率领子孙后宫,北燕群臣和龙城的成年男女逃亡了高句丽。

    冯弘在高句丽两年后,高句丽王迫于北魏的压力,杀了冯弘及其子孙十余人,至此,北燕彻底灭亡,而随冯弘一同流亡高句丽的百官和百姓,也彻底滞留在了高句丽……

    这批北燕遗民滞留高句丽,一直为冯弘一族看守陵墓,二十余年后,听闻献文帝即位,冯太后当政,高扬的族叔高潜才敢归顺北魏。

    高潜作为北燕遗民,也得到了冯太后的礼遇,加官晋爵还让他娶了武威公主,可高潜短命,回来没几年就死了,之后,就是元宏即位,冯太后彻底大权在握,高扬一家回归北魏故乡龙城了……

    冯太后点点头,“前几年我在龙城修建的思燕佛图落成,多亏了你们在高句丽时为祖父守墓祭奠,先人遗骨才能顺利迁葬佛图安息。”

    “这是我们为人臣子应尽的义务。”

    冯太后笑了笑,“当年呢,让照容入宫,本以为能生下长子,带你们一家富贵呢,可惜陛下舍不得她,只是生了个次子。”

    “是我们没这个福气。”高扬鼻子一酸,“我们本也不求富贵。”

    冯太后轻笑,“你也别怪我狠心,一个女儿罢了,用一个女儿换满门富贵,已经是很小的代价了。”

    高扬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全当没生过这个女儿罢了。”

    冯诞都有些听不下去了,冯太后也太狠毒自私了,因为高氏是冯氏的旧臣,高氏女儿生下太子的话,就不用如当年族灭元宏生母全族一般,来提防外戚了。

    用高氏的女儿生子为冯氏的女儿铺路,高氏成为外戚,冯氏成为皇后,看似双赢,实则高氏依然是依附冯氏的傀儡罢了。

    在别人眼里,她还始终是个产子工具,是个被人轻贱瞧不起的奴婢。

    “姑姑,贵人不是工具,她也是有父母兄弟的,哪有父母会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冯诞蹙眉道:“我的meimei们,也不是姑姑的工具,妙华和妙莲都够惨了。”

    冯熙斥道:“诞儿,愈发没有规矩了,怎么跟你姑姑说话的?”

    “父亲,那也是你的女儿,妙华死了,你不心疼吗?”

    冯太后隐隐动怒道:“她不该死吗?她究竟是为什么死的,你不清楚吗?”

    “我…”冯诞哑口无言,随即拂袖而去了。

    “诞儿,诞儿。”冯熙急急唤着他,叹道:“这孩子,就是被我宠坏了,一点儿规矩都不懂。”

    冯太后叹道:“罢了,他是个单纯孩子,自小就良善,听不得我们说这些话。”

    “太后别放在心上,诞儿就是心直。”冯熙劝道。

    冯太后摇摇头,叹道:“你们怪我狠毒,可我不狠,哪有冯氏的今日,你们高氏又怎能再回故土?”

    高扬惶恐道:“是,微臣一家都记得太后的恩典。”

    冯太后似想到什么,道:“对了,高潜那个儿子高崇还有来往吗?”

    “自从族叔去世后,高崇被过继给沮渠氏,跟我们就少有联系了。”

    冯太后点点头,“他母亲武威公主改嫁给司马金龙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司马徽亮,二人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弟,回头我让他和徽亮也多跟你们一家来往来往,你们在北魏无亲族,无根基,多个亲朋总是好的。”

    “是,多谢太后。”

    “还有一事要跟你说。”冯太后突然道。

    高扬心里一咯噔,“请太后吩咐。”

    “我有意,让清儿收恪儿为养子。”冯太后挑眉,“大皇子虽是默认的太子,可毕竟还年幼,万一有个意外什么?我必须选好太子的后备人选。”

    高扬心绪复杂,“那林氏岂不是无辜枉死?陛下既已经保下容儿的命,太后就不能放过我们吗?我们已经不求富贵了。”

    “五年前她就该死了的,你如今倒是不忍了?”

    “容儿是微臣的亲骨rou,说不在乎,都是骗人的。”高扬叹道:“微臣年纪大了,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冯太后眼中染上一丝寒意,“这么说,你不肯了?”

    “微臣无力阻止太后的决定,还是想恳请太后开恩。”

    “好,那你们就留在平城吧,所有人都不用再回龙城了。”

    高扬心里一咯噔,颤声道:“是……”

    离开北部曹后,冯诞便准备出宫,元详远远看见他,上前勾着他的肩膀道:“小表叔,你要走了?”

    “你怎么在宫里?”

    “我为什么不能在宫里?”元详歪着头道:“我可是当朝侍中,征北大将军!”

    冯诞扑哧一笑,“不是不之官吗?”

    元详翻了个白眼,“马上就之官了。”

    元详十岁封王,按制,皇子封王后是需要离开京城到封国的,可元宏舍不得几个兄弟,年长的元禧、元干、元羽封王后是留在京城任职,年纪尚小的元雍、元勰、元详都加了侍中的官职,留在京城,只是他们当时年纪小,所以并不到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