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七零亲妈养崽记在线阅读 - 七零亲妈养崽记 第117节

七零亲妈养崽记 第117节

    事情最开始,是因为楚韵想去办公楼那边看看,天台上布置得怎么样了。她在一楼等电梯的时候,碰到几位租了办公楼的老板,就跟他们聊了几句。

    这几位知道楚韵就是锦绣东方的老板,热情万分地和楚韵聊起了生意经。不过,站在电梯边聊也不是那么回事,楚韵就邀请他们去天台坐一坐。

    从这一天开始之后,这种天台社交不知道怎么就形成了惯例,楼里的老板们经常去天台上聊聊,有时候还带着生意上的朋友,去顶楼喝茶谈生意。

    无意中促成这样的情况,楚韵觉得还挺好,她有空去参加了几次聊天,还请范德人去过。

    范德人去过一次之后,也带着做生意的朋友,还有学校的搞经济学的老师去凑热闹。慢慢地,锦绣东方天台可以认识大老板这事儿就传开了。

    还别说,被吸引到这里的人多了之后,还真有人找到了资源找到了钱,把生意成功做起来的。

    锦绣东方的楼顶天台,这是八十年代北京的创业空间啊!

    上海有梁静他们在,楚韵所有的时间,也不能全部呆在北京,她抽空去倒了一次货。

    这次去她主要想跟五爷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这趟生意我们就不做了。如果你还想继续干这个,就要另外找供货渠道。”

    五爷十分遗憾:“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楚韵:“现在路上好走多了,路上的货车也多了,运货也方便。不像前两年,开长途货车的师傅,没遇到过拦路抢劫的土匪就奇了怪了。”

    五爷:“路是好走了,但是其他们人没你们有本事,走货车把货从南方运过来,成本就高多了。”

    楚韵也没有办法,她现在北京和上海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她没那么多时间再干这个。

    最主要的是,她在香港有了新的来钱方式,也不想掺和这个了。

    楚韵其实想劝五爷去南方发展,最后想了想还是算了,人各有志。

    楚韵这次给五爷的货不少,至少够他撑到年前,给他留出很长的时间找新的货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楚韵走的时候,五爷没忍住内心的好奇:“楚老师,你看,我们以后都不合作了,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把那么多货,神不知鬼不觉地运过来的吗?”

    楚韵神秘地笑了笑:“既然神不知鬼不觉,我劝你最好也不要打听。有些事情,知道了对你未必是件好事。”

    五爷憨憨地笑:“瞧我这张破嘴,就是随口一说,你就当我刚才放屁。”

    楚韵跟五爷挥挥手:“再见了!”

    合作的这几年,五爷无数次探究楚韵的秘密,想到脑袋都破了,还是没有想到结果。

    这是最后的机会,他问出口了,楚韵没有正面回答他,以至于五爷快要进棺材的前几天,还在跟他的老儿子说,楚韵一定有大秘密。

    那时候五爷都七老八十了,他的老儿子才刚刚成年,顿时反问他:“谁啊,你说谁?锦绣东方的老板楚韵?您还认识这样的人物?快带我去认认门,等我大学毕业就去锦绣东方看大门。”

    五爷气的拎起扫帚揍儿子,没出息的臭小子,看大门有什么出息,至少要去给老板开车吧!

    此时,八一年的初冬,看着还算年轻的五爷,背着手,望着楚韵的背影,咂摸着楚韵刚才那句话,究竟有啥秘密呢?

    楚韵这次回北京后,就哪里都不去了,她要准备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楚韵的论文方向,是写当今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出路究竟在何方。

    楚韵不仅从国内经济现状进行论述,还结合了国外主要经济体当前的经济政策,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我们的机会在哪里。这个角度,就是范德人说的有国际视野。

    学生都这么有国际视野了,老师还能没有?没有那就去学一学嘛。所以,楚韵答辩的时候,好多老师在下面围观。楚韵此刻淡定得一批,有啥问题随便问,二十一世纪搞经济的学生,那铁定不能被这些问题为难住。

    楚韵大大方方地完成了论文答辩,她正准备说感谢词下场的时候,最后一排站起来一个人,楚韵定睛一看,是他们学校的副校长。

    楚韵谨慎地问:“您有什么问题?”

    最好不要有什么问题,答辩都完成了,您现在站起来是几个意思?

    副校长微微一笑:“楚同学,你现在可是我们学校的明星学生,北京的锦绣东方一号,上海的锦绣东方二号,你论文中所说的国家经济的出路,都在修房子上?然后再卖个高价?”

    楚韵正色:“锦绣东方只会有一号和二号,经济的出路也不在修房子上,而是在发展实业上。”

    副校长斯文地扶了一下眼镜:“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期待着楚同学能走出一条好路子。”

    楚韵点点头,然后试探着问:“答辩完了,那我先出去?”

    在座的老师们,被楚韵小心翼翼的语气逗得哈哈大笑。范德人笑骂一句:“看你那点出息!”

    楚韵毕业论文通过之后,她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范德人也要辞职了。

    楚韵愣住了:“范老师要辞职?”

    “嗯。”

    楚韵去办公室,没看到人,她又去范德人的家里,楚韵到的时候,他正在待客。

    范德人:“站在门口干什么,进来。”

    楚韵走进去,脸上带着笑:“不好意思,不知道您这里有客人。”

    范德人:“你见过的,进来吧。”

    楚韵走进去,这位客人就是范德人在上海给她引荐过的那位,想投资她的锦绣东方,被她拒绝了。

    楚韵打招呼:“景立先生,好久不见。”

    景立年过四十,保养得好,看起来也是风度翩翩。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站起来,请楚韵落座。

    等楚韵坐下,他亲自给楚韵倒茶:“几个月前初次相见,景某居然不知道楚小姐在投资上面如此有心得,如果当时景某说话有冒犯的地方,在这里给你道歉,还请楚小姐原谅。”

    景立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带着香港那边的口音,他说话语速慢,道歉的话听起来特别的诚恳。

    楚韵喝了一口茶:“当初的我本来就没什么资本,你当时也没什么错。如果我真在香港栽了,说不定还会回头请你投资锦绣东方。”

    “不敢不敢!”

    两人相视一笑,本来就不值一提的事情,就此烟消云散了。

    在商言商,此一时彼一时,说的就是楚韵当时和现在面对的情况。就算他们有共同的朋友范德人,该下手的时候,谁都不会手软。

    就比如半年前差点资金链断裂的楚韵,景立看到了吃下锦绣东方的机会。如果有一天,景立势弱凑到楚韵手里了,楚韵也会毫不客气地收下送到嘴边的这块rou。

    两人这个默契的笑容,让彼此都知道,桌上坐着的,都是老辣的商人,谁也别想把对方当菜鸟吃了。

    在景立这里,楚韵的级别往上调整到和老朋友范德人一样的高度。

    楚韵没忘记今天来的目的:“范老师,您辞职准备去干什么?”

    “准备去做海运。”

    “海运?”

    “嗯,国内运输还是陆路运输为主,国际运输,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还是海运为主。我们国家良港不少,但是成气候的远洋运输公司却没有叫得出名字的。”

    楚韵当然知道远洋运输的重要性,只是,搞这个要有高质量的海船,厉害的船员。而且,现在远洋运输远远没有二十一世纪规范,在公海上你不知道会碰到什么样的海盗,一只远洋运输船队,大概率还要武器配备。这些东西,要钱要人脉,不是一般人就能搞起来的。

    至少,以范家的家底儿,肯定搞不了远洋运输。

    范德人指着景立:“重新给你介绍,我的合伙人,我们两个一起成立景德远洋运输公司,他投钱,我来管理。”

    楚韵想了想,看向两位:“还接受其他人投资吗?”

    楚韵手里的钱还有用处,投也投不了多少。再说了,远洋运输她不会搞,但小小投资一下还是可以,她只想多条路而已。

    楚韵事先申明,她只投一笔钱,什么都不管,只占百分之五的股份,每年分红就行了。

    楚韵要的那点股份无伤大局,不管是冲着范德人的关系,还是景立看好楚韵的原因,两人点头,答应了楚韵入股。

    三人端起茶杯,碰了一下:“合作愉快!”

    北京的锦绣东方一号已经走上正轨,香山红叶期间,锦绣东方名利双收,楚韵也赚得盆满钵满。

    上海的锦绣东方二号,还在建设中。现在不具备二十小时开工的条件,按照潘明月的设计稿进行建设,还要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比楚韵预计的要延长一些,估计要明年中旬才能完工。再加上装修之类的事情,彻底搞好,估计要等到明年年底去了。

    楚韵觉得这个速度太慢了,到工地视察的领导们,纷纷表扬楚韵,行动力强,动作快,这个速度比他们想象中的都快。

    大家都纷纷点头,毕竟是要修这么高的楼啊!

    楚韵望着工地,既然领导们没意见,那她也没意见了,按部就班地修吧。

    上海的工地离不开人,楚韵和王建业商量,今年过年怎么办?

    王建业手里的工作也丢不开,他问楚韵:“要不问问爸妈,要不要来上海过年?”

    “也行吧!爸妈都还没来过上海。”

    楚韵抽时间给两边老人打电话,两边老人都一口答应,还说今年不用他们回家带路,他们自己坐火车去上海。

    楚韵不放心,问过王沐和王林的意见,他们两个答应从北京回老家,带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他们去上海。

    第75章 夫妻两个重病在床!……

    王沐和王林带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到上海的时候, 爸妈都不在家,原本住在家里的王亮的爷爷奶奶,也和王亮回老家过年了。

    他们刚到家一会儿, 唐老太太提着菜篮子从后院走出来。

    唐老太太:“王沐找你爸妈?你爸肯定在单位加班, 你妈应该在工地上。好些工人老家隔得远, 没回家过年, 你妈肯定是去工地上处理工人过年的事情了。”

    王沐:“谢谢唐奶奶, 我一会儿去工地上找我妈。”

    王沐给家里人介绍,这是他们家以前在北京的邻居唐奶奶。

    刘翠笑着说:“之前听楚韵提过,他们小两口忙不过来, 还要多谢你当时帮忙带我两个孙子。”

    唐奶奶笑眯了眼:“咱们两家这样的关系,可别这样客气。你看, 在北京我和楚韵是邻居。我搬来上海, 房子都是楚韵帮我找的, 我还在你们家院子里种菜。搬了家都还能有联系,说起来这也是我们的缘分。”

    “可不是嘛。”

    说到种菜,李桂芳和唐老太太有的聊了。聊到兴起,知道唐老太太中午回去一个人吃饭,李桂芳就留她在家里吃饭。

    向红和张素芬也帮着劝:“一个人做饭都懒得洗碗,就留下一起吃吧, 多双筷子的事情。”

    唐老太太乐呵呵地应了, 还跟刘翠和李桂芳夸他们的儿媳,不仅是个利落人儿,还特别会说话。

    被夸奖了,向红和张素芬笑得可开心了。

    唐老太太又说:“看看,我就喜欢你们这样的敞亮人儿。”

    刘翠笑:“老姐妹,你可别再夸了, 她们两个笑得脸都红了。”

    三个老太太坐下,聊种菜都能聊一上午。

    王杰和楚为民坐不住,叫上孙子,带他们去工地看看。

    老听他们说楚韵在北京修了九层楼的房子,这还不够,还要在上海修一座八十八层楼高的大楼,他们早就想去看看了。

    王沐和王林带着爷爷和外公去工地上找mama,他们到的时候,工地上没人。今天已经放假了,工人们都在工棚那边休息,凑一起在准备过年。

    工人看到王沐和王林哥俩,还跟他们打招呼,问他们寒假怎么没来工地上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