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都市小说 - 定风波(GL)在线阅读 - 分卷(77)

分卷(77)

    皇帝起身,跪坐的文武百官遂接连起身,陛下,那王庆之...

    朕乏了。内臣搀扶着女皇起身,小心翼翼的将人扶下御座,大家小心。

    掌礼仪的官员见皇帝离去,便高喊道:撤仗!文武百官只好卷班退出明堂各自归家或是回到有司办公。

    女皇乘坐在玉撵之上撑着脑袋想了许久,延福。

    小人在。

    去将王庆之召进宫来,朕要见他。

    喏。

    武成殿

    自明堂下,皇帝没有召见宰相商议政事而是传召了今日带头上书立储的洛阳人。

    小民王庆之见过圣人,天佑大周,光照万年,永保社稷,国祚绵长。

    女皇安坐在平日批阅奏疏的案桌上,你倒是口齿伶俐,你可知皇嗣乃我所出,汝上书改立,何为?

    王庆之回道: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

    她是朕之子,已赐姓武氏,遂为武氏族人。

    宗法之制,古来只有子随父者,皇嗣虽为圣人子,然流李氏血脉,若为储,将来必覆大周而毁武氏宗庙,降帝为外戚又或视为乱党,使之盛世昙花一现。

    皇嗣仁孝,必不会出现汝所说之事。女皇皱起眉头。

    皇嗣固然仁孝,可将来之君呢?王庆之再言。

    不依不饶的态度让女皇颇为不悦,储贰乃国本,不可轻易动之,念汝无知且初犯,出宫去吧,将人群遣散了...

    陛下!王庆之俯首磕头道,陛下开创大周朝,建万世之功,成为这天下的人主,名垂千古,小民与洛阳百姓无不瞻仰敬佩,小民相信,将来大周朝的后人,子子孙孙都会记得圣人您这位开国之君。

    极为厌恶不听话之人的皇帝拍着桌子大怒道:天家事,汝一介草民也敢管之,来人!

    正逢代理尚书职务的夏官侍郎李昭德候于殿外,李昭德匆匆入殿,陛下。

    带下去,杖责。

    李昭德瞧了一眼伏地死谏的人,喏。旋即朝殿外挥了挥手。

    陛下!被禁卫抓着胳膊与肩膀往殿外拖走的人大喊道,今天下是武氏之天下,若传李氏,武氏宗亲恐将不保,灭人者,岂会不防于人而令人有卷土重来之机,此兵家之大忌。

    李昭德听后,又恐皇帝动摇改立皇储,连忙催促道:聒噪的东西,还不快带走。

    王庆之的话让这位已年近七十的皇帝开始心生动摇,李昭德担心的端着笏板走上前,陛下。

    女皇撑着额头连声叹气,武氏天下,岂可再易李氏。

    李昭德隐约听到后皱起眉头,大着胆子进言道:陛下,今之天下为陛下之天下,然天皇为陛下之夫,陛下是武氏之女,已嫁之妇,以夫家为大宗,本家为小宗,而今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可以侄为嗣乎,皇嗣乃陛下之子,若以天下与承嗣,自古未闻有侄为天子而替姑立庙者,储君乃国本,天下民心之望,改立之事,臣恳请陛下三思。

    皇帝用撑着额头的手挥了挥,李昭德见之便止住了嘴,臣失言,望陛下保重御体,臣告退。

    李昭德出殿后,虚了一口气,旋即望着殿庭之中被金吾卫控住的洛阳人,遂合起袖子走近问道:汝受何人指使?

    王庆之瞪了一眼,旋即不再理会,朝大殿高喊道:小人请见圣人。

    李昭德攥紧袖中的拳头,怒道:将他带到光政门外。

    喏。

    太初宫南门应天门之西的光政门前,金吾卫压着一个穿浅色圆领袍的庶民跪在门前,此门常有官员来往,很快便聚集了一堆朝官,李昭德大声呼喊道:此贼欲废天子皇嗣立武承嗣而惹怒龙颜,诏命杖毙。

    随王庆之一同上表的同党及一群朝官听后皆为之震惊,不是说圣人欲要改立武承嗣为储贰吗,这又是演的那一出,难道圣人改变主意了?

    若是圣人要立武承嗣,今日朝议之时,此人的上疏恐怕早就采纳了吧。

    哪是圣人不想采纳呀,分明就是几个宰相一同联合起来反对,岑右相领台省又为党首,他若不答应,就算圣人想立也没有办法呀。

    李昭德走后,高延福端着一碗热茶上前,大家今日还没有进过一滴水。

    支持皇嗣的势力,你怎么看?

    高延福被女皇问得心颤,将茶碗放下后走到桌前屈膝跪伏道:小人只是个卑贱的寺人,不敢妄议国是。

    传知制诰。

    喏,高延福起身,旋即准备转身时突然反应过来,遂朝皇帝再次叉手,凤阁舍人王瑾晨嫡妻病重,自出狱官复原职便递书告假,已有几日了,今日当值的兼官是翰林学士。

    那就派人去传。

    喏。

    王宅

    王瑾晨从肃正台出来归家后的第二日李锦便一病不起,强撑多日的身子终于在确认王瑾晨无事后垮下。

    苦...病榻中的李锦捂着嘴,越来越讨厌这些苦涩得无法下咽的汤药,喝了一小口后便直勾勾的盯着小环手中端着的蜜饯。

    王瑾晨一手拿着勺子一手端着药碗,再次舀起一勺轻轻吹拂至适温,听话,等你喝完了才有能吃蜜饯。

    咚咚长安至内房的门口轻轻敲门,主人。

    何事?

    宫里来人传旨,说圣人召见,大内派出的马车已至门口了。

    王瑾晨继续喂药,不紧不慢道:让他们等会儿吧。

    喏。

    李锦握住她喂药的手,既是诏谕...

    没事,先喂你喝完这碗药。

    如此,李锦便再也没有言苦。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稍作修改,时间线上做了一点调整。

    第101章 严刑逼供

    太初宫

    臣凤阁舍人王瑾晨叩见陛下。

    王卿既然来了,那便代朕拟旨吧。女皇话闭,高延福便命宫人抬来一张矮桌及书写草诏的草纸。

    王瑾晨抬头不解的问道:今日翰林学士有知制诰当值,圣人为何独宣臣入内草诏?

    王舍人,御前问话可是重罪。高延福提醒道。

    女皇抬手示意高延福退下,先前卿出使陇右,遇唐休璟,言说要朕发兵收回安西四镇,然国之重事在祀与戎,战争非儿戏,朕思量了许久,大周朝休养生息多年,怎可将国土一直握于胡人之手。

    圣人的意思是?

    发兵,西征。女皇道。

    可此时正值深秋,若大军西进便至冬日,吐蕃地势险恶,高山严寒,不似中原水土...

    朕一直以为你是个聪明人,所以才将你召入大内,怎么,王卿入了一趟刑狱,就变糊涂了吗?女皇不悦道。

    ...王瑾晨语塞,旋即叉手道:喏,臣这就拟旨。

    王瑾晨走到桌前跪坐下,提起搁在笔山上的鸡距笔,沾了沾墨水,请圣人言。

    发兵西征你是知道的,至于大总管之人选,女皇侧头盯着正在思索组织骈文言语的王瑾晨,就让文昌右相领兵吧。

    提笔草拟词头的手突然顿住,改立皇储之事被诸位宰相齐力压下,如今朝廷党争不断,突然发兵,又让一介文臣领兵,恐怕意不在吐蕃,王瑾晨清楚的知道。

    你不用盯着朕看,朕知道你在想什么,如同你知道朕在想什么一样,今天下,是谁家天下,朕不会助长任何一方势力,若朕只是一个普通妇人,他们可会忠于一妇人么?

    王瑾晨没有再多言,只是照着皇帝给的意思将诏书拟好,草诏已成,请圣人御览。

    发到三省去,谁敢行封驳事拒签,明日朝议便可不用来了。女皇吩咐道。

    内臣从王瑾晨手中接过草诏,喏。

    天授二年,诏命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西征吐蕃,遭到宰相反对,未果,西征军尚至中道,岑长倩为亲从告发谋反,召归后下狱,同年罢相,西征之事就此作罢。

    天授二年十月,文昌左相武承嗣诬陷地官尚书、同平章事格辅元与岑长倩通谋,天子遂下诏狱,以御史中丞专审。

    四面不透风的石室内烧着盆火红的炭火,盆中不断传出木炭因燃烧而裂开的声音,几把伸进火炉中的铁烙已经烧得与火一般通红。

    啊!

    血迹顺着枷锁一滴一滴往下流,沾染血渍的青石地上散着几颗血淋淋的尖锐牙齿,被锁于木架上的人已是奄奄一息,半睁着无力的双眼,满布鲜血的白色圆领中衣上是一条条鞭痕,桌案上的刑具乃是它狱中从未有过的。

    狱卒拍了拍那张青筋爆满而涨红的脸,转身叉手道:中丞,人已经昏死过去了。

    浇醒他!来俊臣将已经变凉的铁烙放回火炉中,慢着,旋即走到桌案前将一罐盐抛进清水之中,泼吧。

    喏。

    伤口的灼烧让木架上昏迷之人再次痛醒,面目狰狞的眼里满布血丝,牙关咬破也未能让这疼痛减去半分。

    来俊臣走上前,望着垂在铁链上的双手,关节处还有血淋淋的夹横,旋即轻轻抬手触碰,因为疼痛,手便骤然缩起,来俊臣转身将火炉内重新烧红的铁烙再次拿起,抵到受刑之人眼前,火红的颜色与离近时的高温都让他为之恐惧。

    只要岑公子在这份供词上签字,便不用再遭受这锥心之苦。

    受刑之人乃岑长倩之子岑灵原,眼前来俊臣所展开的供词上写了十余人之名,字字醒目,司礼卿欧阳通,鸾台侍郎乐思晦,同鸾台凤阁平章事格辅元...与文昌右相岑长倩通谋,意图谋反,岑灵原再次坡口大骂,我父为人忠贞,一生为朝效力,你这个jian佞...

    烧得透红的铁烙与血rou贴合在一起,青烟从身体上冒出,一股腥rou烧焦味顿时从人身上飘出,因为剧痛而使得双手紧攥青筋暴起,岑灵原痛苦的挣扎着身躯,我招,我招!

    饱受折磨下,岑灵原几乎将要精神失常,再也忍受不住痛苦的向酷吏妥协,我招,我都招。

    目的达成,来俊臣微笑着将铁烙扔回,公子果然是聪明人。

    来人啊,替岑公子备一身干净衣裳,去通知肃正台其他御史,就说罪人招供,让他们来做个见证,这份供词,乃是反贼岑长倩亲子所招。

    肃正台的公堂之上,数名御史坐于两侧,岑灵原被狱吏拖至堂上,虽换了干净的衣裳,可是仍没有完全掩盖血迹,主簿将供词拿出摊在地上,狱吏松开岑灵原,岑灵原爬上去伸出颤抖的手,蘸着朱砂在供词上按下手印,又接过主簿所递来的墨笔,歪歪扭扭的签下了父亲替自己所起的名字,字成笔落,掉落的墨水差点将供词染黑,幸而被眼疾手快的主簿抽走。

    岑灵原蜷缩于地,痛哭道:父亲,孩儿不孝。

    政事堂

    狄相,凤阁舍人王瑾晨到。

    让他进来吧。

    喏。

    几位宰相接连入狱,政事堂的面貌焕然一新,见过相公。

    狄仁杰抬起头,眼里中所印的年轻官员让原本因陷入朝中暗斗而困扰万分的老臣欣喜万分,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

    下官只是比那些士子的运气好罢了。

    王瑾晨的回话,似乎对这个明争暗斗的朝堂充满了厌倦,狄仁杰皱起白眉不悦道:这世上哪有一帆风顺之事,若连小小的挫折都遭受不住,何谈前程,还是说,汝甘愿做一个平庸无为之人?

    能守住在意之人与所亲,下官倒宁愿做一个庸人。王瑾晨回道。

    庸人即是人下人,人之一生虽不过百年,可百年之期谁又可知中途会发生什么,一旦不测,庸人连自救都无法,又何谈去救人呢,王舍人成家,内宅之贵不也全靠身上这件衣裳所赐吗?凡是都有两面,利弊皆覆其中,老夫知道你在寒心圣人的选择。

    相公两度救得下官,有些话,当着相公的面下官便直言了,诏书皆出自下官之手,下官这把天子之剑已是沾满了无辜之血,如今不求高官厚禄只求天下安宁,再无纷争。

    狄仁杰听着也颇为无奈,凡是总有因,不会无端起风,谁都想安宁,所以才会有明哲保身,你不问问老夫,为何会施救于你却在这次连坐之罪上袖手旁观吗?

    下官不用问也知道,前事,并非是天心,故能救,而这次,入狱者皆为那日公堂反对圣人立武姓宗室储的唐家老臣。

    狄仁杰起身,子玗比那些胡须花白活了半辈子的老臣还要通透。

    下官不是通透,只是畏死,不想撞得头破血流乃至丢了性命,所以不会贸然前行,下官钦佩圣人,但有些做法并不赞同,就像此次西征,大军过境如同儿戏一般。

    房间内只有朱紫一老一少两个官员,狄仁杰背着手来回走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亦不知其惑。

    相公,武成殿圣人召见。内臣走至政事堂深处的房门口唤道。

    好。狄仁杰应道,心中有所惧怕,行为才会受限,谨小慎微没有什么不好。

    王瑾晨转过身,看着朝门口走去的紫袍,狄公说的没错,庸人连自救都不能,下官畏死,不过也是因为无能,右相与格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