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别却天涯归故里在线阅读 - 第67页

第67页

    他后来回想,任逍遥的野心其实早有苗头,若他能早些看出来,也许就能保护明雅,不让她被任逍遥欺骗和辜负。

    “我知道。”谢承闭了闭眼,绷紧了下颚。

    他前世将睿王府查得天翻地覆,自然知道李明雅曾为姜羡余求情,所以后来覆灭睿王府,他请九王放了她一条生路,没有赶尽杀绝。

    “这辈子我依旧可以不动她,但任逍遥和睿王府,绝对不能留。”

    姜羡余前世虽然化作鬼魂跟在谢承身边,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谢承一直同那群黑衣人通信,却不知对方是九王的人,也不知谢承曾为明雅求过情。

    此刻听闻,心中越发酸涩难忍。

    他靠近谢承,抓住他腰间的衣物,低头抵在他肩头,“谢承……我当真,欠你良多。”

    谢承将他紧紧揽入怀中,恶狠狠道:“那就用这辈子来还。”

    姜羡余闭眼忍下泪,哑声道:“好。”

    就用这辈子来还。

    第三十五章 今生:科举放榜像谢承的小媳妇

    江南省科举历来参考学子众多,放榜较迟。直到九月中旬,谢家新宅完成修葺开始晾晒通风,才定下放榜的日子。

    姜羡余在离衙门最近的茶楼订个包间,放榜这日,天未亮就拉着谢承和休沐在家的段书文过来。

    识墨和平安则挤到衙门口排队等着看榜。

    姜柏舟去了段宅没见着人,经李婶指引才寻到茶楼。

    一来就见姜羡余趴在窗台往外探头,只回头敷衍地喊了他一声“大哥”。

    姜柏舟上前拍了拍他的脑袋:“我就说书文和谢承都不是急性子,定是你这个沉不住气的,张罗大家来这里看榜。”

    段书文笑着调侃:“还是柏舟了解小余,一语中的。”

    姜羡余无法反驳,轻轻“哼”了一声,继续望着窗外。

    “大师兄坐,这里的龙井还算不错。”谢承给姜柏舟斟了茶,话里暗示姜羡余这地方选的也不错。

    姜柏舟听出他的意思,笑着摇了摇头,端起茶盏尝了口,点头道:“确实不错。”

    他顿了顿,又道:“昨天听到一点消息,与谢家大房、三房、四房有关。”

    谢承和段书文同时一顿,看向姜柏舟。趴在窗边的姜羡余也挪着凳子上前,“他们怎么了?”

    姜柏舟:“打上回你们说好分开经营,他们名下的琅玉斋和金玉阁,便不再由平安镖局押送货物,而是换成了长盛镖局。”

    此事在谢承预料之中。姜羡余也知道一些,“然后呢?”

    姜柏舟看向谢承:“就在几日前,长盛镖局又丢了一次镖。”

    “又?”姜羡余和段书文异口同声道。

    姜柏舟点头,对谢承道:“对方把消息瞒了下来,你伯爷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但加上这回,已经是这两个月的第三回 了。”

    “前头两次丢的都是玉料,一次是被劫,一次是过山道时遇雨翻了车。这回是打好的成品玉器和金饰,听说是走水路时遇到了水匪。”

    姜羡余面露嫌弃:“他们镖局怎么这么差劲?”

    谢家在平安镖局这里托付的东西,从来没出过意外。

    段书文听谢承提过分家经营的事,“事不过三,这么几趟下来,应该损失不少。”

    一直没说话的谢承老神在在地抿了一口茶,“上个月家里来信,说是大伯爷他们找父亲借过一批玉料和工匠,赶着这个月出货。”

    但这批货如今已经丢了。

    段书文皱眉:“虽然如今是分家经营,但若不能按时出货,岂不是坏了谢家声誉?”

    姜羡余也有同样的担心,毕竟在外人看来,谢家上下一体,“琅”字招牌就代表谢家。

    但他忽然想到,谢承和他一样是重生的。他之前搞不明白的“账册造假”那事儿,恐怕就在前世他离家后发生过,所以谢承才能在十来天内查清玉料和成品的去向,处理好分家经营这事儿。

    如此看来,对于今日这样的情况,谢承应该也有预料。

    果然就见谢承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分别给姜柏舟和段书文倒了茶,道:“多谢大师兄,我会立即去信给父亲,告知此事。”

    “姐夫也不必忧心,先前其余各房都签了契书,若是砸了谢家招牌,就要将经营权让出来。上回借了玉料和工匠,父亲心中有数,想必已经安排好了应对之策。”

    “那就好。”姜柏舟和段书文接了茶,放下了心。

    姜羡余也松了口气,将自己的茶杯推到谢承面前,“我也要。”

    姜柏舟瞪他:“自己没手?”

    姜羡余朝他龇牙笑了笑,端起谢承给他倒的茶一饮而尽,转头又趴到了窗边。

    姜柏舟无奈摇头,对谢承道:“你可别这么纵着他。”

    谢承反道:“大师兄才是最疼他的。”

    姜柏舟愣了下,笑道:“那我可比不上你师父师母。”

    段书文跟着弯起唇角,“得了得了,你家这个宝贝疙瘩,就没有人不疼的。”

    宝贝疙瘩听见,转头看了一眼,正好对上谢承温柔含笑的视线,耳朵不受控制又开始发热,连忙转了回去。

    ……

    辰时正,官兵开道,开始张榜。衙门口挤满了候榜的学子,摩肩擦踵,人声鼎沸。

    “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