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都市小说 - 朱砂痣烙印在线阅读 - 第327页

第327页

    好在,天又下起了雪,厚厚一层雪把脚印盖住了。

    一个人一天一两粮食,十六两是一斤。

    人们能换的米很少,至于面,也就是过年的时候,一个人能吃上一口面。

    一年二两油,半尺布,这半尺布只能勉强给孩子做件衣服。

    要过年了啊。

    人们在心里清楚的知道这件事,可这年要怎么过呢?

    褚裟和邹成言去了一趟镇上,他们两个凑了布票,换了四尺青布,这也只能做件上衣。

    他们两个坐在了面馆里,花两毛钱买了两碗面,趁热吃了。

    “成言,你知道为什么在石涧子村很多人吃不上饭吗?”褚裟坐在凳子里回忆刚才吃的那碗面。

    “为什么?”

    “因为葛队长好面儿,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死要面子,让别人受活罪。”褚裟在这里待了一年,这里的生产大队每年都谎报产量,又交不上那么多粮食,只能欠着或者借来粮食补上,所以这里才会越来越穷。

    邹成言看了看周围,面馆里只有他们两个,他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褚哥,你跟我说这个做什么?”

    “你不要学那些人跟她走那么近,这话我跟你说了,你把它跟面条一起烂在肚子里。”

    “我知道了。”邹成言想到自己想通过葛燕回城的事,估计是褚哥知道了,所以才会提这一嘴。

    居然有人会以为农村就吃不上饭了,这可真可笑。他们有那么多土地,一年那么辛勤的劳作,怎么会没有粮食呢?

    有的,只是都上交了,人只要有粮票,就可以换粮食吃。

    怎么会有人到死吃不上饺子呢?这纯属是在夸张嘛,那是旧社会了,现在人人都能吃饱喝足。

    葛燕穿上了新做的一身军装,脖子上还围着红丝巾,她照着镜子发现自己漂亮极了。

    “闺女,吃饺子了,荞麦面做的,韭菜鸡蛋馅儿的。”

    “我吃白面馒头就行。”葛燕拿了一个热乎乎的白面馒头咬了一口,“我去看看大字报贴好了没有。”

    她作为大队长自然饺子吃,吃到饱的那种,但她是个好官,她不吃,只吃白面馒头,和群众走在一起。

    ☆、第 264 章

    七零年开始,政策允许知识青年以适合理由返回城市,当然,能抓住这个机会的人少的可怜。

    这个政策对成分要求很高,所以知青里只有一个人能回去。

    褚裟站在村口,他看着知青们一起送走宋子龙后才离开,从兜里拿出一片地瓜片啃着回了诊所。

    地瓜片很硬,有点甜,还有一点儿涩口,啃的他牙疼。

    秋收的时候,农民们会在地瓜里挑选出一些个儿大瓤红的地瓜,清洗干净泥巴,薄薄的切成片,然后晒在外面,等它晒成干后就能放很久了。

    这晒干的地瓜片能磨成地瓜面,过年的时候可以用来包饺子吃。

    还有地瓜秧的时候,可以把地瓜秧切碎了和上地瓜面做成紫色的地瓜饼。

    刚把卫生所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的邹成言见褚裟回来了,对方经常去牛棚给他爷爷看病,他便过来帮忙干点杂活。

    “你这孩子,我给谁看病都不要钱。”褚裟能在村里开这卫生所已经算不错的了,除了秋收的时候必须去帮忙,其他时候不用跟着大家下地干活。

    “我先走了。”邹成言把扫把放好。

    褚裟看了一眼院子里晾的衣服,没有一件板正衣服。

    他刚下乡的时候带了很多好衣服,知青们也是穿着新衣服戴着大红花来了,于是,他们便与下地劳作的农民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石涧子村,所有人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家里条件好点的就穿补丁少点的,洗的干净的。

    如果家里孩子多,一身衣服往往是jiejie穿了再给哥哥再穿,最后给弟弟meimei穿。

    为了不跟这里格格不入,褚裟便故意把衣服撕破口子,撕下裤脚做补丁。

    他发现邹成言也故意把衣服扯破了,邹丰年因为常挨批'斗,衣服没有一件能见人的。

    “褚哥,我们都是在避难,哪有穿的漂亮的避难?”

    之前年节时,褚裟想给邹成言做身新衣服,对方就那么拒绝了。

    磨难是成长的利器,它逼着人学会强大,这句话试用于褚裟,同样也适用于邹成言。

    不是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就是觉得仿佛看见了旧时的过往,邹成言让褚裟重新有了曾经那股子劲儿。

    此前,华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就在短短一年时间,各地就查抄了成千上万件文物古董,堆在仓库、寺庙和地下室里。

    大量的传世青铜器被当成了废铁进了熔炉,古代字画这类的“破烂儿”准备当成“废纸”卖给外国人。一开始的定价是十元一幅,后来直接降价成了一元钱一幅,还可以随便挑选。

    金发碧眼的外国佬可高兴坏了,他们上次这么高兴还是火烧圆明园的时候,那时候就可以随便拿字画和古董花瓶,但那行为让他们这些自觉高人一等的人在国际上名声差了一些。

    他们觉得无关痛痒,毕竟是强国,自然做什么都是“合理”的,他们就是是理嘛。

    现在可好了,他们又可以光明正大的来“收藏”华国人的艺术作品了。

    “败家子!怎么能……怎么能,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啊?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的文化啊!”邹丰年虽然在牛棚,可他并不是不了解外面,他的大女儿是博物馆的馆长,来信里义愤填膺的批评了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