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童养媳在线阅读 - 第147节

第147节

    宋昭清心道,谁关心你晚上回哪儿。

    等晚上下职,宋昭清祝修远提了酒去食肆,至于沈羲和,爱去哪儿去哪儿。

    食肆照常热闹,两人点了两份烤生蚝,一盘炸鸡柳,一人一碗螺蛳粉,不够再要,省着吃不完浪费。

    两人来的有点晚,等菜等了一会儿,就听见有人道:“这儿还是太小了,该找个大点的地方啦。”

    宋昭清在心里连连点头,说得好,早该换个大点的地方,最好离六部近一点。

    沈二娃把煮好的菜端上来,“过几天就搬了,在城南第二条街上,离这儿挺近的,到时候还是这个招旗。”

    招旗上画的东西越来越多,面条包子,螺蛳粉,烤生蚝炸鸡,要不是招旗足够大,还真不一定能放得下。

    找着这个就能找到沈家食肆,除了沈家食肆也没人挂这个。

    就算挂了的看着也不像沈家食肆的招旗顺眼。

    一是不如沈羲和字好,二是不如顾筱画的好。

    满满登登挤了这么多东西,看着哪个都想吃。

    “那是挺近,啥时候搬呐,可别耽误生意。”

    酒楼那边收拾地差不多了。

    就等把这边的锅碗搬过去,沈二娃道:“也就耽误两天,到时候开业了大家去捧场。”

    还得耽误两天呦。

    两天吃不到炸鸡烤生蚝螺蛳粉,那得怪想的。

    不开业不是为了别的,而是等沈大娃回来,也不光为了等大娃,而是想等他把啤酒带回来。

    五月的亲事,还要去抚宁接新娘子,四月底头里,肯定得回来。

    果不其然,三天后沈大娃就回来了。

    去了一趟南方,沈大娃又晒黑了,人也瘦了。

    看着高高瘦瘦,眼睛亮的跟天上星星一样,咧嘴笑露出一口白牙,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小婶儿呢?我带回来几样酒,不知道是不是小婶儿要的那种。”沈大娃去了一趟,带回来了酒,种子,还有南方的东西。

    还把抚宁的海货送了过去,跑了几趟,赚了三百多两银子。

    陈氏看着黑黑瘦瘦的儿子,打心眼里心疼,“你小婶儿在那院呢,你直接过去吧,食肆不用你,回去洗洗歇歇……”

    沈大娃哎了一声,然后从怀里掏呀掏掏呀掏,掏出一个丝巾包着的东西来,“给您的。”

    沈大娃上马车走,陈氏看马车消失在巷口,把丝巾给打开。

    里面不是别的,而是根赤金簪子,簪头是朵梅花。

    陈氏笑着道:“憨头憨脑的,赚点钱容易似的,还给我买东西,我多大岁数了,还缺这个……”

    虽是骂人的话,可陈氏半点气都生不起来。

    这可是她这辈子有的第一根金簪子,沈大郎都没送过她这个。

    有个木头脑袋爹,儿子却不是木头,陈氏已经知足了,毕竟沈大郎赚的钱都给她,只是她舍不得花罢了,算起来都一样。

    陈氏高高兴兴地把金簪包好,那边沈大娃终于到家了。

    在外面闯荡说不累不苦沈大娃自己都不信,可想家里的爹娘,未婚妻这些亲人,累也能忍下来。

    沈大娃手上磨出了茧子,他把酒桶搬下马车,“爹,我回来了,奶呢,还有小婶儿,我从南面买了酒回来。”

    顾筱闻声出来。

    沈大娃从南方买了不少酒回来。大的酒坊没有用麦芽酿酒的,用的都是好粮食,沈大娃就去乡下一家家问。

    村子里有人家酿酒,酿的糙,没大酒坊酿的清凉辣口,味道也差。

    后来沈大娃到了襄城,去乡下打听,好像真尝到顾筱说的那种酒了。

    去年襄城一带大雨,粮食都被雨水泡的发了芽,有的直接发了。

    晒干再吃味道也变了,扔了又舍不得花就有一家把发了芽的麦子酿成酒,味道虽不及别的酒辛辣,但别有一番滋味。

    总之比把发芽麦子吃了强。

    这种酒有不少村子都有,沈大娃带回来好几桶,还有些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知道有没有用。

    顾筱一桶倒了一点,白瓷杯子里,酒汁是淡黄色,还有小泡冒出来,她端起一杯喝了一小口,三丫看着她喝,也伸手要。

    沈大娃在外头喝了不少,“这个不醉人,喝几大杯都没事,就是喝酒的时候老想着……”

    老想着吃东西,最好吃热的辣的,这酒最好被井水冰过。

    顾筱对三丫道:“小姑娘不能喝这个,去找奶奶拿小蛋糕吃。”

    三丫也听话,回屋找周氏去,顾筱又尝了几杯。

    说实话,她以前不是厨子,尝酒还真尝不出不同来。

    这几种,她喝着差不多。

    跟从前喝的啤酒味道也差不多,要非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没有很多气,顾筱不知道怎么酿酒,也不清楚什么缘故。

    “咱们食肆就卖这种酒好了,”顾筱问大娃,“酒好买吗,多少钱一桶?”

    沈大娃道:“一斤麦芽能酿三四斤酒,倒也不贵,一斤十文钱,不过我把方子买回来了,秋收了咱们可以在庄子里酿酒。”

    顾筱瞪大眼睛问:“你把方子买回来了呀!”

    大娃:“对呀,好多人家酿,法子都差不多,给了五两银子就买回来了,酒不好运,大老远以后天还热,自家酿多好。”

    沈大娃嘿嘿嘿笑了笑,把方子给了顾筱,“以后直接买麦子酿酒,我还带回来别的东西了,看看有有用的不。”

    沈大娃手上有钱就忍不住花,跟沈羲和似的,啥都想买。

    种子,乱七八糟的小玩意,还有一大把干草。

    沈大娃道:“听那边的老人说,这个煮出来能做成冻,我吃过两回,还别说,挺好吃的。”

    沈大娃出门在外,吃过的东西也多。

    顾筱欣喜地看着这些干草,这还等什么,赶紧开业呀。

    “这些草我还要,赶紧买粮食酿酒,过几天食肆就开业。”

    从巷子里的小宅子换到街上的酒楼,生意肯定越来越红火。

    到时候一天赚的就不是几十两银子了,兴许干两年,就把酒楼给买下来。

    开业之前,周氏把家里人都叫到正屋,“在老家的时候我也没想过一个小摊子能做到这么大,都说亲兄弟明算账,咱们家也一样。”

    周氏道:“吃食法子是小小想出来的,食肆是老大家老二家在做,桌椅板凳是大郎打的,生蚝这些是大娃大老远运回来的。”

    有做的多的有做的少的,不能平分。

    “以后赚的钱老大家占四成,老二老三家各占三成,然后交公中一半。”周氏看着几个儿子儿媳,问:“你们觉得咋样?”

    第126章 开业   不赚钱就别想当……

    原来分成是大房二房各四成, 顾筱二成。现在把二房的一成分给了三房。

    李氏脸色微变,很快她就缓和过来,“二房人少, 大丫也快要嫁人了,帮不上什么忙,分三成委实不少。”

    李氏冲着陈氏和顾筱点点头, 把这份心意记在心里。

    二房没男丁,大丫做的再多也没二娃干的多, 大娃又东跑西跑的进货,要让他们和大房分的一半多, 不合适。

    顾筱做的活虽少,可点子是她想的, 三郎做官,一大家人都靠他照料, 顾筱每月往家里拿的钱不少,就是分两成一成, 那也是赚的。

    从前哪儿见过这么多钱。

    不患寡而患不均。

    要说李氏心里一点芥蒂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每天起早贪黑, 连小闺女都见不着几次,累死累活, 可是干的少分的就少。

    也没什么怨言。

    能分到钱就不错了。

    陈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她以为周氏偏心三房,分成也会给三房多一点, 结果却是大房多。

    做长媳长嫂,就得大度少计较,分四成长媳的面子是有了, 她得好好干,也有大娃的功劳,要不是他把生蚝运回来,生意指定没现在这么好。

    陈氏看了看顾筱,大房占了便宜,她怕顾筱心里有疙瘩。

    顾筱道:“我不怎么干活的,三成是不是多了点?”

    顾筱去帮忙也就帮着煮煮面切切菜,洗菜刷碗的活陈氏李氏从没让她干过。

    顾筱年纪小,和大丫一般大,陈氏李氏都不把她当弟妹,当闺女差不多。

    要说顾筱试新菜式,陈氏李氏她们也试,麻酱味道也是她俩调的。

    周氏道:“不多,没你就没这生意,三成一点都不多。”

    谁会嫌钱多,顾筱点了点头,既然分三成那她就要三成,攒钱置宅子。

    “既然都同意,就定下来,咱们也签个文书,省着以后再多事。”周氏现在也认识些字,在盛京待了一年多了,知道的也越来越多,房契地契,卖身契,还有做生意要签文书。

    三个妯娌点点头,也没和自己男人说,周氏是这样想的,既然家里钱是女人赚的,那文书也是女人签。

    不赚钱就别想当家。

    陈氏李氏第一次做这事儿,心里突突的,她俩笔都握不好,写的名字跟狗爬似的,等按上手印,心才彻底定下来。

    周氏把文书收好,“咱们家走到现在不容易,从前赚的钱全交上来,是因为日子不好过,攒不住钱,现在日子好过了,赚的钱只交一半,你们cao持着小家,多攒点家底。”

    “我生了三个儿子,品性还是了解的,不是有花花肠子的人,日子得自己过下去,不能总靠别人。”

    周氏是怕自己哪天不在了,大房二房没安身立命的本事,三房拉不住。

    这个家慢慢就散了。

    纵然以后分家了,周氏还是希望家里人的情分还在。

    大房有大娃顶着,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