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不良臣[科举]在线阅读 - 第63页

第63页

    双瑞琢磨着,不然明日就准备些礼物,去赵府登门道歉。总要把赵秀才先安抚下来。

    “眼下,睡觉,”唐挽一笑,“他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知府大人我都不惧,他又能奈我何。”

    ※※※※※※※※※※※※※※※※※※※※

    鞠躬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

    特别感谢全订的朋友,所有打卡留评的宝宝们,谢谢你们让评论区热闹起来,看到你们的评论我好开心呀~还有很多都没有留言的宝宝,是为了给我省钱吗?实在是太善良了吧!十黛看到了,心里暖融融,啾咪你一口!

    特别感谢无住,大挫妞茜茜和另一位没有名字的小天使灌溉的营养液,谢谢支持!

    明日预告:反派登场!

    第44章

    话说那日赵秀才去县衙还东西,到了晚上也没有回来, 梁氏便寻到了县衙。一打听, 才知道自家男人被押入大牢了。梁氏毕竟妇道人家, 哪里经过这样的事, 身边也没个长辈兄弟可以商量的。当天晚上她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次日天明就雇了辆马车, 往临清府找公婆去想办法。

    赵秀才的爹在临清府衙做文掾。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官, 但胜在经营日久, 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听儿媳断断续续哭诉,他是一头雾水:“我儿堂堂一县的主簿, 如何会下了大狱?”

    原来赵秀才因为惧怕父亲, 一直没敢将自己被罢官的事如实相告, 所以赵文掾并不知情。梁氏对赵秀才被罢官的原委也不清楚, 只凭着一腔委屈添油加醋,将唐挽说成一个不问青红皂白、酷政治下的昏官。赵文掾一听,胡子都气歪了, 高声道:“欺人太甚,我便去知府大人那里告他一状!不让我儿白白受委屈!”

    赵文掾的夫人却拉了他的袖子。这位薛夫人是个有见识的, 虽然也心疼自己的儿子, 可对自家媳妇说话添油加醋的本事早有不满,因此梁氏的话也没有全信, 而是说道:“我记得前几日这个花山县不是刚来过府衙吗?听说知府大人和他还有些故交。老爷这样贸然前去, 事情也说不清楚, 证据也没有。知府大人如果一意偏袒花山县, 我们也没有办法。”

    赵文掾一向最听夫人的:“那夫人说该怎么办?”

    “咱们还是先回花山,将儿子从大牢里救出来。等到升堂,也能问出个原委。”

    赵文掾一想,的确有理。自己儿子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就算在牢里也肯定不会受什么罪。真等到升堂,正可以和这位花山县好好掰扯掰扯。

    次日天明,赵文掾向知府告了假,便带着夫人和儿媳往花山赶来。原打算到了家,换身官服就去县衙拜访,未想到刚到门前,就看见赵秀才蜷缩在紧锁的大门前,瑟瑟发抖。

    “儿啊,你怎么在这儿呢,这是怎么了?”薛夫人心疼不已。

    赵秀才接连受了三天惊吓,神智混沌,本能地就往自己亲娘怀里钻。薛夫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儿子被折腾成这副鬼样子,当时便留下泪来:“快,快去请郎中来!”

    郎中匆匆赶来,给赵秀才上下检查一番,发现身上并无外伤,只是忧虑过度引起的精神恍惚,于是开了一副安神的方子。赵秀才吃过药,大睡了两天,醒过来,就见自己的爹娘媳妇都围在床边。

    “儿啊,这到底怎么回事啊?”薛夫人问道。

    赵秀才缓过神来,看看自己老爹,先吞了一半真话:“儿子发现唐知县收了孙员外五百两的贿赂,被他怀恨在心,押进了大牢!”

    赵文掾吃了一惊,问道:“既然如此,怎么又轻易放你出来了?”

    赵秀才哭道:“儿子有秀才的功名,他奈何不得。又不敢让儿子过堂,也只能放了。”

    薛夫人先前还觉得有什么误会,此时听了自己儿子的话,自然深信不疑,哭道:“老爷,您可要给我们娘儿们做主啊!”

    媳妇儿子婆婆哭成一团,赵文掾也是怒火攻心。可他毕竟在官场上迎来送往,其中利害能分析明白。早就听说这个唐知县是个狠角色,在苏州的时候就贪得厉害,原来到了花山这穷乡僻壤,还是没改老毛病。

    她贪,于赵文掾本没什么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哪个当官的能不贪呢?可她不该这么欺负自己的儿子。一个衙门里的人,有钱大家一起赚。她想吃独食,就休要怪人给她拆台了。

    赵文掾打定了主意,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道:“儿啊,放心,爹给你做主。咱们让这唐挽再也翻不了身。”

    “阿嚏!”唐挽猛地打了个喷嚏。唔,怕是有人在背后琢磨她呢。无妨。她吸了吸鼻子,继续思考人生。

    谁说花山县穷的?

    大庸建国一百三十六年,人口繁衍,财富累积。即便当今圣上奉行“藏富于国”的政策,设立各种苛捐杂税搜敛民财,也还是没搜敛干净。穷如花山县这样的地方,居然还能在八天之内聚财两千余两,实在令人不可置信。

    然后唐挽就明白了。花山县穷,是穷在衙门,而不是穷在百姓。前面几任知县虽然不是什么治世能臣,好在爱民如子,从未在百姓身上动什么歪脑筋。故而花山虽然看上去破败,也久久没有什么发展,可百姓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唐挽不禁又联想起了苏州。李义当政时虽然贪腐,却也成功地维持着苏州的繁华。在昏聩的朝廷、横行的贪官、不近人情的政策这三重压迫之下,百姓为什么还没有反?实在是因为还没有困难到那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