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靠见鬼发家致富在线阅读 - 第107页

第107页

    她在春光巷附近游走到傍晚,密切注意着李家的动静。一天就吃了一顿早饭,肚子饿得咕咕叫也不敢离开,直到日落西山,晚霞漫天,并没发现李家有什么异常。后来实在饿得不行,师焱又百等不回,她只好一个人回家去了。

    师焱对这件事反应这么大是陈姜没想到的,鬼神之说本就信则有不信无,被邪祟sao扰,世间人本能认为是生病实属正常。再者说做生意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他们把收鬼当成生意做,那么遭遇排斥,质疑,甚至嫌恶都应该在意料之中。他竟只因一家的强硬拒绝就发起火来,这种心理素质,不好好引导终会酿出大祸。

    瞧他今日看那大汉的目光,要不是虚无鬼身,陈姜毫不怀疑他会冲上去跟人打一架。

    于是在烦恼的同时她也有一点小小欣慰。相处时间并不长,谈不上友谊深厚,但师焱似乎很在乎自己这个萍水相逢的活人朋友,隐露维护之意,还知道关心她有没有伤。不得不说,陈姜很喜欢别人关心自己,她从小就缺这个。

    惴惴不安等到深夜,师焱还是回来了,看起来不像刚大开杀戒了的样子,陈姜问他是不是去李家搞鬼了,他只是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而老宅那边的事态发展却颇有趣,陈恩举回家果然没找老三算账,不知是不是秦氏给他出了主意,他只告诉万氏八百两银子他们大房来拿,他已经有办法了。不用卖房子卖地万氏自然高兴,也不问大儿如何能弄得来钱,只顾一个劲催他快些赎人。

    陈恩举和秦氏每日上镇,去李家门口哭诉求见,虽然一次都没进去过,但不气馁,一连坚持了五天。在这五天里,陈姜也偷摸跟在后面窥探,李家来往的客人中除了大夫,渐渐多了一些奇装异服的人。

    有的像道士,有的像书生,还有的像叫花子,王七婆也乘着小轿来了一回。

    陈姜疑惑啊,地府的办事效率这么低下吗?李家分明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开始求助于神棍了,为何还没派大佬上来干活?

    这一日清早,影子小狗仔来报大房与三房激烈大吵起来了的时候,一架马车停在陈姜家门口。

    来人极谦卑诚恳地请求“神棍门第八百一十三代传人”前去李家驱邪除祟。

    廖氏愕然,陈碧云傻眼,陈姜左右为难。她揪着胸口想了半晌道:“行,等我看完热闹就去!”

    第50章 吃瓜吃上头

    老陈家的这场热闹,把全村瓜民都喂饱了,从朝阳初绽闹到夕阳西下,卯起劲来撕巴了一天。中途陈老爷子受不住躲了出去,万氏气晕数次,两房打得正酣无人理会,任她在地上直挺挺躺着,还是陈姜和廖氏帮忙搀扶进屋。

    大房两父子把老三按在地上痛揍,秦氏与乔氏蹦起来对骂,稻儿不出声,苗儿嘤嘤哭,谷儿自然是小帮手,在她娘歇气的空档接上两句,也能把乔氏气个半死。

    陈姜娘俩去的时候,连大门都是开着的,门口围了一堆邻居。曾有人想上前劝说拉架,觉得大房人多欺负三房,但听清缘由后就默默退了出去。

    这种坏事都能干得出来,当老大的是该教训教训。

    廖氏照顾婆婆,给众人做饭,让他们中午吃上一顿下午有力气接着撕。陈姜和三只鬼就做了纯粹的吃瓜群众,倚着堂屋门口目睹陈恩常被揍,狡辩,再被揍,再狡辩的全过程。

    影子最起劲,在一边给陈恩举加油打气,深恨此时不能抓一把麻子儿嗑着;赵媞边看边嫌弃,各种庶民专用形容词层出不穷;师焱最专心......陈姜以为他不喜欢看这种人间俗景,结果他很喜欢,目不转睛旁观全程。

    老三真是无赖界的一把好手,哪怕谎言被戳穿个彻底,他转眼就能编出另一个谎言。咬死自己也是被骗的,是卫所的人骗了他,是医馆里有人给他下套。至于合不合逻辑,他不管,老大要拉他去镇上对质,他也不去,反正就不承认骗钱的事实。

    陈姜觉得陈恩常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如果他早些认错,热闹就不会持续一天了。正因为他总在狡辩,老大才愈发火冒三丈,揍了他一回又一回,直到最后他瘫在地上起不来,鼻青脸肿形似猪头一般。

    万氏看老三的惨样是又心疼又心寒,每每想让老大住手,就被秦氏一声“娘,咱家险些就被他害得去要饭了”给劝回,躺在床上不住地哼哼。

    到了下午,家丑就扬得更远了。张家姑母突然来访,本意重新商定成亲日期,哪知一来就见亲家打成一锅粥,万氏神思不属的也无法接待,最后是廖氏作为嫂子在院外跟她说了几句话。

    张姑母先道歉,说张璟身体渐好,冲喜那荒唐事儿就不要提了。答应的双份聘礼照样给,就当是碧云受了委屈的补偿。成亲还按最先定好的日子cao办,也就是明年开春,正好张璟也需再养养,到时候精精神神来接新娘。

    廖氏觉得张家想得周到,这样一来老陈家里子面子都有了,婆婆定会高兴。但她还是不敢自作主张,只说会原话转达。张姑母也没意见,对院里震天的吵闹假作不闻,关心了万氏的身体,又狠夸了陈姜几句,上车告辞。

    廖氏不知道张姑母为啥会夸陈姜,目送她的马车离开,转头就见几丈开外,还有一驾马车等在那里。那个身穿绸锦的中年人从早上等到下午,虽面现焦急,却耐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