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问棺GL在线阅读 - 第163页

第163页

    阿音疑窦地望着她,眨眼,睫毛扇在阿罗的下巴上,痒酥酥的。

    阿罗的下巴一收,仿佛是轻轻将喉头咽下,嗓音柔得循循善诱:“咱们这里头,能在时辰上作功夫的,唯有阿九。”

    自宋十九回来,她还未好生梳理过对她的态度,如今这一声不是“十九”,亦不是“烛九阴”,而是斟酌再三不远不近的“阿九”。

    “阿九回归那日,灯盏俱灭,昼夜无光,时辰恭迎其主,自有波动。”

    横公鱼能感受到波动,旁的未必不能。

    “机缘巧合下,扰乱的时光道,不经意将春萍带了回来,并且,带至了钟山之神身边。”

    是以春萍总本能地靠近宋十九,是以她见着生人便晕眩起烧,她原本不属于这里,不过是被强留下,唯有宋十九能保有她的精气,亦自然需避忌同他人的交集。

    “那么……”阿音将下唇咬住。

    阿罗轻声问:“春之秋菊,冬之夏荷,不合时令之花,能开多久呢?”

    阿音心底一颤。

    同样一颤的还有书桌前的李十一收拣字画的手,她的耳廓略微翕动,将一墙之隔的话语悉数纳入神识里,阿罗在说给阿音听,同样也是说给李十一听。

    她的手捻着眼前宣纸的一角,抿唇望着上头的字。

    正中央的“萍水相逢”四字并不陌生,陌生的在下头,有一排歪歪扭扭,蚯蚓似的笔画,将这四个字描摹了下来。

    笔迹深浅不一,起头顿点也毫不讲究,连一旁不当心沾染的墨点子也昭示着写字人的生疏,李十一望着那四个散了骨架的字,隐约瞧见一位小姑娘趁她不在偷溜进书房,虔诚得大气不敢出,一笔一划地照葫芦画瓢。

    李十一提起笔,想了想又放下。

    其实那日她的话并未说完。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李十一露出一个不大成功的笑容,叹口气,果真是——他乡之客。

    门被推开,宋十九走了进来,皮草领子扫着冻芙蓉似的脸,羊皮手套一摘,拍了拍上头的寒气。她见着李十一,挽唇一笑,将手里的信封搁到桌上,低头抽出一叠卡片大小的纸,那纸覆着胶面,摄魂似的拓着熟悉的剪影。

    她将几张相片摆到桌面,摊开给李十一瞧:“上回领着春萍去照相馆影的相,今儿洗出来了,你瞧瞧,好看不好看?”

    李十一扫一眼,照片里春萍局促地坐着,眼里略显惊慌,嘴角却翘得高高的,将两颊牵动得十分喜庆,一手攥着红袄子,一手拉着一旁的宋十九。

    宋十九放松地跨坐在木椅扶手上,笑得春风拂面,意气动人。

    李十一的眼帘缓慢地开闭,食指指腹自照片上宋十九的肩膀处抚摸下来,停到她与春萍交握的手上。

    她的神情不同以往,宋十九敏锐地敛了三分笑,将眼神落在李十一的指端,又兜兜转转地勾上来,仍旧是弯着眼角,说:“我总在想,为何她待我比旁人亲近三分,我亦对她一见如故,今日方知有这样的缘分。”

    慨叹的语气不大明显,听起来似一个试探。

    李十一直起肩膀,将她的手握住,在掌心儿里攥了攥,一会子才应道:“十九。”

    宋十九的眸光凝住,定定看着她。

    西洋时钟咯哒咯哒,划船似地前进,将水面的波涛越搅越大。

    李十一听着井然有序的秒针,将五指同宋十九的交缠,二人的掌根贴合着立起来,她的眼神也进退两难地立了起来。

    她对宋十九平淡而温柔地说:“将她送回去罢。”

    作者有话说:

    《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第95章 但与先生阖玉棺(六)

    秒针窸窸窣窣地转,钻进宋十九的耳朵里,催促似的,令她的张口成了一种压力。

    她望着李十一,仍旧是清风浮月一杆细竹,亭亭玉立的,似兵荒马乱里干净的孤本。泰山府君也好,问棺先生也罢,其实她从来就是这么好看,当初是怎样觉得她似个妖女的呢?她不大想得起来了。

    她亦步亦趋地跟着她,像被装进墨守成规的套子里。唯独这一刻,她感到刻板的钟表跑进了脑子里,叠在一处的秒针和时针分离,“嘣”一声弹响,像某种结束时奏响的哀音。

    她卷翘的睫毛也如表针一样,缠绵地交合,又果断地分开。她问李十一:“为什么呢?”

    好似问的是为什么要将春萍送回去,又好似在询问李十一,为什么同她想的不一样。

    李十一低着头,不晓得是个子高,还是习惯性地回避,她总是将沾染情绪的眼睛隐藏在阴影里,停了一会子才道:“万物生死,自有时序,我教过你。”

    人之命盘,如同这兢兢业业的指针,齿轮严丝合缝地转出规矩,由不得谁勤勉地快一秒,或是懒怠地拖一秒。

    宋十九同李十一贴合的手心微微出汗,声音平铺直叙:“送她回去,送回战乱里?”

    李十一看进宋十九的眼里,温声同她说:“她不属于这里。你瞧见了,她不能见生人,每回起的烧便是反噬。你若要强留下,她往后将承受更多。”

    “我能护住她。”宋十九喉头一咽,低头瞧相片。

    她不习惯同李十一争论,心里似被磨砂石来回剐蹭,钝钝地提不起兴致来。

    “还有将来,”李十一解释,“十余年后的活人猝然消失,势必扰乱所有与她有过交集的命书,一乱十,十乱百,百乱千,恐怕会引起难以估量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