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李县令笑了应了,传旨公公和林侍卫才在李县令安排的人的带领下离开了。 启明帝的旨意除了传旨公公和林侍卫,以及李县令,凤庆县再无第三个人知道。 而也因着李县令对传旨公公的说辞,宋大夫和杨大夫依旧再为得了瘟疫的人诊治,而陆府采购的药材依旧再源源不断向着凤庆县输送。 虽然来监察的公公和侍卫暂时安抚了,李县令却依旧愁眉不展。 如今只是拖延时间,可启明帝的圣旨还摆在衙门中,负责监察的公公和侍卫还住在凤庆县,如何才能挽救凤庆县几千百姓的性命? 继续上奏指望启明帝收回圣旨? 李县令不是个天真的人,知道这不可能! 难不成带着凤庆县这几千百姓反了启明帝? 这更不可能!就凤庆县这些老弱妇孺,还不够天璇国将士塞牙缝的。 但反了启明帝这个念头虽是随意起的,却让李县令想起宋大夫来的时候,带的是首辅陆曜的文书。 为何带的是首辅陆曜的文书?为何启明帝知道这事就下旨要火焚瘟疫之人? 李县令如今才二十五岁不到,身后也没有什么背景,能凭一己之力坐上凤庆县县令这个位子就表明他并不是愚蠢之人。 他隐约猜到启明帝和陆曜之间可能产生了隔阂,而陆曜甚至还有了其他心思,否则也不会以他陆曜的名义来救治凤庆县的瘟疫。 但无论陆曜起没起什么别的心思,凤庆县的瘟疫能得到救治都是陆曜的功劳。 据宋大夫说,救治瘟疫的药方是陆曜的夫人给的,药材是陆府的管家采购的,就连护送宋大夫到凤庆县都是陆曜的人。 所以凤庆县百姓真正应该感恩的人,也是陆曜,只是先前他和宋大夫都理所当然觉得这一切都是启明帝的安排。 这么一想,李县令对启明帝的孺慕之情就少了几分。 无论启明帝和陆曜有了什么隔阂,此刻也不该拿凤庆县的百姓做筏子,来给陆曜威慑。 而启明帝若是英明一些,也可将陆曜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但他却选择了最昏庸的一种做法。 李县令斟酌又斟酌,思虑再思虑,最终下定决心给陆曜写了一封信,并安排人快马加鞭送了过去。 李县令不是一个迂腐之人,在自小就铭记在心的忠君爱国和凤庆县几千百姓的性命之间,他选择了凤庆县几千百姓。 但若陆曜真有一日反了,他也不一定就会站在陆曜这边。 给陆曜写信之后,李县令主要做的事情便是稳住启明帝派来的公公和侍卫。 本以为等到陆曜的回信要在四五天之后,没想到信送出去当天晚上他就收到了陆曜的信。 按理说,李县令的信这时候还没能送到陆曜手上,因而对于陆曜“回信”如此之快李县令很是惊讶,拆开之后才知道陆曜这封信应该是在启明帝的圣旨下达不久之后送来的。 李县令不知道林毓容和009的存在,因此很是感慨陆曜的手段通天,竟是能够轻易知晓启明帝的圣旨。 更是敢让他拦下启明帝的圣旨,稳住启明帝派来的公公和侍卫,必要时还可以用强制手段将督查的公公和侍卫控制起来,送信之人可供他差遣,而他等陆曜的消息即可。 李县令松了一口气。 但他不解的事,陆曜明明可以借此机会拉拢他,然陆曜在信中没有只言片语拉拢他的意思,也没有等他的求援信,仿佛陆曜只是为了救凤庆县百姓。 然李县令并不相信陆曜只是单纯的想救人,他更愿意相信陆曜是为了在百姓中的名声以及拉拢部分朝廷命官。 但即使这样,李县令对陆曜的行为依旧感激。 李县令的信是在第三天送到陆曜手上的,原本陆曜还担心他的信去的不够及时,李县令会迫于启明帝的威慑力执行火焚瘟疫之人的旨意。 却没想李县令倒是主动向他求救了。 林毓容来为陆曜修复身体时,陆曜将李县令那封信给林毓容看了。 “这李县令倒是不卑不亢,是真正为民考虑的好官。”林毓容看了信称赞了句。 陆曜有些诧异,林毓容代替原主这些日子,他可不曾听她称赞过别人。 “只是这次违旨事件后,肯定再得不到启明帝的重用,可惜当时没能追上传旨的公公。” 林毓容看法却是与陆曜不同:“无论有没有这次违旨事件,凤庆县瘟疫之事也会成为启明帝心里的一根刺,他照样不会重用李县令,若是时间一长,发现李县令也并非投靠与你,说不定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陆曜愣了愣,想到往日同他交好的白大人,眼神暗了暗,“我还没习惯以启明帝现在的性格去分析他的做法。” 林毓容没有接话,她只牵引着灵气修复着陆曜的身体,待修复完毕才问他:“启明帝同意打消火焚凤庆县瘟疫之人的想法了吗?” 陆曜点了点头,神色有些微妙:“这大半个月里,但凡我送进宫的奏折,他就没有不批准的。” 林毓容轻轻笑了笑:“那不是很好吗?提前感受一把太上皇的滋味。” 陆曜愣了愣,他没想到一向有些淡漠的林毓容竟是和他开起了玩笑,而他一时之间还不知道怎么接。 …… 凤庆县得了瘟疫的人在宋大夫和杨亮师徒联手医治下,渐渐全部好转。而启明帝虽是准了陆曜的奏折,却没有另给李县令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