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书]在线阅读 - 第21页

第21页

    徐程同何烨,拿了那份卷子细看,两人的眉毛都揪了起来。

    又传给黄遇潘彬等人,他们也是面色不虞,轻轻摇头,薛瀛看了两眼,便“啪”地一声把卷子拍在几案上,

    “一派胡言。”

    朱凌锶的小身体,被他这吹胡子瞪眼,吓得一抖。

    卷子传到谢靖那儿,他面色沉郁,却不下定语,招手让一旁站着的年轻官吏说,“你来看。”

    这人不是礼部,就是翰林院来帮忙的,和这些为国尽忠一辈子的中老年(谢靖除外)不同,他长着一张俊秀白皙的脸,水汪汪的桃花眼,放在朱凌锶原来的时代,活脱脱一枚网红小鲜rou。

    他一见那份卷子,才读了两行,便眉开眼笑,

    “这份是我誊的,妙哉妙哉。”

    他在众人前这般跳脱,惹得谢靖不悦地沉声道,“子知!”

    周斟,字子知,谢靖同科探花,损友一枚,素有才名,为人任诞不羁,世人语之,“不可解。”

    虽然这人看上去有些不靠谱,但是在一屋子人里边,他似乎是唯一会支持朱凌锶想法的人。

    “周翰林以为如何,”朱凌锶问道。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此人不入朝为官,是后明之憾。”周斟毫不犹豫地说。

    很好,朱凌锶得到了来自原住民的肯定,又增加了一些底气。

    “那我就点他为状元……”

    “万万不可啊陛下,”黄遇大惊失色,膝盖“扑通”一下砸到地上,朱凌锶赶紧去扶,结果各位大臣像开了锅似的,左一个“万万不可”,又一个“三思而行”。

    朱凌锶有点委屈,不是说好了状元我来定的嘛。

    曹俊时的卷子,先是简单地树立了一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指出我后明在对待北项来袭这个问题上,是绝对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正义之战。

    然后分析了后明与北项的军事实力对比,后明是一个统一的帝国,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北项部族众多,一盘散沙,以小打小闹为主。

    既然陛下题中说到五十万大军来袭,那么必定是有人统一了北项,北项人好勇斗狠,轻易不服管束,能做到这个的人,对于后明来说,一定是个不容轻视的敌人。

    朱凌锶从这里开始意识到,曹俊时的视野,超过朝中许多大臣。

    那些人都不相信北项会统一,对于他说的五十万大军,嗤之以鼻。

    曹俊时接着写,北项擅长骑兵,而我朝每年从北项买马,如果要和我们打仗,北项必然会在马匹交易上以次充好。

    一方面,我们要训练骑兵,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承认游牧民族的天然优势。步兵与骑兵的战斗力,实难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要有比骑兵更厉害的东西。

    朱凌锶好怕他写到这儿,只对未来做个展望就停了,不过看看手中的卷子,还有一大半没看完,安心了。

    曹俊时当然没有卖关子,他说的更厉害的东西,就是大炮。

    他幼年生长在福建沿海,家乡来过海盗,那时当地水师缴获了几门红夷大炮,让年幼的曹俊时印象深刻。

    传说红夷大炮,管你多坚固的城楼,也扛不住连轰三下。

    不过,这玩意尽管威力巨大,但是体积庞大笨重,填弹时间长,而且安全性不高,容易炸膛。

    若能有所改进,定能为后明军队的战斗力添砖加瓦,那时再遇上北项的军队,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来炮轰一炷香,就算他神兵天降,也要抱头鼠窜不可。

    曹俊时还是免不了要展望一下。

    朱凌锶接着往下读。

    接下来,老实人曹俊时就研发新型大炮做了一个简单的构想:轻便好移动,填弹快,安全稳定不炸膛。

    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需要大概多少研发人员,试验场地,经费预算,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等等,不一而足。

    朱凌锶几乎要哭了。

    曹俊时跪在建极殿,运笔不停,从早到晚,不吃不喝,或许连厕所都没去,就是为了把这一份心意,呈到他眼前。

    这是什么天降奇才来拯救我后明啊!

    前三甲和庶吉士,还是没有曹俊时的份。徐程他们认为,轻言礼义,不修仁德,反而去关注奇技yin巧,不应是后明倡导的主流。

    打马游街也没他,赐宴琼林倒有他一席,开席之前,朱凌锶特意在文华殿召见了曹俊时。

    曹俊时一点儿也不俊,和他的文风一样,长相忠厚老实,虽然和谢靖同科,却已经三十多岁了。

    闲话少说,朱凌锶寒暄两句,曹俊时受宠若惊的劲儿还没过,就要连着回答小皇帝关于造大炮的一系列问题。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意见能被一国之君这样重视,从没有人告诉他“你做得对”,所有人都在谈论“道”与“术”,可曹俊时敏感地意识到,有时候“器”才是掌控局势的关键。

    他跪倒在小皇帝面前,哽咽地说不出谢恩的话。

    “以你之见,需要多少银两?”一旦决定造大炮,朱凌锶最关注的就是研发费用。

    “三年之中,至少要五万两银子,还有五百亩荒地,”曹俊时狮子大开口。

    好贵,朱凌锶在心里暗暗咋舌,不过君无戏言,于是颁下圣旨,曹俊时任工部虞衡司郎中,即赴福建研制火器,一应所需,半月内送达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