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玄幻小说 - 秦朝的美好生活在线阅读 - 第55节

第55节

    李季阳也猜测,他们会不会练习点石成金之术。

    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李季阳看过储物袋,大概十平方左右的地方,立体空间,在他看来,能装不少东西!

    而且储物袋啊!

    修真必备的东西!

    李季阳把金锭子拿到了空间里,让零零一给融成了金饼子,还有银锭子,也被加工成了发簪。

    李季阳又画了小儿戴的长命锁,简便的那种,让零零一也用银锭子给做了好几个出来,虽然只有小儿巴掌大,但是寓意好,家里有不少孕妇,而且孕妇将来会越来越多,将来生下小孩儿,一人一个银制长命锁!

    铜板李季阳收了起来,这东西在这里也花不出去,改天看看融了打个什么东西吧。

    金子放到了钱匣子里,从今天开始,他攒金子!

    家里的金子都是有数的,平白无故不能变少,但是他还要支持羸政,没钱是不行的,他们又没有什么底子。

    虽然历史上他成功了,但是李季阳一想到那个才九岁就着急长成了少年的孩子,有点于心不忍。

    李季阳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了,结果第二天,家里又有客人来了!

    这次来的是蒙家的管家,理由是感谢李季阳救了大公子和赵姬夫人,送完了礼物就走了,连屋都没进!

    送来的东西也很实在,一牛车的皮子,十头rou牛,一百只羊,还有十个金饼子“这挺好啊!”李季阳摸着金饼子笑呵呵:“救俩人,得了三次谢了。”

    “是啊!是啊!”李忠管家也高兴,有东西不要,那是傻子!

    家里的家底又厚实了点,他能不高兴么!

    当天李季阳又进了系统里,青灵子还是没在,但是挂了一个储物袋,李季阳拍了下来。

    这个储物袋里装的金子很多,银子少,铜钱没有,还有两套换洗的衣服。

    李季阳觉得自己赚了,光是金子就起码有五百金之多!

    “你这是?”平板声音停顿了一下:“改行收破烂了?”

    “什么叫改行收破烂啊!”李季阳不高兴:“我这是废物利用!”

    “还废物利用?”平板声音不信。

    “在人家眼中,这些是垃圾,在我眼中,这些可都是钱!”李季阳颠了颠手里头的大金锭子。

    平板声音都不知道要说他什么好了!

    李季阳又跟他说了今天又有人来送东西了,还是谢礼。

    “这都谢了三次了。”平板声音道:“还要谢多久啊?”

    说起这事儿,李季阳也挠头:“不知道,吕不韦来谢我还能理解,蒙家来干什么呢?”

    蒙家的谢礼是最简单的,但是也最让李季阳不解。

    但是第二天,又有人来了,高詹事,轻车简从,带了六个随从,两个丫鬟两个婆子,这就来了。

    送来的是两套衣服,一套给李季阳,一套给小侄子。

    “夫人和大公子,在宫中可好?”

    “尚好,您送去的那玉环,夫人给了大公子一个,给了国主一个,自己留了一个,说一家三口都戴一个,说是在路上的时候,一个仙翁所赠。”

    “啊?”

    “国主戴了一晚上,第二天就觉得身体都轻了三分,很是高兴,本来娇夫人已经在路上堵着国主了,结果国主还是去了赵姬夫人那里!”

    “哦!”

    “而且夫人虽然初到宫中,但是出手大方,就连国主身边的内侍,都一次就给一个金饼子呢!”

    李季阳一听就笑了,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不过大公子比较艰难,成蛟公子对他很是有意见,读书的时候,总是嘲笑大公子。”高詹事提起这事儿就生气:“大公子在赵国也没有什么读书的机会,现在刚开始学,当然比成蛟公子差一些。”

    李季阳知道成蛟,史料上对他的记载也很少:“成蛟公子是?”

    “娇夫人生的,哦,娇夫人是王相的庶女。”高詹事告诉李季阳:“外家有势力,母亲也得宠,就一点,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

    “相邦不是文信侯吗?”李季阳对朝堂并不了解。

    “王相就是王大夫,是个文臣,但是王家三代人之前就为秦国效力了,认识的人也多。”高詹事提起这事儿就有点懊恼。

    当初其实他不是不想投靠娇夫人,但是娇夫人实在是太难讨好,成蛟公子也不缺人手,王大夫又是个文官,而他说白了,就是伺候人的,比宦官宫女强一些,但是终究不是什么正经官职。

    连上朝都没资格,怎么有资格让王大夫的外孙,堂堂的成蛟公子看中呢!

    在宫中遇到过几次,成蛟公子对他都非打即骂,以为他是故意来巧遇的,实际上真不是!

    高詹事的苦水都倒给了李季阳:“若是日后真的成蛟公子成了国主,我们这样的恐怕都不能被当成人看了!”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帮着大公子的原因。

    大公子虽然也不假辞色,可大公子对不犯错误的人绝对不会打骂。

    成蛟公子就不同了,谁不知道成蛟公子的脾气,就跟六七月的天气一样,一阵阴一阵晴。

    这样的人,谁伺候的起?

    “原来如此。”历史上,王相这个人没有什么记载,最多说一句是昭襄王执政晚期的一个文官而已。

    但是架不住人家有个好闺女,好闺女生了个带把的!

    “所以,夫人现在就是用金子在给大公子砸出一条路来。”高詹事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吕相邦也送了大公子一箱金饼子,但是夫人不让大公子用。”

    李季阳点头:“我明白。”

    赵姬估计也不知道羸政是谁的孩子,但是她肯定知道这是她的儿子。

    要说赵姬恨不恨吕不韦?

    谁知道呢?

    但是赵姬不让用,肯定有她的道理。

    高詹事是抽空过来送东西的,赵姬也很惦念自己才相处了一天多点的干儿子,给做了两身衣服,用的料子是进贡的好东西。

    李季阳也投桃报李,高詹事走的时候,李季阳让他带走了五十金,让他交给赵姬:“跟干娘说,钱,干儿子有的是!”

    他如今有这个底气,因为空间里还有五百金之多,这才是他从两个储物袋里扒拉出来的东西。

    以后还会有更多!

    除了金子,还有首饰,那套精致的金首饰,绝对不是战国时期能有的工艺,光是提纯的金子颜色就比一般的金子要亮很多,让高詹事眼睛都差点看直了!

    第108章 都是好东西

    高詹事没想到李季阳能给这么多东西,而且看着就很精贵。

    除此之外,还有送给羸政的玉璧,李季阳没直接给五彩玉璧,那一看就不是凡品,给了羸政他也保不住,不如留着吧。

    而且给了羸政二十金,给他花销用,还给了一些刀币,让他打赏宫人用,玉璧用来送礼,玉璧的雕琢比较精巧,一看就是好东西。

    “这个给大公子,别吝啬礼物。”李季阳指着玉璧告诉高詹事:“缺什么过来跟我说。”

    “哎哎!”高詹事高兴得不得了。

    本以为自己攀上的是一对穷母子,压根没想到有什么油水,说不定还需要他倒贴,结果呢?这个干儿子夫人认的太正确了!

    “您放心,您的礼物我也准备了,东西没这么好,但是也不错,现在是夫人和大公子打基础的时候,东西不能太差。”李季阳给他钱,但是东西不能让他私吞。

    “你把我当什么人了?”高詹事不乐意了:“我还指望大公子的将来呢,钱,我也不收,我都给大公子,让他手上不缺钱。”

    王相家贴补了成蛟公子多少东西?

    数都数不过来!

    娇夫人能在国主那里受宠这么多年,也没少打点国主身边的内侍和宫人,但凡国主有个风吹草动,她都能知道!

    但是娇夫人脾气不好,对下人呢,更是不好,除了她那几个贴身的宫女。

    别看给钱给的多,还真没多少人跟她关系好。

    反倒是后来的赵姬夫人,人漂亮,钱大方,脾气也好,对谁都不错,更不会无缘无故的打骂人。

    大公子是学习不如成蛟公子,但是武课却比成蛟公子强上百倍!

    秦国是以军功为荣的,身体好的大公子,武力强的大公子,可比成蛟公子好多了!

    李季阳没想到高詹事还有这觉悟。

    “你是不知道,看好成蛟公子的人少,大公子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是长子。”要不是有这个长子,大家都对王室失望了。

    王相家也是不知道收敛,有了个公子后,太不知道收敛,从成蛟公子出生开始就到处拉拢人手,不过蒙家跟他对着干,但凡是王相家要促成的,他们必定反对!

    两家一开始就关系不好,但是蒙家有军功在身,王相家一开始是不行,但是谁让他们家出了个好女儿,生了个儿子呢!

    蒙家生的都是儿子,没女儿啊!

    李季阳听明白了,点了点头:“那麻烦您了。”

    高詹事走了之后,李季阳算计了一下,自己家底还是很丰厚的,支持羸政母子的东西,他打算都从储物袋里出。

    腊月过后,便是除夕。

    这个时候过除夕,都是大贵族们才有那个心情;小贵族们跟着热闹热闹;至于李家这样的小小贵族,最多吃点好的,喝点好的;而平民,谁过除夕?光知道过了一年,开春就要耕田种地了。

    李季阳也知道,不可能多么丰盛的过年,所以只是烧了几根爆竹,这个时候的爆竹其实就是空心的竹竿,烧的时候,会有响声,据说这样可以吓走年兽夕。

    所以这一天,也叫“除夕”。

    烧完爆竹后,家里开饭。

    吃的烤羊rou,喝的雁汤。

    李季阳看着外头飘着的雪花,这是他在这里过的第一个除夕,好简单的除夕,连块糖都没有。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蔗糖产生,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

    史料记载,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原的南方,也就是楚国那块。

    但是可惜,没受到什么看中,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原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蔗糖、蔗糖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和世界各地。

    汉朝的时候才有丝绸之路,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