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制霸好莱坞在线阅读 - 第149节

第149节

    “ok。”镜头一转,伤口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创可贴,凯伦只是显得有一些惊慌和仓促,但语义还是足够坚定。

    “ok……是你明白了的ok,还是让我们继续做下去的ok?”她模糊指令的意图失败了,侦探谨慎地问,不给她推卸责任的机会。

    在寒风呼啸中,凯伦的手指按到了创可贴上,皮肤轻轻下陷,她不再因为寒冷而颤抖,而是平静得犹如一潭死水地回视着对方,语调惊人的平静,“ok,让我们去做吧。”

    “真是绝了!”肯尼斯禁不住狠狠地捏了把手一下,他倾前着身子,视线飞快地在大屏幕上游曳,不肯错过一个细节,“非常好的剧本,非常好的表演,这是真正的杰作!凯伦,不,珍妮弗完全传递出了导演的意图,凯伦在第一次下令杀人的时候,已经杀死了自己,接下来应该是迈克尔通过阿瑟的死获得重生了……典雅又绝妙的照应!这部电影不会给大众观众带来传统意义上的观影快感,但对那些懂得品味的人来说,它完全是不可错过的经典作!”

    虽然早已料到了迈克尔的转变,但阿瑟死亡之后,迈克尔通过这一事件映照出的众生相看明白了巴蒂的冷酷、u/north的疯狂,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尚未泯灭的人性火花时,肯尼斯依然要不禁为丹尼尔细腻精妙的演出鼓掌叫好:照旧,没有台词点明这些,全靠丹尼尔的表情来阐述深层的冲突戏码,但丹尼尔就是靠着自己的演技,把迈克尔的变化交代得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当他接触着官司原告,最终肯定阿瑟的死和u/north绝对有关,当他顶着失去工作、家庭、住处和所有一切的风险,来到阿瑟的住处,鼓起勇气拿走被藏起的文件原本时,他的表情完全显示出了迈克尔的挣扎——

    最终,迈克尔拿到了原本,但来自儿子的一通电话让他放弃了这个主意,要债人已经找上了他的儿子,亲昵地和他搭上了话,不名一文的迈克尔除了向老板讨要8万元以外毫无出路,现实的压力是如此的真实、沉重,迈克尔又一次妥协了,他拿了八万美元,多签了八年合同,放弃了自己回归诉讼团队的诉求,再一次被老板巴蒂用赤.裸.裸的恃强凌弱压倒,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巴蒂没有强迫他什么,他完全是自愿地为了八万美元,为了任何一个在他这个年纪的成功律师都不屑一顾的八万美元,出卖了自己的尊严。

    正当迈克尔还掉债务,接受了来自要债人的怜悯——如果不是没有选择,要债人也不想去找他的家人,他仿佛还比迈克尔更有人性——自暴自弃地用剩下的一些现金前往赌场赌博时,私人侦探也通过种种现实可行的手段,找到了他头上,确认失踪的原件就在迈克尔手上。这一次,凯伦仅仅是少许挣扎,便用电话下达了杀人的命令,故事回到了片头的那一幕,凯伦在盥洗室里打完电话以后,便坐在马桶盖上静悄悄地崩溃着,当偶然传来了几声脚步声时,她猛地惊醒了过来,很快就武装好了自己,若无其事地站起身,走出了密闭的隔间……

    故事在这里完全收束,也达到了最后的高.潮,当迈克尔走出赌场时,两个私家侦探仿佛上演特工片一般,争分夺秒地在迈克尔车里安装着爆炸设施,这种突如其来的桥段设计不禁让观众感到了冷峻的黑色幽默:在这里,‘最后一分钟’原则由反派人物上演,而真正的英雄却茫然无知地等着挨炸。

    在一个多小时的故事之后,镜头回到了刚开始迈克尔驱车在清晨的山间公路上行驶的画面,但这一次,观众对于他突然停车的动作不再费解了:高高的山岗上,三匹马正悠闲地吃草,这是死去的阿瑟,以及迈克尔的挚爱,他的儿子都在阅读的一本书里所描述的一幅画面,不论是阿瑟还是儿子都对他反复提及,这本同时受到一个返璞归真,从浮华中清醒过来的老律师,以及纯洁无瑕,对世界怀抱着善意和期待的两个灵魂喜爱的小说——代表它的标志性画面,在这一刻幽然浮现,亦真亦幻,像是迈克尔的幻觉,是他内心世界的反应,又像是来自上帝的启示,命运的安排。

    “迈克尔终于找到了自我……”罗杰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微笑,他注视着迈克尔慌乱地揪下手表,掏出手机丢到了车里——这些都是易于被安装追踪器的电器,又从车里拿走了侥幸没被炸毁的公文包(包里装着关键性的文件原本),“通过一次假死,迎来了重生的机会……精妙而富有哲学意义的结构……这部电影没有辜负两个演员的表演,托尼交出了一份非常棒的答卷。不过,按照电影结构安排,最后迈克尔和凯伦肯定会有一番对峙,这也会是他们的第二次会面,如果处理的好,这将会是全片的最高.chao,也是两个演员表演的高.潮,会是他们名垂青史的表演片段……”

    和刚开始的兴奋相比,享受了一个多小时以后,老爷子的情绪不再那么激动了,就像是刚吃过一顿大餐,正等着甜点到来的老饕客,他悠然地等待着下一片段的到来,刚开始的担心也不再存在,他很有把握地想,“这不存在谁压戏的问题,他们俩就像是两架钢琴,形成了最为美妙的共鸣……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她和丹尼尔在表演上简直是天生一对,这绝对是1 1gt2的组合,只要导演没有犯傻的话,只要最后一段能有一个迸发式的收尾……”

    他肯定地、断言式地想道:“那么08年的奥斯卡,将是《迈克尔.克莱顿》的天下!”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主配之谜

    两名私家侦探没有冒险上前查看,而是远远地隔着山头听着车辆爆炸的声音,他们对视了一眼,露出了复杂的表情,阳光从阴霾的云层中洒落一线,仅仅在片刻之前,这片阳光才洒在迈克尔身上,让山坡、马匹的意象变得仿若仙境,而现在,随着云层的运动,同一片阳光洒落到了他们身上,身处于阳光中,两位私家侦探却依然显得心事重重,他们的脸部线条深刻而僵硬,在阳光里显得分外丑陋。

    迈克尔的身影在山林间逃遁,凯伦对着镜子修剪着自己的眉毛,她已经不再恐慌了,反而显得很沉稳,精心地准备着新一天的战袍,甚至是苛刻得没必要地调整着丝袜摊放的角度,珍妮弗在这一段的表演相当细腻,虽然表情不多,但刻画入骨,凯伦那种‘dead inside’的感觉被她诠释得入木三分,这种表演已经不是说从动作、表情的变化来演了,就是凭借演员的心态在演,不需要台词或者情节的辅助,也不需要你有多高深的欣赏水平都能理解,凯伦已经是活得很绝望了,这个人已经完全没有希望,找不到活下去的乐趣,她已经被公司吸走了一切。

    “对他们来说,现在是个尴尬的阶段,律师费在越过了这个区间以后会降为24%……”

    毫无生气地梳妆打扮的场景,穿插着凯伦照旧自信沉稳的在董事会跟前解说的画面,和影片刚开始的一段互相辉映,形成鲜明的对照,给观众带来了绝望、窒息的感觉,就像是刚刚观赏了一场双重的行刑,而当丹.杰弗瑞满意地对凯伦点了点头,表示董事会需要时间考虑提案时,凯伦露出的笑容更是完美地体现了‘皮笑rou不笑’的精髓,她的嘴唇虽然在笑,但眼神却是一潭死水。

    “出乎意料。”罗杰也握住了拳头,往常,在长时间的久坐后,他的身体总是会提醒他该站起来活动活动了,但今天,罗杰已经完全被吸引住了,俨然忘记了自身的病痛。“珍妮弗的演技真是绝了,这绝对是她的华彩段,尤其是这个笑容,实在是直击心底。”

    并不是只有能勾起人们激烈情绪的片段才被叫做是华彩段,凡是能够给演员秀出演技,让他们体现出‘这一段只有我能演好’的片段,都可以叫做华彩段,这也才是真正称量演员实力的片段。让几个影后级的女演员一起去商业片里出演花瓶,在风情、颜值差不多的情况下,演技根本无从分辨高下,哪怕是换个稍微会演戏的花瓶来都是可以让观众跟着被带动情绪,完成自己的表演任务,只有这种换了另一个人来演,这一段保准会砸,会变得毫无意义,全片主旨和精髓无法呈现的戏份,才真正能体现出女演员的演技来。

    真正的演技就是,导演只需要保证一个镜头,甚至无需配乐烘托,演员自己就把表演任务全给完成了,观众和演员达成了一种默契,仿佛在通过画面进行无声的交流……这种片段才是真正的在大秀演技,不论你勾起的是怀念、悲伤、愤怒还是深思,只要是高难度片段,能触动到观众的内心,都算是演员本身的华彩段!

    作为观众来说,在这一段罗杰当然为凯伦的悲剧而叹息,甚至有些同情,她的堕落并不是因为她本质邪恶,凯伦只能说是个抵抗力薄弱的普通人,迈克尔和她也许就只有那么一线之差,她的绝望可以说是当代公司体制的一种悲哀——然而,作为影评人来说,他又本能地因为珍妮弗的精彩演出而感到兴奋,这样的华彩段也让他对影片的收尾越来越有信心:凯伦的华彩段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两人的对手戏,以及迈克尔完成的收尾了吧。

    为了给董事会让出空间,凯伦离开了会议室,一边走一边抚着并无皱褶的衣服,茫然地望着窗外的阳光,当她走到门外时,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她的双眼忽然瞪大了,死水般的眼神中第一次出现了荡漾着的波澜——但这并不是好的波澜,而是绝望的涌动。一个该死的人来到她跟前,凯伦可以肯定,迈克尔是带着目的来的。

    “挺吓人的,是吗?”

    “你看见阿瑟了吗?他就在我们跟前徘徊呢。”

    迈克尔反而显得从容又沉稳,他耸耸肩,风度翩翩地笑了笑,“只是在开玩笑,别那么紧张。”

    凯伦张大嘴,看着迈克尔的发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观赏着迈克尔的表演,时不时结结巴巴地说出一些推卸或者反驳的话来:这是u/north内部文件,我们有所有权。

    这件事,即便是真的,我们也有律师/当事人的保密特权。

    虽然她依然采用着标准的法律用语,吐出一个又一个高深的法律词汇,但凯伦的双眼一直都和迈克尔保持接触,也一直都诉说着和台词截然不同的情绪:迈克尔的眼神也一直牢牢地锁定着凯伦,让人诧异的是,他的表情里没有多少鄙视和厌恶,那双忧郁的双眼反而显得悲悯而温柔,而凯伦呢,她仿佛在寻求着迈克尔的谅解。他们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斗智,罗杰已经看出来,或者说猜到了,迈克尔要的不是钱,而是凯伦正面承认她谋杀了阿瑟,试图谋杀他,他想要证实这件事和她有关,而凯伦正在本能地回避着这个问题,她宁可给钱也不愿让迈克尔拿到话柄。

    导演似乎没有遮掩剧情方向的意图,与其说他想瞒过观众,摆出这个被无数人用过的老梗,倒不如说他正试图拍摄迈克尔和凯伦的第二次对决,当他们初次见面时,凯伦表面上看无疑是占优的那一方,但从两人的根本关系来说,他们的敌对和厌恶都是双向的,而现在,表面上是优劣倒转,实际上,两人间的敌意反而渐渐消融,在他们的眼神交流中,似乎有一些无言的理解正在建立,一些无言的和解正在形成,凯伦似乎体会到了迈克尔对她的理解——并不是说迈克尔原谅了她做出的决定,而是迈克尔能够理解她的绝望和孤立无援,这是两个被逼到了角落的失败者的同病相怜,她能感觉到迈克尔对她的同情,当她的所有秘密都被迈克尔揭破时,事情进展到了最坏的一步,但凯伦反而感到了轻松和解脱:再也没有秘密了,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ok。”她说,语气有些软弱,她的嘴角轻轻颤动,表情复杂,又像是在哭,又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同时进行。

    “ok什么?”迈克尔说,“你同意给我钱吗,凯伦?”

    凯伦似乎已经意识到迈克尔的计谋,迈克尔和她温和的对视证明了这一点,她无助地望着迈克尔,似乎在寻找他的帮助,而迈克尔沉稳地轻轻点了点头。

    “我同意给你钱。”凯伦低声地说,她的肩膀垮了下来,她开始颤抖,凯伦建筑在外的一层层面具和盔甲开始崩溃,她已经不再是那个沉稳有力的职场精英了,她是凯伦.克劳德,一个恐惧、孤独的失败者。

    迈克尔眼角的鱼尾纹加深了,全片头一次,他真的微笑了起来,丹.杰弗瑞推门而出,疑惑又提防地望着这一幕,“凯伦?——你是谁?凯伦,你没事吧?”

    凯伦捂着脸蹲到了地下,而迈克尔朗声说,“我是湿婆,破坏之神。”——这是阿瑟曾经说过的台词。

    警察从迈克尔身后蜂拥而上,迈克尔的哥哥——也是纽约警探,和他对视了一眼,他似乎察觉到了弟弟的变化,“你没事吧,迈克尔?”

    迈克尔把文件原本递给哥哥,他脸上的笑意渐渐地消逝了,他没有回答兄长,只是一个人走下扶梯,走出了大厦,上了一辆出租车。

    “你要去哪?”出租车司机把热狗肠裹了起来,口齿不清地问,他的仪表盘上方还挂了一张他和家人的合照。

    视线在照片上停留了片刻,迈克尔的表情复杂难言,他的眉毛皱了起来,但又缓缓松开,和凯伦一样,他仿佛是在哭,又仿佛是在笑,他的眼角闪着亮光——他要去哪儿,他该去哪儿呢?

    迈克尔掏出了几张钞票,递给了司机。“开出50块钱的路。”

    他靠上椅背,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的街景,慢慢的,一个纯真而充满希望的微笑爬上了嘴角,迈克尔笑了起来——

    他半是绽开的笑容在大屏幕上定格,随着颇有韵味的配乐响起,全片结束了。

    在开始的几秒,影评人们似乎还沉浸在剧情之中不能自拔,过了一会,小放映室里才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灯光亮了起来,阿兰、德里克都是一边鼓掌,一边起身往洗手间走去,他们没有马上谈论电影,而是有意地让气氛先沉淀一下:对于商业片,可能你在看完结尾的一瞬间就能给它打出分数,但好的艺术片是需要细心品味的,对于导演的意图,整部电影的主题、结构、演员的表演,甚至是配乐、剪辑这些细节,影评人都要仔细的斟酌和回味,琢磨导演在倾诉的那个真实故事,一点一滴地品尝着剧组成员的心血——这对于电影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非常出色的故事。”率先打破沉默的反而是查兹,她向着珍妮弗的助理,那个叫玛丽的女孩称赞地说,“我不是个影评家——看在上帝份上,我说不上多喜欢电影,尤其是那些闷死人的艺术片,但在刚才的一个多小时里,我并不觉得沉闷,当然,题材很严肃,电影也很深刻,但它并不会让你感受到观看影片是一种负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玛丽笑着说,“您不介意我录音吧——初剪的节奏要更慢一些,但珍妮弗认为影片应当具备恰当的戏剧性,所以加快了剪辑节奏,略掉了一些对平实气氛的渲染。”

    “这部片的确发人深省,”查兹点头地说,“当然我曾经是个律师,所以更有感触——不过要我猜的话,这部影片应该会是珍妮弗票房最低的一部电影,它对于观看者的阅历是有要求的,观影门槛很高。”

    “对于青少年来说的确非常沉闷,”肯尼斯也是插嘴地赞同道,“不是说青少年是毁掉的一代,艺术电影会在下一代死亡,不,不是说这个,青少年里当然有人爱好艺术电影,但我恐怕《迈克尔.克莱顿》里讲述的这个问题是青少年无法理解的,这部电影对于中年人来说可能是经典之作,但青少年只会觉得律师都很邪恶,我不知道,恐怕还会留下大公司都很邪恶这个印象。当然,毫无疑问,影片本身是上佳作品,非常冷静、克制,但是又保留了一丝脉脉温情,它没有阿伦.索金式的狂热说教,这是我尤为欣赏的,尤其是结尾。”

    “特别是结尾。”德里克重新走进了放映室,有一丝狂热地插话说道,“当然尤其特别是结尾,不论是珍妮弗还是丹尼尔——在结尾那一段——”

    “对,丹尼尔在出租车里,包括凯伦和他之前的那段眼神戏——”阿兰也在最后一排找了个位置,“这都是足以载入史册,可以上教科书的片段。这不会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我怀疑票房能否收回成本,但毫无疑问,不论是剧本、导演还是主演,都是好得出人意料。珍妮弗和丹尼尔都突破了自己——他们简直是为了那两个角色而生,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但当我看到最后一段两人对话时,还有丹尼尔的微笑——我真的久违地感受到了那种触动,就像是有人在抚摸我的心脏。”

    影评人一说话就喜欢上修辞,阿兰有些激动地说,“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煽情,但这个结尾实在是太经典了,它让人觉得非常、非常平静,非常美好。”

    “——因为你是中年人。”肯尼斯说,“所以你能体会,我也是中年人,所以我也能够体会,我认为这是j.j最棒的电影,也是丹尼尔最好的电影之一,这种感觉撼动心灵,唤起的是你的感性。但现实地看,这部电影的票房肯定无法和《第五个莎莉》相比,当然更不说《加勒比海盗》,大众观众只会认为这是一部乏味的悬疑片,故事情节简单,没有枪战戏码,唯一激动人心的最后1分钟桥段还是由反派来完成——”

    “托尼尽力向主流靠拢了,他至少还安排了一段最后一分钟。”德里克说,“在几个关键情节上你还是可以看出,他有努力营造紧张感,照顾大众,尽量做到雅俗共赏,但这不能改变它本质上是一部小众文艺片的事实,我认为他这么做实在是徒劳无功,也许算是影片的败笔,这些追击的桥段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

    “恰恰相反,我非常喜欢这些追踪调查的片段,它让我想到《谍影重重》。”肯尼斯辩解地说,“但当然这不是原因,从电影的技法来说,你永远都要照顾大众口味,导演必须在自我和观众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吗?把《迈克尔.克莱顿》当作自己的独白长诗是不可行的,当然回头来看,迈克尔没有经历过枪战、打戏,对大众来说情节似乎是有些平淡,但在观影时,紧张感可以帮助观众保持注意力,让他们更有可能接触到影片的内核,难道不是吗?”

    再好的电影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那么喜欢,就观点的细微分歧争论了几句——查兹帮着罗杰朗读了他的论点,“我承认这对于年轻观众来说也许过于晦涩和无聊,但对于那些富有鉴赏力的成熟观众来说,这是一部轰炸性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奥斯卡评委里没有几个小年轻”,影评人们又讨论起了导演的前景,他们都很欣赏托尼的冷静,“你从他的影片里永远也不会看到那些俗套、狗血和煽情,《谍影重重》就是如此,他的影片一直有种非常可怕的真实感,让你能轻易地模糊现实和影片的界限。”

    “他对于这种严肃话题的挖掘能力让人惊艳,电影对白——尤其是阿瑟的独白——”

    “噢,绝对的,阿瑟的选角也非常不错,西德尼把这个角色留给英国佬是对的,西区出生的人念起这样的对白简直天造地设,那种激情!”

    “对,让一个表现派的老家伙来演躁狂症,是吗?非常天才的构思。”

    “对,表现派和体验派的交融,不是吗?阿瑟和丹尼尔的对戏里,丹尼尔的自然演技完全衬托出了阿瑟的不自然——表现派里永远端着的那一点让阿瑟的异常完全外化,不经意间就得到了强调,非常轻松而且灵巧的布置,非常精彩的设计。”

    “丹尼尔状态正佳,毫无疑问,他的全盛时期还没有过去,这部电影在他的一生中也会成为有分量的代表作,比起这一部,他年轻时的作品就要依靠他的外表来拿分了。”

    “仅仅是比较《迈克尔》和《血色将至》的话,丹尼尔的状态是越来越好,他的感染力强,而且做出了突破性表演,挑战了新类型角色,不再是怪异的成功者,不是吗?如果《迈克尔》选择冲09年的奥斯卡的话,也许丹尼尔能够蝉联影帝。”

    “但选择今年的话,很可能会分票,毕竟客观地说,他的两部影片都有提名资格——不过我想丹尼尔是不会在乎这个的。”

    “当然。”影评人们都表示同意,罗杰也是费力地点着脑袋:对丹尼尔来说,奖项早已经是身外之物了。他是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人,即使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多拿一个少拿一个也无法影响到他的片酬,他主演的影片不可能有多卖座,在特效片流行的现在更是不可能了,演技分又早就打满,得奖不得奖,真有这么重要吗?要是真的有,他也不会这么低产了。

    “而珍妮弗呢?”话题绕了半天,总算来到了女主角身上,查兹好奇地问,“你们认为珍妮弗能再拿上奥斯卡吗?——照我看来,她应该是够格了。”

    提到珍妮弗,气氛有短暂的凝固,而后,几个影评人都是苦笑着摇起了头。

    “你只是很难去评价她,”德里克说,“你能说什么呢?她的表演都在电影里了,对于这样的表现和突破,给与任何评价都是不合适的。”

    “对对!”肯尼斯有找到知音的感觉,他激动地说,“你很难说她取得进步,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她何时有意图往这种方向发展——你也很难说她是天才,就算是天才,她们的演技也会有流派之分,而珍妮弗只是,珍妮弗只是——”

    罗杰碰了碰妻子,递过一张纸条,查兹朗读了起来,“她只是一种现象,你能做的只有观察,根本无法预测。”

    几个影评人互相看了看,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阿兰苦笑了起来,“反正我是无法预测,我以为《第五个莎莉》是她的一个高峰,她会在这种迅速的情绪切换,带一些戏剧化的风格里走下去,但我没想到她的下一部电影就是如此的——不知道怎么说,如此的内敛?”

    “toug,”罗杰举起了便条,上头写着几个单词,“简单、质朴。”

    “就像是她的表演有了灵魂,”德里克说,“她和丹尼尔,他们都全心全意地拥抱了自己的角色,在拍摄时他们完全放弃自己,成为了迈克尔和凯伦,一个25岁的青年女性怎么能体会到凯伦的心情,还是个谜,但她确实成为了凯伦,这是一桩非常了不起的功绩,在丹尼尔跟前她丝毫不露下风,恰恰相反,她和丹尼尔拥抱着完成了这部电影,两个人统一的表演格调是如此和谐,让这部电影在结构上熠熠生辉,毫无失衡。”

    “是的。”

    “没错。”

    “就这么回事。”

    接连的赞同声响了起来,查兹也代表自己表示认可,“这句话正说出了我的想法,这部电影不但剧情动人,而且结构上也给人以一种美感,像是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品——我发现它非常迷人,值得一看再看,如果不是它的内容这么沉重,也许我马上就会再看一遍了。”

    “bp?”罗杰的纸条上言简意赅地写了这么两个字母,影评人们倒是一眼就心领神会:奥斯卡最佳电影,也是每年奥斯卡的压轴奖项,每年颁奖季的压轴大奖,是奥斯卡这个皇冠上的宝石。

    一部影片,哪怕你是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没有得过最佳电影,你就不算是颁奖季的赢家!

    “起码有提名。”德里克迅速地说,他看了看四周,“今年已经过半了,还没看到比这个更好的片子——肯定有提名。”

    是否得奖,现在还难以预测,因为有些冲奖热门片还在前期造势,并没有终剪版本可以观看,或者他们没有看到,而且是否得奖还有很多盘外因素,不全是影片质量决定。

    “最佳导演?这个只能是提名了,托尼的优点是冷静,弱点也是冷静,这一点在评奖上终究吃亏。”

    “最佳男主角?毫无疑问,丹尼尔肯定会有提名的,至于获奖,得看到时的情况。”

    “最佳女主角……”

    在之前几个奖项上,大家的意见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但到了珍妮弗这里,影评人们又吞吐起来了:珍妮弗.杰弗森的情况实在是太特殊,她身上又发生过太多次意外,以至于人们都不敢对她的问题做出预测了。

    “先不说提名概率,”德里克迟疑地说,“按照凯伦的戏份,她是应该报配角还是报主角呢?”

    “主角吧,从重要性来说是主角没错啊——”

    “可从出场时间来算,也可以是配角……”

    刚才还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几个影评人都卡壳了,几人面面相觑了一会,又转向了一直安静聆听的玛丽——珍妮弗打算怎么运作凯伦这个角色,这问题,也只有问她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影评狂赞

    每年的奥斯卡对于影人们有多重要,只看冲奖策略就知道了,有的冲奥片在拍摄完还没剪辑上映的时候,就会确定好冲奖路线,制片公司甚至会不惜工本,哪怕砸的钱已经超出了可能的利润,也还会撒钱举办各种冲奖酒宴,承包下剧组海外宣传的费用,比如说迪士尼,如果《迈克尔.克莱顿》落在他们手里,哪怕就是花出和成本一样多的宣发费用,迪士尼也是眼都不眨的,因为自从韦恩斯坦兄弟离开,米拉麦克斯把他们留下的项目逐渐运作完毕以后,他们在奥斯卡上就接近颗粒无收,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迪士尼也是很舍得砸钱,别说珍妮和丹尼尔这样的主演了,哪怕是影片里的新人演员,只要表演有亮点,经纪人又稍微给力点,都会很容易说动迪士尼出面联系媒体把他炒作起来,也是为影片增加一些话题和爆点。

    但对于《迈克尔.克莱顿》来说,事情就没这么美了,这部片子是时代华纳和大梦、乔治克鲁尼联合开发的,现在乔治方面已经属于坐等收钱的态度,想要多花一分钱让他们去为影片冲奖都不可能,当然这也很好理解。对于时代华纳来说,珍妮明显是迪士尼系,合作拍片,有钱大家一起赚是没问题,指望他们很有热情地为珍妮冲奖,甚至是为《迈克尔.克莱顿》冲奖,这都属于非分的想法,既然你珍妮弗在拍摄的时候话语权这么强,排挤走了主演不说,连最后终剪版都是在你的干涉下剪出来的,那在运营里你也要承担上相应的责任,没有说你又是独断专行,又是大拿利润,然后到冲奖的时候坐等华纳掏钱为你冲奖的事。简单地说,《迈克尔.克莱顿》并不是华纳的亲生子,所以也别指望华纳对它有多掏心掏肺了。

    而珍妮这边,对于今年的形式也是有个很清醒的判断:钱可以花在冲最佳影片上,也可以花在冲最佳男主角上,但花在为她冲奖上则希望不大,珍妮能拿个奥提就很不错了,而就她的判断,不论是报主还是报配,自己的这个奥提都是很稳当的。

    这并不是她太过自大,珍妮会做出如下的判断,第一是因为对影片质量,对自己的表演实力有信心,还有一点,她毕竟是创造了奥斯卡记录,一届包揽主配的人物,不管这个主配来得多离奇,多么巧合,最终拿到了是事实。奥斯卡的公信力从此也和她被捆绑在了一起,珍妮的实力受到越多的质疑,其实也就等于奥斯卡的公信力受到越大的损害,如果她从此就去演一些商业片,或者演技大砸锅,那么2006年的奥斯卡肯定会成为奥斯卡历史之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奥斯卡委员会也会很热心帮她背书,为她确认珍妮弗.杰弗森演技天才、演技派的地位,这样当年的意外最终也会变成传奇美谈。2007年的奥斯卡那是没有办法,珍妮根本没有冲奥片,今年她既然有了冲奥片,只要表现在水准之上,一个奥提肯定是跑不了的,更何况她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的确算得上是有进步,有突破,这一点她也能从制片组的人里得到肯定。

    但,奥提不等于是能拿奖,一般来说,除非演员有奇迹般的表现和逆天的运气,是无法在几年内连续得奖,甚至是蝉联的——就以汤姆.汉克斯为例,他在1993年的《费城故事》,极度政治正确,迎合了当时媒体和社会对于正视艾滋病、挑战艾滋病的需求,本人演技也是超凡脱俗,把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动人心魄,再加上当时他已经38岁,之前也有过《飞越未来》、《西雅图夜未眠》等重要作品,正位影帝实属水到渠成、名正言顺,谁知,1994年的《阿甘正传》又是一部神片,政治比《费城故事》还要正确,阿甘简直是美国梦、美国精神的代表,不但票房大卖、话题度满载,极度符合评委的胃口,而且汤姆挑战了阿甘这个轻度智障患者的角色,再度突破自己,贡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在神片、神角色的加持下,评委不把票给他才是不专业——这种大势压倒了一切,他也因此蝉联奥斯卡影帝,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演员。

    当然,蝉联、间隔很短地得奖在黄金年代,或者说奥斯卡刚设立的年代,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复制的成就,但考虑到好莱坞的高速发展,电影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公司越来越多,大制片厂时代一去不复返,暗箱手段对奥斯卡的影响越来越弱,要重复这样的奇迹难度会越来越高,从评委的心态来考虑,通常地说,同部门两个奥斯卡相隔很可能会在五年以上,在这五年之间,除非你本人做出奇迹般的突破,带来《阿甘正传》那样的神片,否则不管你表演再好,也就是拿个奥提的命,给你奥提已经是足够的肯定了,评委基于平衡心态,在投票决定奖项归属时是不可能会投你的。甚至对于一些运气不好的演员来说,这种心态还会是跨部门的,不管是主角、配角,拿到一个奥斯卡后,下一个你怎么都得多等个五六年的,不管你单片表现对于竞争者来说有多优异,只要评委综合考虑下来,觉得你的资历配不上两个奥斯卡,他们就是不会给你投票。

    按照珍妮的资历,《第五个莎莉》和《恶魔穿着prada》其实都是奥提水平,结果巧合之下居然双双得奖,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也知道,起码五年到十年内她也就只能多刷几个提名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到现在也就是两个奥斯卡,她的演技会比不上珍妮吗?连她都没有第三个,珍妮要再拿,起码等她拿到了第三个再说吧。倒是丹尼尔,他目前也就是一个奥斯卡,相对于他演技之神的口碑,以及阿瑟.米勒女婿的血统来说,一个似乎有些少了,而且那一个还是17年前《我的左脚》,珍妮感觉他来冲男主的希望还更大一些。

    既然是这么个情况,那么凯伦报女主的话,《迈克尔.克莱顿》冲最佳影片的声势会更雄壮一些,男女主角和最佳影片同时提名,如果还能捞个最佳导演的提名的话,那就是四大奖都有提名,这种声势营销《迈克尔.克莱顿》深度口碑片的形象是很有利的,如果它能拿到最佳影片候选者中相对最好的票房,那么中选最佳影片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又是奥奖评委们细微的心态了,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他们也是希望能兼顾商业性的,毕竟谁也不希望奥斯卡越做越小众,所以,在拿到提名以后,票房越高就越有利拿奖,再配合上媒体口碑,《迈克尔.克莱顿》冲击最佳影片的可能性不能说是十拿九稳,但起码也是可以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