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如今来了青州,有那许多家产养着,不需要苏常安这样一个废人四处奔波与人来往,她自然也就懒得再像从前那般敬着他。 既然他不愿意让她照顾,那正好,她还落得清闲。 于是自从搬来颍泉之后,苏家内院就时常有男子出入,而这些人大多是苏常安的人。 苏锦纹看了一眼,便没再理会,转头瞧见自家弟弟回来,没好气地道:“你还知道回来呢?一天到晚地见不着人,只知道在外面斗鸡走狗。不好好念书也不好好跟着管事学帐,马上就十三岁的人了半点长进都没有!” 苏盛炘刚才在外面把身上的银子输光了,本就心情不好,这会听了苏锦纹的话更是不耐烦,一把将她推开,道:“有管我的工夫还是回家管管你自己相公吧,别一天到晚地来娘家打秋风。” 苏锦纹被推得一趔趄,扶着墙才勉强站稳,听到他说自己打秋风,气的眼都红了,当即就想跟他理论。 可苏盛炘根本就不理会她,说完就大步离开了。 苏锦纹气得发抖,又不敢挺着大肚子去追他,只能恨恨地扫掉了廊下的一盆杜鹃。 ……………… 京城,将军府中一派热闹。 两个孩子转眼间已经周岁,今日举办周岁宴,宾客们齐聚一堂,笑着看两个小娃娃抓周。 秦昭当初决定让两个孩子跟着自己姓秦,楚毅想也没想地就答应了,他们二人自己没觉得这有什么,传出去后却着实让京城人又吃了一惊。 有人说秦昭狂妄,仗着楚毅对她的宠爱连孩子的姓氏都要抢过来。有人说楚毅被美色迷昏了头,自己的孩子不跟自己姓,竟随母性。 但也有人震惊过后感慨,这夫妻俩以退为进,着实聪明。 楚毅作为弘安帝的结义兄弟,已经备受恩宠,再进一步便随时可能背上功高震主的名声。 他的孩子若随了他姓,那便也是随了弘安帝的姓,随了皇室的姓。 即便是弘安帝不给他的孩子封王,仅仅是这两个孩子的姓氏和身份,就会让他们将来的处境很尴尬,尤其是那个男孩。 到时候他跟宫里的皇子们一起长大,姓氏也相同,若是有心人挑拨,只怕弘安帝就是心再宽也要生出芥蒂。 如今让这两个孩子随了母姓,从姓氏上就将他们和皇子公主区分开,看似是狂悖之举,其实是在保全他们,避免他们将来成为皇室的眼中钉rou中刺。 弘安帝起初得知这个消息时也很惊讶,没想到秦昭和楚毅如此果决,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私下里还玩笑着问过楚毅,是不是担心他将来忌惮他的孩子。 楚毅一本正经地回道:“臣跟着您出生入死,您亲眼看着臣一步步走到今天,都没有忌惮过臣,还放心将我留在身边,又怎会忌惮这么个生在京城,注定锦衣玉食长在金银窝里的小崽子?” “让他们随母姓是郡主的主意,她说臣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才走到今天这步,那两个孩子什么功劳都没有,凭什么坐享其成?好吃好喝地供养他们长大就不错了,若是让他们随了陛下的姓,只怕他们担不住这么厚重的福禄,反而折了寿数不好养活。” “臣觉得很有道理,便跟郡主一起定下了。只是姓氏虽定了,名字却还没想好。郡主想让丘老先生帮着定两个好名字,已经写信寄过去了,还没收到回信呢。” 弘安帝一听丘先生的名号,便将那两个孩子的事放到了一旁,问起楚毅可否让秦昭出面请丘老先生出山。 前朝亡国后,丘先生便带着几个得意门生隐世而居了。弘安帝虽早打探到了他的住处,却始终没能将人请来。 丘先生才学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他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若是他肯出山辅佐楚煊,对楚煊必然是有诸多助益的。 楚毅说回去跟郡主说一说,让她写封信去问问。弘安帝知道丘先生对秦昭颇为青睐,当初在前朝还亲自出面保过她,便忙将他放出了宫,让他回去找秦昭了。 后来丘先生回信,给两个孩子定了名字之余,回复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打算再入朝堂,但他也不想因自己而耽搁了几个学生的前途,若是学生们愿意,等他再教导一段日子后便会放他们下山。 今日秦昭孩子的周岁宴,丘先生的首徒便现了身,此刻正和宾客们围拢在一起,笑看着长桌上的两个小娃娃抓周。 兄妹俩一个叫秦和,一个叫秦稔,这会儿秦稔早已抓了一串漂亮的珠串在手里,秦和却睁着一双大眼睛坐在旁边,这看看那看看,就是什么都不抓。 最后秦稔又抓了个小小的金算盘,嫌手里的珠串碍事,便将那珠串丢到了哥哥身上。 众人哈哈大笑,让秦和将那珠串放下自己抓一个,谁知秦和却抓着这珠串不放了,一从他手里拿走他就嗷嗷哭。 楚毅对孩子抓什么无所谓,也不觉得男孩子抓到珠串有什么不好,便让下人将长桌撤了,自己一手抱一个,将两个孩子抱在怀里。 秦和秦稔显然已经习惯了父亲的怀抱,各自窝在一边安安静静地摆弄着手里新得的小玩意儿,不哭不闹。 宾客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两个小家伙儿,因孩子还小,夸不出什么花样来,无非是说长得可爱,看着就聪明。 有人将兄妹俩对比了一番,笑道:“虽是双胞胎,但女孩儿看着更像郡主,男孩儿看着更像将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