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嫁给反派王爷后[美食]在线阅读 - 第116页

第116页

    可是驾车的车夫,此时一回手,虞晚晚在春桃、夏荷的惊呼声中,就觉得脖颈一疼,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第48章 两心劫   她一定得自救(一更)……

    虞晚晚再醒来时, 发现自己是在一间黑屋子里。

    她睁大眼睛很长时间,才适应了屋中的黑暗。

    屋子很小, 门关得严严实实的,没有窗,只有一个小土炕,屋角放了一个净桶。

    屋子里满是酸臭的味道。而她正卧在土炕上的稻草上。

    虞晚晚从炕上坐直身子,活动了活动身子,她的手脚没有被绑起来,都没什么事。

    只是脖子有些疼。

    是那个马夫以手为刀, 砍在她脖子上,把她砍晕弄得。

    虞晚晚站起身,摩挲着走到门边,用力的推了推,纹丝不动。

    “有人吗?”虞晚晚拍着门大声的喊道:“救命啊!”

    “平北王妃!”脑后传来一道声音。

    虞晚晚吓得一激灵, 忙回头, 但乌漆墨黑的, 根本没有人。

    “你是谁?你在哪?”

    虞晚晚自穿越以后,对鬼神之说很是敬畏的。

    没看到人, 难道她现在是遇鬼了?

    “平北王妃, 你老实些, 若再敢大喊大叫,我们对你就不客气了!”

    虞晚晚听了这话, 吁了一口气, 抓她的还是人!

    虞晚晚又仔细的看了, 在斜对面的顶棚的墙角上,有一个圆洞,隐隐透进光来, 声音就是从圆洞里传过来的。

    “你们是谁?为什么抓我?你们若是要钱,我给你们钱,你们千万不要杀我。”

    虞晚晚心中肯定这些人是为了蔬菜大棚的事才抓她,但表面上还装出一幅可怜兮兮的害怕的模样。

    但对方显然觉得她即便表现出这样,还是不够的,继续恐吓:“王妃娘娘只要老老实实,按我们说得做就行了,否则即使不杀你,也会刮花你的脸,或脱了你的衣服把你扔到京城门口,或者给你下了药,把你卖到窑子里去!”

    虞晚晚忙用手捂住耳朵,哭喊的尖叫到:“不要、不要,我听话、我听话!”

    对方看了她崩溃模样,满意了,没了声音。

    虞晚晚又连叫了两声,见没人应答,才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泪。

    对方简直太下流了,她肯定,她如不按他们说得做,他们真的能干出给她下药的事。

    虞晚晚只能做回床上,屋里黑洞洞的,这样的黑会放大一个人心中的恐惧和焦虑的。

    虞晚晚把头埋在膝盖上,只能不断的告诉自己,江泠一定会来救她的,她一定会没事的。

    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虞晚晚就听门口传来脚步声。

    虞晚晚立刻绷直身子,她摸了摸,头上还剩一只金簪。

    她忙拔下来,抵在了咽喉处,若是对方为了蔬菜大棚,必不会让她死的,她只能拿自尽与对方讨价还价了。

    但出乎她意料的,没人进来,而是门上开了一扇小窗口,有人递进来一个托盘,瓮声瓮气道:“给你!”

    虞晚晚定睛看去,托盘上燃了一块极小的蜡头,能看到盘子上放了一碟一碗。

    饭?

    虞晚晚忙上前接了托盘,待要往外看,窗口啪的关上了。

    闻到了食物的香味,虞晚晚才觉得自己饿得不行了。

    借着蜡头的微光,虞晚晚看了,是一张馅饼和一小碗羊杂汤。

    虞晚晚拿起筷子,夹了馅饼,仔细的闻了闻,咬了一小口。

    她即便饿,也不敢多吃对方给的食物,因为怕里面真的会放什么药。

    但一点不吃也不行,她还得保持些体力。

    只是馅饼入口,她便一愣,忙仔细的看了看,又端起羊杂汤,用筷子搅了搅,喝了一小口。

    她现在肯定,这是“蒙古馅饼”和“蒙古羊杂汤”。

    蒙古馅饼与中原馅饼是有所不同的,它是以荞麦面制皮,羊和猪rou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的。成品皮薄金黄、状如小铜锣。

    而“蒙古羊杂汤”不是用羊的下水和边角料制汤,而是用的羊心、肝、肚、肠等,材料丰富,在蒙古是招待宾客的主菜。

    当然一般人是不可能分辨出来这些细微差别的,但是对虞晚晚来说,一口就能尝出来。

    再看手中的筷子,是乌木三镶银筷,这种筷子就是在乌木筷的顶端、中腰和下半截包上银子,故称“三镶”。虽华丽夺目,并不实用。一是分量过重,不如木筷、竹筷轻便;二是过于光滑,遇到光滑的食物就挟不起来,显得无能为力。

    一般穷人家用不起,富贵人家平时吃饭也不会用,只是年节时,拿来充门面。

    虞晚晚脑子飞快的转,小邓子失踪时,虞晚晚和江泠及陈邳之一起分析过情况。

    抓小邓子,证明对方是查出来小邓子是山庄大棚的负责人。是山庄出了jian细或是对方安插了人泄的密。

    但对方后来把小邓子放了,一是江泠这边追得紧,对方怕暴露了身份。二是最主要是小邓子只是按照她的指示做事,大棚真正的原理和建造方法,小邓子并不知道。

    他们在小邓子身上实在弄不出来东西,才把小邓子扔在京城外的野地里。

    这样也降低了江泠的警惕性,以为这事基本上就过去了。

    但她是大棚的实际的建造人,知道的人不超过五个,连这次江泠给皇帝上奏章说大棚的事情时,也只说是陈邳之从古书中发现此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