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775章

第775章

    很快,伴随着王守仁的命令下达,战场上面的骑兵们开始朝着东京都飞奔而去。

    荒野当中自然是没有什么事情好做的,东京都可是一座大城,打下了这里,他们的好日子就到了。

    肥后国都城这边可是让很多人一夜之间发了财,东京都一旦攻破,里面有的是银子,有的是倭国的美人,而这一切都是从一开始就被刘晋所默许的。

    他们是来倭国复仇的,怎么爽就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cao作,至于其它的一切都放之脑后,他们可不是那些只会喊仁义道德的文人,他们才不会顾忌那些东西。

    第505章 主动求和了

    兵库之津,张懋、刘晋的大军已经在这里休整了好几天,闲着没事,顺带着开始在兵库之津这里建港口、将碉堡、建房子什么的。

    嗯,这里可是一个好地方啊,天然的深水港湾,又是倭国的核心之地,经济中心,刘晋打算以后赖在这里不走了。

    咳咳,刘晋打算在这里向倭国租借一块土地,当然了,至于倭国租不租最终还是要靠拳头来说话,将倭国打服气了,自然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租下来。

    刘晋都已经规划好了,整个兵库之津一半的土地都在规划之中,将来在这里驻军、建港口,专门成为一个往返倭国、黄金洲的重要殖民据点。

    “张公啊,你看这个位置就很不错,在这里修建一个炮楼,足以覆盖整个兵库之津,不管是从陆上来的,还是从水上来的,在这里架上几十门火炮就足够了。”

    刘晋闲着没事,也是拉上了张懋,拿着望远镜对兵库之津进行规划,以后这里可就是大明掠夺倭国的桥头堡了,不好好规划下怎么行。

    “你小子的脑袋里面怎么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倭国人能够答应租界给我们吗?”

    张懋看了看刘晋,这小子鬼点子真多,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够想出来。

    “不答应也要答应,这刀都架在脖子上面了,他们能不答应?”

    刘晋笑了笑非常自信的说道。

    在兵库之津轻轻松松灭掉了幕府的五千大军,整个幕府一片哗然,犹如发生了超级大地震一般,在强大的明军面前,幕府的军队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原本指望着这五千大军能够阻挡明军一段时间,这样幕府就有时间可以从各地大名这里调集更多的大军过来。

    然而仅仅一天的时间,五千大军烟消云散,连上原元秀都一起死在这里,明军的兵锋直指京都和室町地区。

    然而这都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事情是各地大名竟然纷纷选择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响应幕府号召的大名寥寥无几。

    九州、四国就不用说了,这两个地方的大名根本就没有办法过来,因为明军已经封锁了整个濑户内海,濑户内海上面有明军的战舰巡视。

    而且他们也是不敢过来,九州岛上面大友家的覆灭,极大的震慑了九州、四国地区的大名,没有谁敢出兵,生怕到时候明军随手就将他们给灭了。

    中国地区这里,实力雄厚的大内家现在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破虏候杨云率领的大军在石见国这里休整一番之后,直接进逼大内家的核心周防国。

    至于尼子、毛利家那是吓的动都不敢动,据说尼子家这边为了讨好大明,甚至于都主动派人给明军送去了粮食。

    关东地区这边,众多的大名倒是比较齐心,联合出兵准备在东京都地区和王守仁的大军厮杀,想要重创王守仁的东路大军。

    真正响应幕府号召愿意出兵京都地区的只有关东、关西地区的大名,像赤松、今川、武田、千叶等等。

    这些地方因为离幕府控制核心的京都地区比较近,所以幕府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不敢不听幕府将军的命令。

    然而仅仅靠这些地方的大名出兵,这一家大名仅仅只有千人级别的兵力,顶多也就只能够派个几百人过来,凑在一起也还没有一万,想要对付京都地区的明军,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幕府最希望的还是九州、四国、中国、关东地区这些豪族能够出兵,这些地方的大名实力强大,兵力雄厚,而且野心勃勃,他们出兵能够借明军的手削弱他们。

    然而现在幕府的如意算盘却是算空了,只有周围的这些大名出兵。

    刘晋和张懋在兵库之津这里足足等了他们好几天的时间,至今都还没有进攻过来。

    “这样一个破地方,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大明有万里锦绣江山,要这样一个小小的港口有什么用。”

    听到刘晋的话,张懋微微摇头,有些搞不明白,刘晋为什么非要在倭国这里弄出一个什么租借出来。

    要什么样的地方大明没有?

    倭国这里有什么好的。

    “张公以后你就知道了,事先和你说,投资这里未来绝对赚钱,要投资就抓紧,别到时候后悔了怪我没提醒你。”

    刘晋笑了笑,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就是如此的自信,或者说是目空一切,什么都是大明好,大明的月亮都比其它地方的月亮更大、更圆。

    大明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除了大明之外的地方,那都是蛮夷之地,大明之外的人都是蛮夷,不通教化,不识礼教。

    刘晋有时候也不知道该说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不过想一想后世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似乎又觉得这也挺好的,至少民族的自信心和脊梁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