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页
“这也好办。她们便是回了夫家,绣出来的绣品,做出来的东西,咱们仍然可以收着代她们卖。这样她们即有了收入,看在银子的份上,夫家也不会再难为她们了。”迎春自有计较。 “现在快到年底了,霁月坊的帐已经算完了,你们需要多少银子?”张翠花见迎春想的很周全,自是要支持的。 迎春向张翠花摇了摇头:“在南城或是北城买铺子花不了几个钱,我自己存的还有些。” 夏金桂听了忙道:“从你说了之后,我每月的月例也都剩下了些,咱们一起买。” 夏太太听了心里那个宽慰呀,自己的闺女自己知道,原本是大手大脚的性子,每月不到月半月例都花得光光的。也不知道这事怎么让迎春知道了,很是跟闺女说了一番自己支撑家的不易,闺女花银子便不再那么不算计了。 听听,现在都能省下月例买铺子了。虽然还不知道铺子在哪里要花多少银子,却是闺女自己置下的头一份产业不是。 夏太太不抱自己的闺女,却把迎春搂到怀里:“好孩子,多亏你处处劝着你jiejie,日后伯母便把你jiejie交给你了,你看着她有什么不到的地方提着她些。”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张翠花看了夏太太一眼,见人看迎春的眼里是全心全意的依赖,只好心里不停的给自己做建设,自己想多了想多了,夏太太只是因为夏金桂没有姐妹,希望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相互扶持。 有了银子,买铺子并不是什么大事。尤其是在南、北城这样的地方,许多小铺子到年底都因经营不下去转手,所以李年没用两天,便替迎春在两地各看中了一处铺子。 迎春与夏金桂一起去看过,觉得两处地方都不错,价钱在她们看来又实在便宜,便都买了下来,让李年找人收拾去。两个铺子正好一处卖绣品,一处卖筐蓝,免得放在一处卖不方便。 陈嬷嬷从庄子里挑了六个口齿伶俐、长得周正的女人,送到霁月坊学了几日该如何待客,绣品铺子与筐蓝铺子便要开张了。 对自己的第一处产业,夏金桂十分重视,想了好几个名字出来,最后自己都不知道选哪一个了。迎春不得不再次发挥决断作用,绣品铺子定名明月绣铺,筐蓝铺子定名巧葛坊。 每个铺子里有三个女人守着,东西都是定好的价,照着价卖便好,并不累人。没有人来铺子买东西的时候,女人们还能继续绣东西、编东西,也不浪费时间。 本以为南北城穷人多,实用性好的巧葛坊生意应该比明月绣铺好才是,可是三日下来算帐才发现,明月绣铺赚的银子竟是巧葛坊的三倍还多。 说来明月绣铺的本钱就比巧葛坊大,迎春与夏金桂都做好这个铺子不赔不赚的准备。不想随着年关到来,便是穷人家的女儿们,也想着打扮一下自己,这才让铺子赚了钱。 这可完全出乎迎春等人的预料,庄子里编筐蓝的女人们更是坐不住了,都想着是不是自己也学学绣花——拿到铺子里卖的东西,每件都会分给制做者银子,看到自己得的银子比别人少,自然想也做多得的那个。 看着苦恼的闺女,张翠花不得不提醒她:“你且想想,平日里你们装东西,是不是也用得上小筐、小蓝子?” 夏金桂还有些茫然,迎春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对呀,那筐、蓝也不见得越大越好。做得小巧些,装上些细巧的花、朵,看着也是养眼的,买的人可不就多了。” “现在哪儿有什么花朵去装?”夏金桂觉得迎春异想天开了。 迎春冲着她一笑:“你忘了咱们那铺子叫什么名字了?” 夏金桂觉得自己终于能占一回上风:“叫巧葛坊,还能叫什么?” 迎春还是看着她笑:“正是要从这个巧字下手呢。” 夏金桂听迎春说“巧”字,一下子想起小时候张翠花为了哄她跟迎春,带着她们一起用布做绢花的事儿来,一拍自己的脑门:“我怎么没想到呢。” 迎春笑着拉下她还停在脑门上的手:“跟你说了,咱们一年大二年小的,不能再做这样的动作。”让人看到觉得粗鲁怎么办。 夏金桂嘿嘿一笑,还好意思冲着张翠花吐下小舌头:“孙婶婶,别和我母亲说好不好。” 张翠花无奈的点了点夏金桂光洁的额头:“在家里还罢了,在外头可真不能这样。”说的夏金桂连连点头,至于改还是不改,只有天知道。 接下来的几天,迎春两个便忙碌起来,她们把陈嬷嬷从庄子里叫回来,将让人把筐蓝都编得小巧些,再配上绢花的主意说给她听。 陈嬷嬷听了直摆手:“好我的姑娘们,那绫呀、绢呀、绸呀,都是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哪能这么糟蹋。” 第112章 陈嬷嬷的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时代的百姓, 能穿得起细布的已经算是富裕人家, 平日里不是进铺子, 绸缎之类见都见不到,哪儿舍得拿来做绢花? 就连陈嬷嬷这个服侍过迎春六年, 也算是见过好东西的人, 听说要用好料子做绢花还是这个反应,谁知道这些东西拿到庄子上的时候, 那些从来没见过的女人们,是不是敢动手裁剪呢? “其实姑娘们有好些衣裳, 没上身两回便小了, 又不好给人,只好白在库房里放着。”云淡见自家姑娘犯愁,说出了自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