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永世帝唐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六 十章:既敬且畏

第二百六 十章:既敬且畏

    在想到“治世能臣”这个词的同时,裴氏六人心中同时泛起怪异的情绪。

    无论在正史、信史和野史中还是他们族里的记载中,那些被他们引以为傲的先祖们,还没有一个人能在殷清风这个年龄达到他所取得的成就。

    裴氏是一个支房多子弟众的家族,凡是能在仕途中获得族中支持的,唯有嫡系嫡子。而,殷清风现在的成就,既不依靠族中,身份还是庶子,偏偏还未及冠。

    他们当中,裴寂对殷清风了解最多。

    他一直以为殷清风只是在李世民的授意下行事的,但现在他发现他错了。李世民那么一个有野心的人,不可能在还没有践祚的情况下就先把自己约束起来。

    如果这一切的想法都是殷清风自己的,该怎么形容他的才能呢?显然,一个治世能臣还不足以。

    裴寂在刚才介绍殷清风时,先介绍他出身家族的郡望,除了是一种交际礼仪外,主要还是宣示他出身家族的地位。人们可以凭借这个郡望去判断这个家族的影响力。

    如果要仔细介绍他,皇孙之师依然要排在最前面。比较太子之师和皇孙之师的影响,各有各的优势,但无疑皇孙之师的潜力最大、影响力最长久。

    接下来,是从五品的帝婿。帝王越强势,帝婿越显赫。

    依照惯例,在皇室的联姻中,给公主们挑选驸马和给太子挑选太子妃,向来都是谨慎的。这些联姻的家族的势力一定是最强的。而且,驸马所在的家族的地位向来要高于太子妃和王妃的妻族。

    如果不算出身的家族,单以个人而言,殷清风将来的驸马第,将是皇室之外的第一宅第。以后,凡是想要与皇室搭上关系的人,就必然要先去拜访他的宅第。

    排第三的,是永业集团的掌控者。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商贾,聚敛天才半财的永业集团,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无数人,这其中,包括各个世家们。

    很多人在猜测,永业集团是属于李世民还是属于殷清风的。但那些猜测的人也知道,只要等到殷清风与襄城郡主成亲了,再多的觊觎者也要掂量一下李世民的力量。

    从三品的开国淮阳侯排第四,这是殷清风在李唐的封爵系统里位置。十六岁,又非因荫封而获得侯爵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三十年内,他铁定升为从一品的国公。

    郧国公之子的身份最轻微,没有吴国公的义弟重要,也没有宿国公姻亲的身份重要除非郧国公身居高位。

    遍数长安城内年轻一代,有这么多头衔加身的,唯有殷清风一人。他前四个头衔中随便一个,都足以得到世人的尊敬,更何况是叠加在一起。

    原先,裴氏六人是以李世民代表的身份来接待殷清风的,一番交谈下来,他们才知道他们以前对殷清风有太多的忽视了。

    仔细分析殷清风刚才的两个谏议。

    首先,皇室将获得仁政的评价,第二,官职显赫者将不再担心来自帝王的无名怒火而专心与其他家族角力第三,增设一个权力极重的检察院,就意味着多了许多重要的官职。只要坐上去,就会带来无数的利益。

    以往,刑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就像被追封为司空司马一样,向来是用来赏赐给某个勋贵的,在朝堂中的权势远没有民部、吏部那么重要。

    但现在不同了,工部忙着修路修渠,刑部也升到与三省同等的位置。现在进入工部,捞取钱财只是末端,获得政绩才是主要的而进入刑院,则是真正的加官进爵。

    三省六部变成六省五部?听起来有些怪异,但谁还在意这个啊。现在重要的是,先和其他家族沟通,然后将这两件事落实以及确定各家族在刑院和检察院的位置。

    裴氏六人越想,心中越火热。本来是想打探一下李世民的意图,也好做下一步的打算。现在不但不用担心是否把家族迁到长安来的问题,还意外得到了这样的收获。

    这个殷氏子不能错过!

    既然要交好他,他们能做的,也唯有联姻了。可是,五支五房中由哪一支来联姻呢?看来,唯有先组成京兆堂,然后以裴氏京兆堂嫡女的身份与他联姻才可以!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殷清风的两个谏议能否被李世民认可。若是不能,还是空谈一场。

    裴氏六人压下结交殷清风的热切,以及不用为家族担忧的兴奋,由裴寂说道:“清风的谏议自然是极好的,但想要说服太子不知清风可代为说项一二?”

    凭着殷清风在李世民面前的受宠程度,殷清风自己都不去找李世民谈刚才的谏议,而是想通过他们之口提出来,可见殷清风也知道这里的难度有多大。所以,裴寂这么说也是想试探一下殷清风的意图。是真想达成这两个谏议,还是想陷害他们。

    殷清风说道:“难道诸位亲长打算亲自去劝谏太子?”

    他假装很诧异的样子。

    裴寂等人当然想当这个出头鸟啊。

    搬迁至长安并组成京兆堂或许不急,改动三省六部制或许也不急,但株连四族却必须赶紧商议出来,然后挟众人之力向李世民提出来的。

    这件事如果由裴氏来牵头,将在其他家族中获得多大的恩情啊!

    只要株连四族的律法落实了,凭着这个声望,他们接下来再出面召集其他家族商议改动治政结构的问题。

    而这一次,不管成与不成,河东裴氏或者京兆裴氏的声望将达到了顶峰!受惠的其他家族将会在未来的五十年内,对裴氏做出难以想象的回报!

    就凭这两点,再难也要做的!这个出头鸟他们当定了!

    不过,裴寂还是问道:“难道清风有更好的谏议?”

    殷清风道:“增设一个立法院如何?这个立法院专门制定新的律法和修改旧的律法。”

    中国古代的法典基本上都是由皇帝指定的若干位大臣编纂的,没有专门的立法机构。

    这些编撰者们将以前的法典找出来,然后结合皇帝的指导意见,再花费一段时间就算完事儿了。等以后哪个皇帝为了凸显政绩,才会再让人编订新法。

    他刚才将执法机关单列出来,又提出一个立法院,明显就是奔着三权分立去的。

    他也清楚,三权分立并不能完全有效制约皇帝的权力和行政权,更不是制约这些权力的唯一途径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很好地解决权力缺乏有效制约的问题。

    但,权利分散总比权利集中要好得多。

    在封建制度下,皇帝的权利的确很大,但他们也要防备臣子造反。王莽、杨坚等人就是例子。

    从皇帝的角度去看,权力部门越多权力就越难向一个人的手里集中从臣子的角度去看,权力部门越多他们对抗皇权的势力就越大。这么看起来,好像皇权很吃亏。

    殷清风当然不会把皇权削弱得失去平衡了。

    今天,他诱使裴寂等人提出三权分立的设想,他们当然是甘心情愿去做了。只要这事儿成了,他再反过来到李世民那边回过头来压制他们。这样反反复复中,一个全新的政治架构就会慢慢形成了。

    以前,他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去和李世民说起,因为他有一个白胡子老神仙当借口。但是经过这么多天的反思后,他发现这么做的弊端太多。

    他的想法通过李世民去落实,就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而这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永远也跟不上他的思维这其中也包括李世民的。所以,整个改革过程中,他不一定始终能得到李世民的支持,而李世民也不一定始终能获得臣子们的支持。

    于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就会很艰难,也很漫长。

    如果换一种形式:臣子的“下”和“皇帝的“上”就某个事情同时提出改制呢,会不会好一些?

    就像跑步一样,不能只迈动两条腿而胳膊不摆动。

    以今天这三权分立的设想为例。

    按照原先的做法,他要先向李世民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李世民要考虑是否需要这么做,然后再拿去与心腹商量,最后再拿到朝堂上与诸臣讨论。

    就算这个想法落实了,但主动与被动永远不一样。

    李世民若是始终处于主动方,就会无限膨胀而诸臣始终处于被动方,面对皇权就始终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历史已经证明,强势的皇帝对一个国家来说,只能带来灾难。譬如秦始皇、譬如汉武帝、譬如隋炀帝。

    封建制度的国家想要长久的存在,皇权与臣权一定要达到平衡的状态。即使在某个时期一方压倒另一方,也要有一个机制把两者重新拉回到一个平衡状态。

    如何建立一个这样的机制,才是殷清风最想做的事情。

    在现代,他既不是体制内的人,也对那一套不感兴趣。但现在他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就要全力去做好。

    而今天,就是一个尝试的机会。

    裴氏为了达成他们的诉求,就会配合他提出三权分立的设想。这个过程中,裴氏要联合许多人。这么多人主动去参与,就会有热情有积极性。

    他们也想青史留名,而不想看到史书中所有伟大的成果都出自皇帝之手。

    于是,他们就不会抵触一条又一条的改制因为,他们是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今天,他可以利用裴氏来提出三权分立,明天可以借助程咬金提出军队改制,后天,可以找上殷氏颜氏提出教育改革所有的人都要动起来!

    “立法院?苍天”

    即使裴氏六人对殷清风的评价很高了,但殷清风屡屡要改动治政结构真的让他们太难以接受了。

    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单独的立法院的出现有多大深远的意义,但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立法院的好处。

    只要李世民同意了,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常设机构。而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就是确立保障臣权的株连四族和限制皇权的六省五部制,不对,是七省五部制这两项律法。

    只要这两项律法又通过了,不但立法院的地位足够高,而且,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制定类似保障臣权和限制皇权的律法?

    真是太美妙了这个立法院必须要增设!

    裴氏六人越想越激动。他们认为难以解决的事情,竟然被殷清风三言两语就化解了,而且还是那种无懈可击的办法。

    “无懈可击?环环相扣?嘶”

    先奏请提议增设立法院,然后以立法院的名义提出修改连坐法和改动治政结构,再然后,裴氏就可以无忧无虑的搬迁到长安来

    这个过程中,裴氏不但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得到了一个每年千万贯收益的产业,以及其他家族的感激

    这小子还是人吗

    就算裴参那种不热衷朝事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更别说裴弘策、裴寂、裴世矩等人了。

    “这样的人,必须要支持裴氏!”

    就像裴寂、就像南来吴裴整个支系,河东裴氏看起来庞大又显赫,但以钱财论,以凝聚力论,裴氏的确比不了其他四门姓。

    现在,殷清风一个京兆堂的提议,就能将裴氏的力量增加几倍,这是何等的才能?太年轻了!才能太惊人了!这样的人,不但要敬还要畏!

    看看,武士彟那老货,只不过有过商贾的经历,就被殷清风拉过去了。现在的武士彟,谁不巴结?而那老货也乖巧,直接辞官不做不说,还把子孙到殷清风身边求学,另外再送一女为妾。

    原先他们还嘲笑李世民和武士彟这个做法呢,现在看来,他们才是有远见的人啊

    不行不行,裴氏不但不能落后,还要做的比武士彟更好!

    选嫡子去求学!选嫡女去做妾!还要还要什么?能做什么?对了,殷清栿不是没成亲吗?他那同是庶女的胞妹不是也还没定亲吗?裴氏不缺俊才也不缺美眷!

    这事儿不能等!

    把裴敏叫来,把族女都叫来,一定要抢在前面!

    只几个眼神的传递,裴氏六人无声中就达成了一致。

    裴弘策笑呵呵的说道:“玄真啊清风还是少年,也难为他陪着咱们说这些无趣的话。你赶紧让人开宴,少年郎嘛,当歌舞娱之,珍馐食之。”

    裴寂笑容满面的自责了一句后,对殷清风说道:“清风,随老夫等人去吧,今日可是特意为清风准备了醇酒佳肴,到时候你可要一醉方休啊”

    “喝酒”

    殷清风心里不由得哆嗦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