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龙啸大明在线阅读 - 第333节

第333节

    十七军是驻守恩施-荆州一线,夔州、黔江两路的川军都威逼到了他的防区,因此李元胤也各军当中,倍感川军的压力。

    这时杨武丞道:“进取南阳之地,我看只要两个军就各够了,剩下两个军,留守两湖地区,能不能抵挡得住吴三桂的进攻呢?”

    十三军的军长黄向东道:“听说现在吴三桂在川中号称拥兵二十万,虽然夸大了一些,但十五六万总会有的,如果用来进攻我们,出动的人马不会少于十万,两个军的兵力虽然不算少,但要防守的区域太广了,恐怕兵力会分散得很厉害?”

    第八军的军长黄庆文连连摇头,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防守呢?难道就不会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进攻四川,迫使吴三桂撤军吗?”

    杨武丞道:“依我看这次虽然吴三桂出兵逼近鄂西地区,不过是作出一个姿态,最多也只会对湖北发动几次中小规模的进攻,全面进攻的可能性不大。吴三桂比谁都要狡猾,绝不会轻易来进攻湖北,因此我看有两个军驻守两湖,应该是足够了。”

    李牟摇了摇头,道:“这样把希望寄托在‘敌军不会…’,太冒险了,万一吴三桂真的会全面进攻湖北呢?谁敢说就绝対没有这种可能性。”

    李汉军道:“那么统战部的命令怎么办?”

    李牟道:“我们可以将情况如实向南京反应,请求给湖广増派兵力,然后再出兵,现在吴三桂出兵是事实,统战部应该是能够理解的。”

    杨武丞道:“等増派的兵力到达湖北,至少要一个月,会不会拖得太久了,不要忘了我们这一次作战,还有一个重要的目地,就是配合山东那边作战,如果再拖一个月,这个目地恐怕就达不到了。”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李定国终于发言,道:“我看可以双管齐下,一面向统战部反应,请求増派兵力,一面也可以出兵进攻南阳。就目前川军的情况来看,留下两个军驻守两湖是绰绰有余了,如果吴三桂再出大军,我们的援军也差不多就到了。而且我们也不用守住全境,只要分守住几个重要的城市,等吴三桂真的进攻过来,只要守住几个耍点,那么是我们的援军晚几天,也足坚守到援军赶来,就算丢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也不会影响大局,只要援军来了,或是我们攻占了南阳府,就可以立刻回兵救援,把川军赶走,返样一来,也就不会耽误时间,一举两得。”

    其他人听了,也都认为李定国这个办法很好,因此也决定按统战部的要求,首先出击进攻南阳。同时也立刻给南京统战部发文,要求增派兵力。

    而这一次出兵的分工是,由司令员李定国,参谋长李牟率领第六、八两个军,另加一个特种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共计约六万二千兵力,进攻南阳。而副司令员杨武丞留守,率领十三、十七军的剩余兵力,守卫两湖地区,由十三军十九师驻守勋阳,拒敌兴安的川军。二十八旅驻守夷陵,拒敌夔州的川军,十七军六旅驻守恩施,拒敌潜江川军,十七旅驻守湖南辰州,特种兵师和骑兵师的剩余兵力为总预备队。

    同时李定国又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首先措辞严厉的质问吴三桂,两湖和四川近年以来,一直各守强界,相安无事,何况中华军是以抗清为已任,并未以吴三桂为敌,而这次吴三桂无故增兵边境,威逼湖北,莫非是想与中华军一战吗?随后又警告吴三桂,现在他是出兵救援清廷,如果中华军调转枪口,对四川用兵,清廷又是否会援救四川呢?因此何去何从,还想吴三桂三思而行。

    吴三桂接信之后,也陷入沉思中,他心里当然清楚,前面的一大堆都是废话,中华军不是与自己为敌,那是因为清廷还没完,一但清廷灭亡,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但后面的一但中华军进攻四川,清廷会不会来救援自己,以前吴三桂到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清廷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来缓过这一口气,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清廷能够有个二三年时间,平定内乱,制造火器、练好新军,积草屯粮,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和南京争雄的,当然真要是那样,南京会不会容清廷从容发展,会不会再弄几个北京暴乱的事情,那又另当别论了。

    因此如果现在中华军改变目标,把枪口对准四川,恐怕是清廷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要说吴三桂不怕中华军,绝对是假话,吴三桂本身和中华军交过手,这几年的战绩也摆在那里,如果清廷对中华军还能顶一阵,但中华军全力进攻四川,吴三桂绝对是完了,而清廷就箅是救援四川,估计也不会比自己现在做的好多少,指望发举国之兵,绝不可能。

    想到这里,吴三桂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自己这次不会是引火上身吧。

    但问题是清廷真的完了,自己同样也难幸免,那么自己应该怎么办呢?该不该救援清廷呢?这一下吴三桂可真是左右为难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十八章 邓州之战(一)

    湖广军区发动的南阳战役,是在五月十日开始的。而首先进攻的地点,就是邓州。

    经过李定国、李牟和第六、八军军部成员商议之后,李定国认为:现在南阳的清军分为耿仲明和石延柱两部,分别驻守宛西、宛东。而驻守宛东的石延柱部中,有神兵营的部队,通过第一次山东战役,李定国也得知,清廷训练的这六支新军,确实在相当的战斗力,由其是在防御战中,颇有几分中华军的精髄。曾给山东军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损失。

    而这一次湖广军区进攻南阳,和山东战场不同,兵力本来就少于清军,因此决不能与清军硬碰硬,冒然去强攻神兵营驻守的城池,而是要充份调动清军,在局部战场,集中优势兵力,争取先在运动中逐步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夺取地方。

    邓州位于南阳府西南部,湍水南岸,是联结南阳、襄阳的战略要地,因此首先进攻邓州,不仅可以直接危胁到南阳城,同时还能调动清军的兵力,迫使宛东的清军赶来救援邓州,将神兵营调出城来,而中华军正好可以施行围城打援,从中寻找战机,与清军在野外进行决战,歼灭清军的有生力量。

    于是众人最终决定,中华军将兵分两路,由李牟率领第八军,加上第六军十六旅,共计约三万六千兵力,由光化(今老河口市)出兵,进攻邓州;李定国率领第六军九师、十八师,己及特种兵团和骑兵团,由襄阳出兵,在邓州东南方一带潜伏,准备打击清军援救邓州的人马。

    作战计划制定好之后,李定国和李牟也立刻分兵进军。

    驻守邓州的是耿仲明的部将徐得功、连得成,共有一万五千人马,兵力虽然不少,但只有火铳六百余支,火炮只有十二门,而且全是小炮。不过邓州是湖北、河南边境的战略要地,正好位于从襄阳到南阳的官道中间位置,因此耿仲明也十分重视对邓州的防守,在南阳上任之后,也一直在加强邓州的阪御,将邓州四面的护城河加宽、加深,并且加固城墙,又准备了大量石块、滚木、火油等守城器俱,弥补火器不足。

    不过总体来看,邓州的防御方式,还是属于传统冷兵器时代的防守战术。这一方面是因为耿仲眀和中华军交手的机会并不多,虽然知道中华军的战斗力强,但对中华军的战术并没有太深的认识,而另一方面清廷对耿仲明也颇为顾忌,在训练新军的时候,对中华军的战术理解,分柝,也都有意背着耿仲明。因此耿仲眀也只能在传统战法的范围内来加强对邓州的防御。

    李牟率令第八军到达邓州之后,由于清军釆用驻城而守的防守战术,因此城外的阵地也被中华军十分轻易占领,于是李牟立刻下令,以十六旅、二十二旅布于城南,采取白天在城外往返游动、夜晚广燃火光的办法,迷惑守军;而主攻部队第十师、十五师分从城东、城西两面,对邓州实施钳形攻击。

    而徐得功、连得成两人在邓州城里驻守,根本就不敢出战,只是一面组织兵力,加强城防,准备迎战中华军,一面也赶忙派人,向南阳的耿仲明求救,请耿仲明速发援军,否则邓州难保。

    第十师、十五师进入进攻位置之后,立刻架起火炮,对邓州的城头展开了猛烈的轰击,而且其他的步兵也轮流上前,使用步枪向城头开火射击,顿时将邓州的守军打得全部都躲在城垛口下,不敢抬头。不过由于邓州四周均有面宽水深的护城河掩护,因此在最初的几天时间里,都在填埋护城河,为发动攻城战做着准备。

    在火炮的掩护下,工程兵们将一车一车的砂土运到护城河边投入,虽然凊军想要阻拦,但中华军的火力实在太猛,清军根本就无法露头,清军也试着两次杀出邓州城,想驱赶填埋护城河的工程兵,但刚一出城,就立刻遭到了中华军的迎头痛去,结果立刻就被打退回邓州城里去了,因此也只能眼睁睁的看法护城河被一点一点的填埋,但也无能为力。

    邓州的护城河虽宽,但中华军并非是要将护城河全部填满,只需要填出几条道路来就可以了,而且又没有清军的干挠,因此填河工程进行得十分顺利,只用了三天的时间,邓州东城的护城河被填出了十条通道,西城也被填出了八条,被清军寄于厚望的护城河,仅仅只阻挡住了中华军三天的时间。

    就在邓州城的守将徐得功、连得成感觉到失望的时候,清军的援军,终于赶来了。但赶来救援邓州的,即不是南阳的耿仲明部,也不是宛东的石延柱,而是驻守新野的左梦庚。

    其实耿仲明早就收到了徐得功、连得成发来的告急,邓州离南阳的距离还不到一百里,按说三天时间,援军早就该到了。但耿仲明深知中华军的厉害,而现在南阳城里只有二万五六千人马,火铳兵还不足一千人,当然不敢独自一人来救援邓州,因此又马上写信给驻守唐县的石延柱,请他调神兵营出击,和自己合兵,救援邓州。

    但神兵营是石廷柱手里最重要的一张王牌,石廷柱当然不可能轻易的打出去,而且宛西地区是耿仲明的防区,他凭什么非要求自己出兵相救呢?同时石廷柱也想让耿仲明先去和中华军拼上几阵,就算是中华军赢了,兵力也会受到一些损失,到那时自己再率领神兵营,出兵西援,这样取胜的把握也就大得多了。

    当然石廷柱的这一番打算不能告诉耿仲明,于是派人回报耿仲眀,称自己会立刻带领神兵营西进,赶来救援邓州,但神兵营现在驻守在泌阳,离邓州近三百里的路程,而且随行又有大量的火炮,行动难以快速,而救兵如救火,因此请耿仲明先行出兵,救援邓州,自己将尽快赶到战场来。

    其实石廷柱所说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神兵营离邓州远,带着大量的火炮确实也难走快,但耿仲明还是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来,石廷柱分明是在推托,因为他并没有确定自己赶到邓州的日期,也就是说石廷柱赶来救援邓州的时间,十天八天也算,一月二月也行。分明就是要让耿仲明先去和中华军火并。

    因此耿仲明心里也十分恼火,没有石廷柱的援军,他当然不敢轻易出兵,但驻守邓州的,是自巳嫡系人马,又不能不去救援,耿仲明也是左右为难,后来他到是想出来一个办法,下令驻守新野的左梦庚,让他出兵救援邓州,并且规定三天之内,左梦庚必须率军,到达邓州,否则将以军法处置。

    接到了耿仲明的命令之后,左梦庚也觉得头皮发涨,虽然左梦庚的部队是直接听命于清廷,但现在却是受耿仲明节制,因此从理论上说,耿仲明确实有资格下令,调动他的军队。

    当然如果从理论上说,石廷柱也是应该听命于耿仲明的,但石廷明就敢有意拖延,耿仲明瞪眼就那他没咒念。但左梦庚就不同,他本来就是南明的降将,在清廷属于没有任何势力的杂牌军那一种,当然没有石廷柱那种资坐,虽然说如果自己故意拖延,耿仲明未必敢真的杀他,但如果邓州失守,耿仲眀完全可以将过失推到自己的身上来,到了北京,自己也难免会受牵连。

    当年在南眀的时候,左良玉率军东犯南京,号称拥兵八十万,虽然是夸大其词,但实际也有十五六万人马。而在左良玉死后,有一份部将领拥立左梦庚继位,但左梦庚的才能威望,远不能与左良玉相比,又被黄得功击败,因此人马失散不少,在左梦庚降清的时候,人马己不足十万。

    在左梦庚降清之后,并没有受到清廷的重用,基本都是驻守在第二线,付责催运粮草物资,驻守地方的任务,相反是部将金声桓、郝效忠、李国英、王得仁、卢光祖、田雄、徐勇、郝效忠等人都被清廷提拔起来,各领一军,结果左军就这样被众人瓜分,还跟着左梦庚的,只有数千人马。

    好在是左梦庚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不是自己所能抗争的,因此也任凭清廷支解左军,毫无怨言,同时也尽心竭力的为其他南征的清军催运粮草物资等,到也是任劳任怨。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以来,左梦庚虽然没立什么大功,但也没经什么大败,而且累积小功,居然还升到了总兵的位置,而清廷对左梦庚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认为他还算比较可能,而且这时又正是用人之时,于是又重新启用了左梦庚,驻守南阳。

    但左梦庚的部队在清廷毕竟只能算是杂牌军,因此耿仲明调不动别人,但调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此尽管左梦庚心里不愿意,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立刻帯领着自己的本部人马,从新野出发,赶去救援邓州。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十九章 邓州之战(二)

    新野离邓州只有五十里的距离,如果走得快,半天就能到达,但左梦从新野出发之后,走得小心翼翼,因此一上午的时间,才走出了不到三十里的路程,到达的地点叫做桑庄。

    于是左梦庚下令全军,就在这里休息吃饭,然后在接着赶路。

    虽然说左梦庚部的军队走得不快,但从早上天刚发亮开始,清军就从新野县城里出发,走了一个上午,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不累,也都已经饿了,加上现在正是五月中旬的时节,虽然现在还在小冰河期间,但依然热不可当,因此清兵们一个个满身大汗、饥肠辘辘,都巴不得能够停下来歇一歇,听到左梦庚下令之后,也都纷纷停了下来,而火头兵们找地方挖土堆灶,支起大锅,准备做饭。

    而其他的清兵都纷纷找到树荫的地方,或坐或卧,还有不少人摘盔御甲,赤着上身,好凉快凉快。因为左梦庚部的清军本来就是杂牌军,训练水平和军纪当然不能和正规的清军相比,行军的时候还能保持着一定的秩序,但歇下来之后,便是一盘散沙了。

    不一会儿,每一个大锅里都冒出来腾腾的热气,整个空气里也充满食物的香气,虽然食物都是用粗粮混上野莱制成,但在饥饿的人眼中,依然充份了吸引力,因此躲在树荫下在休息的清兵也纷纷走到大锅边,领取自己的一份食物。在每一个大锅边,都乱嘈嘈的围了一大圈人。

    左梦庚当然不会去和一般的士兵抢饭吃,他的食物自有人为他单独另做,这时也送到了左梦庚,同时还有两个莱、一壶酒,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也比一般士兵吃的要好得多。

    左梦庚拿起筷子,刚要吃的时候,只听一阵马蹄激踏大地的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左梦庚寻声看去,只见从西南方向,杀过来一队骑兵,一色都是半圆头盔、铁锁背心,内衬绿色军服,离清军驻扎的地方己不足两百步了,虽然左梦庚没有和中华军交战过,但对这一套装束可并不会觉得陌生。心里也不禁大吃一惊,中华军在这里伏击自己吗?同时也有不少清兵也发现有中华军的骑兵向自己冲杀过来,也都不由乱了起来。

    新野县是离邓州最近的清军踞点,当然也是中华军重点防范的对像,因此左梦庚的军队一出新野县,就被中华军的探子发现,立刻飞报给李定国。而桑庄是从新野到邓州的必经之路,于是李定国也马上做出决定,就在桑庄伏击左梦庚部的清军。

    但新野离邓州实在太近了,而且清军已经动身上路,因此李定国也怕各路部队不能抢在清军到达之前,先赶到伏击的阵地,于是也派出骑兵团,率先赶到桑庄附近,如果清军来得快,就由伏击作战改为袭击战,由骑兵团先对左梦庚部的清军发动攻击,其他部队再随后赶来参战。

    骑兵团是在上午十时左右赶到桑庄,这时清军根就没有到达,等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之后,其他路部队也都到达桑庄附近,各自埋伏下来。而又等了近一个小时,清军才算到达桑庄,并且在这里休息吃饭。而李定国也决定,等清军做好饭之后,再发动进攻,因为这时才是清军最松懈的时候。

    其实这时中华军己将清军全面包围,根本就不用骑兵出击,但骑兵团已经出动了,总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因此李定国也决定,让骑兵团发动第一轮的进攻,其他各部队再随后跟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一战中华军基本是赢定了。

    但骑兵的速度可不比步兵,两百步的距离在战马的冲刺之下,也就是十几秒的事,更何况在距离清军还有三四十步的距离时,攻击就开式了。中华军的每名骑兵都配有三支火枪:两支前装短铳枪,一支后装式长管步枪。弹药都是战前填装了好。不过射程比步军的火枪短,在五十到六十米之间。在战斗的时候,一般首先使用两支前装短铳枪,而后装式长管步枪则留在追击,或是其他时候使用。

    因此冲到射程之内的中华军骑兵纷纷开枪射击,而这时绝大部份清兵正围着大锅领取自巳的食物,人员十分密集,射击的的命中率极高,清兵被打得纷纷倒地,还有不少士兵都在埋头打饭,跟本还没明白是怎么一会事,就糊呈糊涂的中弹毙命。

    而其他的清兵纷纷四散逃跑,众人你争我抢,互相推搡,有不少煮饭的大锅都被打翻,还有几名士兵不知怎么,被推倒在大锅里,烫得惨叫不止。整个场面十分混乱。

    射击完毕的中华军士兵拔出马刀,追逐砍杀着四散奔逃的清兵,刀光闪闪,清兵的人头、手臂等肢体部位也都随着挥动的马刀,四散飞舞。而这时清兵正是吃饭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任何战斗的准备,别说是盔甲武器,有不少人还光着膀子,那什么抵挡中华军的攻击。只有少数士兵将吃饭的瓷碗扔向骑兵,算是清军少有的抵抗了。

    一时间枪声、杀声、惨叫声、嘶吼声不断,清兵有人被火枪打死、有人被砍死,有人被战马践踏而死,也有人死于自乙的推cao争抢之中。

    左梦庚所在的地方,是在全军驻扎的中间地飞,并不是中华军发动攻击的位置,因此他还能够放下饭碗、披挂上马,拿起兵器,并且在身边还聚集了几百名护卫士兵,不过迎战当然是不可能了,现在能逃走就算是很不错了。

    左梦庚辩认了一下方向,中华军骑军是从西南方杀过来的,因此左梦庚一指北方,道:“向这边走。”

    随行的人马也都跟着他,向北方奔逃,但走了没有一百步,只见前方杀声大起,一队中华军的士兵举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向清军冲杀上来,前排的士兵举枪射击,将清兵打倒了一片。

    “在这一面也有中华军吗?”左梦庚这时也来不及细想,赶忙又拔转马头,向东方逃走。

    但走了没多远,只见前面的清兵纷纷转头向后跑,原来一支中华军正迎头杀了上来。这时左梦庚才发现,原来四面八方全部都有中华军的步兵杀出,自己已经被中华军完全包围了。

    就在骑兵团发动对清军的攻击之后,两个师共计六个团的步兵也纷纷杀出,这时清军早己被骑兵搅得一片大乱,那里还有意志和中华军作战,因此在中华军冲杀上来之后,跑得慢的当然送了命,而头脑机灵、腿脚利便的,都赶忙转头逃跑。

    不过这时清军巳被中华军全面包围,根本就逃不出去,而各路的中华军也都在不断的挤压清军的空间,慢慢的缩小对清军的包围。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少数清兵能冒险从两路中华军的空隙之间逃走,但随着中华军的包围圈逐渐的缩小,空隙也越来越小,清兵也无法再逃出中华军的包围了。因此无力抵抗,又没路可逃的清兵,只能选择投降了。

    整个战斗只进行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一万五千多清军,逃出去的只有三四百人,而被中华军打死的,有三千六百七十七人,其余全部投降,成为中华军的俘虏,人数多达一万一千畲人,而主将左梦庚也在投降之列,因为在大势己去之后,他并没有选择负隅顽抗,而且率众倒戈投降,因此也成为第一个反正的钱谦益之后,第一个在战场上火线投降的清廷将领。

    而中华军自身的,仅仅只阵亡了三十七人,另有一百七十八人受伤。可以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随后占领新野全境。

    ————————————

    就在李定国率军伏击左梦庚部的援军的时候,李牟也指挥着第八军,向邓州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这时在邓州城的东、西两面,付责主攻的第十师、十五师都巳经在护城河上填出了足够的道路,因此立刻就对邓州的城墙展开了爆破。

    在东、西两面,中华军的爆破组在火炮、步枪的掩护下,将爆破车推过了护城墙,靠在城墙边,然后点燃了引线,在连续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响之后,邓州城的东、西两面城墙,都被成功的炸开了几个缺口,第十师、十五师的突击队也立刻出动,杀过了缺口,突进了邓州城内。而这时离中华军对邓州发动进攻,才只有半个多小时。

    攻击能够如此顺手,主要还是因为耿仲明部的清军确实缺少和中华军交战的经验,对中华军惯用的战术套路并不熟悉,如果是其他的清军部队,就会知道,在中华军的火力面前,一般的城墙都很难守得住,必须在城外建立阵地防守才行。如果一定据城而守,那么就要事先准备好砂袋、土石等物,和在城内布置好足够的士兵,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墙被炸开之后,立刻守住缺口,阻挡中华军的突击,或是在城内与中华军打巷战。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十章 邓州之战(三)

    徐得功、连得成对中华军的这些攻城路数所知都不多,就算听说过一点,也之言片语,因此根本就没有防备。在城墙被中华军炸开之后,守军无不心慌,顿时军心大动,不少人站在缺口附近,都傻在那里。而在仓促之间,谁也没有想要要堵住缺口,结果中华军的突击队十分轻易的就通过了缺口,杀入邓州城内。

    而随后第十师、十五师的大队人马也都跟着杀入,不一会儿,东、西两城就都宣告失守了。中华军也立刻向邓州城里扩张。

    其实双方根本就没有进行城墙的攻守做战,因此这时清军的兵力损失到并不大,在中华军杀进邓州之后,清军也确实进行了抵抗。

    但清军的这种抵抗完全是在仓促之间进行的,只能看作是一种本能行为,既没有在中华军攻入邓州之后,在城内继续和中华军作战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在城中建立阻击中华军的阵地和据点,而且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也缺乏打巷战的经验。也就是虽然城墙被打开了,但自己还有足够的兵力,那就打一下吧。

    清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战,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在中华军有组织、有配合、有套路的巷战战术面前,清军的抵抗几乎产生不了任何的作用,无论是清军驻守在那一条街道,或者是向中华军发动进攻,都被首先遭到数轮火枪的打击,等冲近了一些之后,又会遭到手榴弹的一阵暴炸,结果冲在前面的被打得倒地亡,后面的立刻转头逃跑,就算有几个能够冲到中华军士兵们的近前,还有刺刀在等着他们,而且耿仲明部的清军,在清廷并不算是精锐部队,既使是进行白刃作战,中华军也不处于下风。

    类似的战斗场景,在许多街道中,都会发生,结果清军防守守不住、进攻攻不下,只能逐步后退,让中华军向邓州城里延伸扩展。

    邓州虽然是战略要地,但并不是什么大城,城里并没有多少区域,因此在城中的战斗并没有进行太长的时间,中华军就逐渐控制城里的大部份地区,剩余的清军也都从北门逃出邓州城。

    而驻守邓州的两员主将徐得功、连得成在中华军攻入邓州城时,就己被中华军杀散,只能在城里各自为战,不过连得城比较机灵,一见形势不妙,也知道邓州难保了,因此并没有和中华军久战,而是带领着一部份人马,从北城逃出。而徐得功就没有那么走运了,稍微迟缓了一步,结果被中华军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北城的城门,被困在邓州城里。

    这时在邓州城里,还有数千清兵,基本都在徐得功的指挥下,守着几条街道,免强和中华军对持。

    徐得功当然知道,现在邓州城是大势己去,自己的抵抗根本坚持不了多少时间,还是尽早投降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徐得功招集了几名中级将领,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其他几人也都赞同投降,毕竟谁都不想死,不过徐得功显然不仅仅只想保命,他派人去和付责进攻城内清军的第十师师长丁其兵交涉,要求自己这算是火线起义,而不是火线投降。

    原来南京政府发表的宣战诏书,由其是后面关于反正、起义、投降等概念和处理方式的内容,在清廷,由其是在军方,确实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尽管清廷严令,不得散布南京政府宣战诏书的内容,但清廷对军队控制力度毕竟有限,而且在耿仲明部的清军,也根本没把清廷的命令当一回事,许多将领都把这些内容作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在私下里,有时还开始笑,说在战场上真的不行了,就赶紧投降,致少还能保一条命,而且早一点还能算起义。

    徐得功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对反正、起义、投降等概念和处理方式的内容都已经烂熟于心了,既然是准备投降,当然希望为自己争取到一些更好条件,现在战斗已经打起来,战前起义肯定是不能算了,因此徐得功想按火线起义来算。

    而且徐得功也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现在自已手下还有七八千人马,并没有被中华军打散,还保持着抵抗力,不能算是胜负己分,完全够得上按火线起义的标准。其他诸将也都认为,能算火线起义当然是好了,因为如果是火线起义,则还算有立功表现,可以在中华军里面任职。

    听完徐得功派来的代表讲说的要求之后,丁其兵立刻就火了。商毅制定的这些标准,中华军的官兵们当然都清楚,其中最难介定的,就是火线起义和火线投降,毕竟两者都是在战斗进行的过程中发生,但“尚未明显分出胜负”,“已经明显分出胜负”这两个概念,只能由一线的指挥官自己来判断了。

    但在这一战都打到这个份上,居然还想算火线起义,那有这种道理,因此丁其兵气呼呼的对代表道:“回去告诉徐得功,你们只能算火线投降,不能算火线起义,接受的话,就立刻放下武器,出来投降,不接受那就接着再打,信不信,只要开打了,最多十分钟,我就可以把你们全灭了。”

    代表回去将丁其兵的回复告诉徐得功等人,徐得功又和诸将商议,最后决定,投降就投降吧,至少能够保住性命,再打下去,肯定是没命了。于是徐得功再次派出代表,来见丁其兵,表示愿意向中华军投降。

    就这样清军放弃抵抗,全部投降,也标志着邓州战役全部结束,在进攻邓州的战斗中,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四千一百二十七人,投降八千三百二十六人,逃回南阳的清军不足三千,而中华军自身的伤亡,只有四百三十三人,另有三百七十五人受伤。

    另外邓州也是清军驻守南阳的一个重要地点,因此城里的各种军用物资也比较丰富,虽然由于清军的火器不多,因此火药的数量很少,但各种粮食、草料、车辆、帐蓬、布匹等等,都有不少,也算是收获巨大。

    而在南阳城里驻守的耿仲明这几天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乱转,他愿以为调左梦庚去救援邓州,怎么样也可以把邓州拖上几天,那知左梦庚的援军和邓州会在同一天被中华军击败,两路一共有三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逃回南阳的,只有连得城所带的两千多人马。而现在南阳地区的清军只剩下五万多人,和中华军相比,己不占任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