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雷公那种田的闺女在线阅读 - 第119节

第119节

    锦欢秉着无所谓的态度,只陆老夫人的儿媳吴氏却过意不去,她对婆母的做法无法置喙,只能尽力去弥补。

    吴氏跟锦欢说了一下,先叫下人将清嘉带去了她女儿的院子,那边有很多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在,又有女儿招待,挺合适的。

    锦欢当然没有不同意的,她跟吴氏这间关系还是不错的。

    因着大人的事,两孩子之间也很有一些交情,知道能去找小伙伴玩了,清嘉欢欣雀跃、匆匆跟娘亲告别就毫不留恋地转投向了小伙伴的怀抱。

    锦欢:“……”

    吴氏毕竟是宴会的主家,跟锦欢待了一会儿,又去忙着布置宴席去了。

    好在锦欢这几年也交了几个说得上话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说说八卦、聊聊儿女,时间很快就打发过去了。

    及至宴会散去,锦欢带着闺女翩然离去。

    ***

    一天的宴会下来,陆老夫人的儿媳吴氏累得不行,但她却没立刻去休息,反而去了女儿院子里找女儿说了会儿话。

    今天陆家来了很多跟着长辈一道赴宴的孩子,都是吴氏的闺女陆婉婉帮着招待的,又热闹又好玩,小姑娘这会儿是且累且满足。

    吴氏就问女儿今儿跟谁聊得特别投缘啊?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啊?

    小姑娘歪着脑袋说了几个,最后想了想还是拍着胸脯诚恳地说:“当然,我还是跟清嘉最好,我们是最好最好的朋友,别人都比不上的。”

    小姑娘的世界真的是一点儿不简单,瞧,在她们心里朋友也是不一样的,最好的,次要好的,那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

    吴氏听了挺满意,摸了摸她的脑袋,说是喜欢就多往来,以后要是想找清嘉玩就给她下帖子。

    京城里的小姑娘算是从八岁起就要正式迈入社交圈子,由家里长辈带出去见人,好叫人知道家里有这么个闺女,方便之后的婚嫁。

    当然,要是交好的人家,小姑娘之间单独来往也是可以的,吴氏才有这话。

    婉婉先是“哇”了一声,高兴地直拍手,后面她神情又沮丧下来,蔫蔫地道:

    “可是,清嘉今天跟我说她要回老家玩,起码得有两个月不在京城,就是我给她下帖子她也没法来啊。”

    不等吴氏多问,婉婉又弱弱地补充了一句:“而且,而且……我觉得祖母可能不大喜欢清嘉……不想我们在一点儿玩……”

    祖母一见到她跟清嘉一起,眉头总是不自觉地拧巴。婉婉瞧见了好几次,心里就有了猜测。

    对此,吴氏也很无奈。

    婆婆性子一向高傲,娘家是世家大族,又嫁了个位高权重的夫婿,她得意了大半辈子,当然看不上时迁一家的出身。

    早些年还好,起码婆婆还顾忌着给些面子情,可是随着时迁的步步高升,尤其是自从时迁进了大理寺之后,她性子就越发左了。

    要知道公公曾经是大理寺的一把手,权势煊赫,所以在外很多人都捧着婆婆。

    但是公公去年从大理寺退了出来,被认命为正二品的太子少傅,负责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公的道德而教谕等事。明面上官位升了,实际上也就名声好听,一点儿实权都没有。

    没实权就罢了,可现在连太子都压根还没立呢!!!

    没有太子的太子少傅,呵呵,公公每日清闲的不行,自家相公又还在户部一点点熬着。

    对婆婆来说,夫婿儿子都不能给她长面子。

    偏偏她向来看不上的时迁这几年步步高升,从户部员外郎至户部郎中、年前更是跳过从四品、直接升任大理寺少卿,妥妥的正四品。

    这不,婆婆心里可不就憋屈了,心里头的优越感没了,如今行事那是一点儿不顾着两家的情分,叫她也无可奈何。

    吴氏心里气婆婆添乱,如今公公退下来,而时迁却是前途光明,她自然是想能够交好时家,好为相公提供助力。

    因此,她跟婉婉叮嘱道:“你祖母那边我会看着办的,总之,你们小孩子一起好好玩,该怎么样怎么样,你祖母那边有我跟你爹帮你呢!”

    端看文国公府的老夫人今儿那态度,叫婉婉跟清嘉一起就没坏处,吴氏心里想道。

    ***

    不单吴氏记着今儿老国公夫人那奇怪的表现,就是锦欢心里也放不下,一会去就找时迁说了。

    相较于锦欢的心急火燎,时迁听了后倒是不骄不躁的,还给媳妇倒了杯清茶润润口,等锦欢心情平静一些他才给她简单解释了下这里面的内情。

    “近日朝臣中有消息说皇上有意要立太子了。”

    只这一句,锦欢便明白了。

    随着宫里皇子一个一个降生、长成,朝中大臣又或主动或被动分成了好几个派别。文国公府是宫里淑妃的娘家,也就是大皇子的外家,自然是大皇子一脉的。

    所以,这是大皇子一脉急了?

    对大皇子一脉的人来说,若是天子选的太子是大皇子那自然是好,若不是,那么,自然要有人上书反对。

    如时迁这般在天子跟前比较说得上话的人,当然就要花心思拉拢了。

    什么样的拉拢最靠谱?那当然是联姻了。

    怕媳妇担心,时迁揽着媳妇保证道:“你放心吧,咱们闺女的婚事谁都算计不了,我在陛下面前这点儿脸面还是有的。”

    锦欢抽了抽嘴角,心说凭你这么些年从宫里“顺”回来的那些东西,糕点、首饰、茶叶等等,连宫里最得宠的妃嫔都没你这份体面,我是见鬼了才担心这个。

    “光明正大打主意的,那我肯定不怕,可我这不是怕人暗中使坏嘛!”

    时迁沉吟一瞬,也怕万一。

    忽而一想,不对啊,这不是要回乡了嘛,那就没事了。

    “所以你这会儿带着爹娘孩子回乡倒是好事了,正好避一避这个风口,等你回来事情也就差不多结束了。”时迁庆幸道。

    锦欢听到最后一句,明显觉得怪怪的,忽而她脑中灵光一闪,问时迁:“所以,陛下是真的打算要立太子吗?”

    朝中盛传的消息究竟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呢?以及,又是谁传的呢?

    闻言,时迁眸中闪过一丝赞赏,却对锦欢的问题并未给出答案。

    锦欢心里便有了猜测,且十之八九是正确的。甚至,再往里猜,更多更深的东西都将浮出水面,但她很果断地停下了。

    ***

    陆家的寿宴过后,一家人就正式要回乡了。

    因着两孩子也要一起回去,先生这边就给两人请了假,等回来之后再继续。

    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明明已经尽量轻车简行了,但还是有一车的行礼。

    再加上人也多,除了时父时母老两口、锦欢和两个孩子外,冯婆子一家三口也跟着了。冯婆子也得跟着照应生活,冯婆子老伴得跟着驾车,杏丫要跟着阿九。

    然后忽地发现……嗯,家里好似人都走光了,就剩了时迁一个。

    嗯——就莫名有些可怜!

    时迁表情有些哀怨,跟爹娘说过话后,就一声声地交代媳妇早些回来。

    这会儿还没走呢,时迁就这样了,清嘉在旁边两手捂着腮帮子,表示酸的牙疼。

    瑾轩也用食指戳了戳自己的脸颊,笑话他爹“羞羞脸”。

    时迁一点儿都不在意孩子的笑话,只是执着地看着媳妇,仿佛她不答应他、他就不让她走了一般。

    锦欢没奈何,当着公婆和孩子的面,红着一张脸应下了。

    时迁满意了,然后让开了路,冯叔架着马车哒哒哒地载着一家人跟着镖局出了京城,往永乡县前进……

    ***

    永乡县时家村,时勇在太阳落山之际苦着一张脸回了家里。

    孙氏见男人回来,赶紧迎了上去,笑着问道:“当家的,怎么样?今日可找着买家了?”

    时勇脸色臭臭的:“没有。”

    孙氏脸上的笑渐渐没了:“还是没有?你没跟人说咱家的田卖的便宜吗?”

    时勇:“我怎么没说?说了,可人家要么就是银钱不凑手,要么就是说暂时下不了决定,再想想。就是没人买,我能怎么办?”

    孙氏心里那叫一个憋闷:“你说咱家这是得罪了哪路神仙,真是奇了怪了,平时要有人卖地那多的是人抢,偏到了咱家,迟迟卖不出去。”

    “好在大哥那边也一样。”时勇庆幸道。

    这样,就不担心大哥他们家先抛下他们走了。

    孙氏却不像时勇这般宽心,她急得跟什么似的,生怕夜长梦多出岔子,就跟时勇商量道:

    “不然咱们不卖给村里人了,若是肯卖给别村的或者镇上的,那肯定很多人愿意买,就是价格也能高一些。”

    “不行。”时勇一口否决了。

    如今因为老三当了大官,时家村的地位那是水涨船高,很多人都想进村里。

    村里的族叔跟里正对此卡得特别严,更不许人将村里的产业外售。

    他虽然打算去京城,但是村里终究还是一条后路,他可不能就这么不管不顾地将村里人得罪了。

    而且,爹娘若是知道了也决计饶不了他的。

    时勇黑着一张脸低声道:“大哥那边也没着急呢,再等等吧,再等等……”

    第一百一十二章 ……

    时勇这一等, 就等到了爹娘带着三弟妹、侄子、侄女等一群人声势壮大地回了村子。

    时勇傻眼了,他愣愣地望着隔壁门口站着的一堆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抬起手来使劲儿地揉了揉眼睛, 好半天才试探地喊道:

    “爹?娘?”

    时父沉着脸,深深地望了这个儿子一眼, 才轻轻应了一声:“嗯”。

    尽管心里一肚子的气,但是身边围着一圈的乡邻, 他也不想一回来就叫外人看笑话。

    打从锦欢她们乘着马车回到村里, 消息就传开了, 不少人跑来瞧热闹, 大人加孩子围了好些。

    她们看见时父时母连带锦欢这群人都不大敢出声。

    毕竟好些年没见了,而时父他们身上又都穿着绸缎衣裳, 打扮的光鲜亮丽,瞧着竟是比县城里的老爷太太们还要有派头。

    尤其是几年过去了,时迁他爹娘看着比之从前非但没老反而还更年轻了些。时迁媳妇瞧着模样倒是跟从前差不多的样子, 只是周身萦绕着一股描摹不出的气质, 叫人不敢上前惊扰。

    大人不敢出声, 连小孩子也被父母拉住不许随意乱动。

    时母从马车上抱着孙子下来, 见二儿子喊她也没理, 反而率先走向人群, 扯着个大嗓子个挨个地跟乡邻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