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回家
李白和孟浩然这次谈的不欢而散,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孟浩然认为应当从低到高,一步步做起,李白则认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直接进入朝堂之上。 “或许你有这样的才能,我已经没有了。”孟浩然叹道。 李白摇摇头道:“浩然兄,不要妄自菲薄。” 孟浩然长叹一声,没有说话。 往后几天,孟浩然带着李白游遍荆州,两人常去的地方就是黄鹤楼。 这日孟浩然又和李白去了黄鹤楼,却碰见了徐则昌带着几人在那里喝酒游玩。 孟浩然本想带着李白避一避,干脆不要搭理他,可是徐则昌还是带着人逼了过来。 “孟山人躲什么?”徐则昌走过来道,“我们同为刺史府做事,怎么不一起过来叙叙话?” “道不同不相为谋。”孟浩然道。 “哈哈,好一个道不同不相为谋!”徐则昌笑道,“倘若道不同,你又何必和我们这些名利之徒同在刺史府做个幕僚呢?” 孟浩然说不出话。 徐则昌得意一笑,打量着李白,道:“我倒不知道,原来这位就是安陆的李太白,倒是我有眼无珠了。” 他旁边一人笑道:“有眼无珠的岂是你徐则昌一人,韩刺史不也是没有任用这位大名鼎鼎的李太白吗?来了半月有余,就开始见了一面。” “还不是因为这位李大才子拒绝了韩刺史的好意?”又有一人道,“人家啊,高洁的很,不和我们这些人,功利心太重!你没瞧韩刺史都高攀不起吗?” “你们几个叽叽喳喳的像个猴子一样烦不烦?”李白厌恶地道,“这么好的地方,全让你们几个狗东西玷污了。” 徐则昌等人脸色很是难看,这个李太白怼天怼地,说出来的话伤人直接利落。 李白道:“大丈夫说话阴阳怪气的,你们谁不服,大可以出来挑战,在这里说一些挖苦别人的话有什么用?” 徐则昌道:“你是想让我们挑战你?” “想来就来。”李白道,“光靠嘴上功夫有什么用,有什么真材实料拿出来看看,也好让我高看你们几个纨绔几分。” 一人对徐则昌偷偷道:“听说这李太白文武双全,我们未必是他对手。” 徐则昌道:“我们这么多人呢,怕什么?” 徐则昌挺直身子,道:“听说你诗才非凡,我这里有一位朋友,自认为诗作的还不错,比比如何?” 李白点点头,“来!” 徐则昌叫了一人,那人作了一首五言绝句。 李白轻笑道:“你这诗作在这个地方,简直侮辱这个地方。” “光说我。”那人心虚道,“你也作一首试试。” 李白对着孟浩然道:“浩然兄,明日我就要回到安陆,这首诗算是赠于你。” 李白高声诵了一首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黄鹤楼上不乏有才之士,听了这首诗纷纷叫好。 孟浩然老脸通红,道:“太白你把我说的太好了。” 李白笑笑道:“尽是肺腑之言。” 李白转身对那人道:“何如?” 那人红着脸拱手:“不如!” 李白接着看着徐则昌。 徐则昌不服气道:“一首诗而已,说明不了有什么大才。我和你比策论!” “比什么策论?”李白问道。 “就议一议当今的盐铁制度。”徐则昌道。 李白伸出手让他先请,徐则昌深吸一口气,道:“盐铁专营之制自古有之,但如今我大唐私盐贩卖者横行,破坏了我大唐之辜榷制度,导致国家财政收入流失。” “依君之见该当如何?”李白问道。 “当今圣上任命了第五琦为盐铁转运使,其实行之法就甚佳。”徐则昌道,“在产盐区把产盐为业者,免其杂徭。隶属盐铁使。所产盐由国家由国家统购专卖,这就从根上杜绝了私盐贩卖者。再把盐价提高,国家盐收便可大增。” 李白笑笑,道:“第五琦的改革法确实缓解了我大唐的财政紧张状况,但这是治标不治本。” 周围的人渐渐围了上来,听着李白和徐则昌辩论。 “君置疑转运使的做法,那你有更好的做法不成?”徐则昌道。 “第五琦在产盐区广置专卖机构,不得不派任大量官员管理。这样,经营管理费用大大增加。”李白道,“而且,这些盐官实地cao作时,不仅常常私定价格,还经常管理不善导致损失。朝廷已经加了盐价,而这些人却又私加盐价,百姓更加困苦。” 徐则昌脸色变变,道:“那依你之见,有更好的方子不成?” “自然。”李白自信道,“裁撤管理机构,精简管理,政府在当地统购食盐之后,不再自己经营卖盐,而是以榷价批发给商人,让他们去卖,我们还可以再管他们收一部分盐税。经营损耗由商人自己承担,这样,不仅避免损耗,节省开支,还能使盐收大增。” 众人听了,越听越觉得这个法子不错,纷纷连连点头。 徐则昌道:“你这个方法,让商人去卖盐,他们就不会私自抬高盐价了吗?” “他们抬高盐价,我们就加倍抬高税额。”李白道,“实在不行就给一个最高价,不至于让百姓买不起盐。” 徐则昌也觉得很是有理,可面上还是强硬道:“你这个方子没有具体实施过,怎么能说比的过圣上钦定的转运使第五琦?” 李白淡淡道:“好与坏,你与我都心里有数。” 徐则昌听着周围的人都说此法可行,更加心虚了。 李白问道:“还要比什么别的吗?” 徐则昌刚想说什么,孟浩然道:“我劝你们不要和太白比试武艺,你们一个个公子哥,别伤着碰着的了。” 徐则昌看着李白手里的剑,一咬牙道:“你赢了!我们走!” 李白看着徐则昌带着人灰溜溜地下去,摇摇头。 “太白,你那个盐法子真不错。”孟浩然激动道。 “大唐现在还没有必要实行此法。”李白摇头道,“主要还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实行此法。” “倘若此法早实行百年,我大唐只怕不会财政如此紧张。”孟浩然道。 “其实粮食漕运也可以如法炮制,交给商人。”李白道,“我大唐重农抑商,商人地位卑微,士族高贵,自以为大唐无忧,殊不知大唐国力看似强盛实则空虚。能这么做,恐怕真是被逼到不行的时候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孟浩然感叹道。 第二日,距离新年仅有半月,李白离开荆州,乘船返回安陆。 “明年三月我会再来,为君送行。”李白站在船上道。 孟浩然笑着点点头。 李白马不停蹄地回了白兆山,看到自家的小院时,一颗心突然安定了下来。 有个家真好啊!李白心里想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