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小食肆 第12节
她总觉得,这位江少卿看她的眼神似乎有点奇怪啊。 难道又是她的错觉? 夜晚。 当江洵自马背上翻身下来,刚一迈进府中,早已等候多时的侍从迎上前来。 侍从一边接过江洵手中的马鞭,一边谨慎询问:“阿郎可找到崔九娘?” 江洵点点头,语气淡淡回答:“找到了,好在赶在宵禁之前回来,不然明日又是一场麻烦。” 侍从点了点头,跟着江洵向府中走。 江洵在路过花园时,似想到什么般,顿住脚步问他:“上回那盛菊花饮子的竹筒,可还在?” 侍从愣了一下,点点头:“在的,应该搁在了厨房里面。” 江洵“嗯”了一声,似随口吩咐道:“听闻那竹筒不易得,当日摆摊的女摊主就在永崇坊正街上开铺面,你明日安排个人送回去吧。” 侍从听着江洵的吩咐,疑惑的抬头:“阿郎今日见到那孟小娘子了?” “恰巧遇见。” 江洵淡淡留下这句话,不再多言,继续伴着月色沿花园石子路走去。 - 等第二日打烊之后,孟锦绣又新做了些桂花糕。 如今小铺面的客人不少,孟锦绣打算除了朝食套餐和香煎豆腐之外,再推出些常见的糕点。 这桂花糕用料简单,做法也省事,自然是第一选择。 不料,当第一笼桂花糕刚做好,铺子里面来了一名侍从。 那侍从怀里,正抱着一只竹筒。 似看出了孟锦绣的疑惑,侍从开口解释道:“阿郎听说这竹筒颇不易得,故将它送还给女郎。” 孟锦绣看看眼前这熟悉的竹筒,似想到什么般,讶然看向侍从:“那日清晨买菊花饮子的客人,竟是江少卿?” 当日那个买菊花饮子的客人坐在马车里,她不曾看到对方相貌。 不过,想想当时偶然间扫见的那抹天青色衫子,再联想到万年县衙偶遇的那次,孟锦绣终于将这两次毫无关联的细节给对上了。 所以,昨日用奇怪的眼神看她,莫非是发觉自己被坑了五十文钱? 孟锦绣这么想着,心里面多少有些发虚。 她说话的同时,又仔细打量眼前这侍从。 这侍从看上去面生的紧,并不是那日买菊花饮子的那个,怪不得自己认不出来。 果然,这侍从只回答是复述江少卿的话,其余一概不知。 孟锦绣想了想,叫住转身要走的侍从,拿过刚蒸好的桂花糕交给他。 孟锦绣笑着开口:“请将这桂花糕带回府上,就说是儿感谢江少卿的一点心意。” 发现了又如何?反正退钱是不可能的。 那侍从看着孟锦绣灿烂的笑容,只觉得这女郎实在温柔周到,不过转念想到自家阿郎的人才品貌,年轻女郎这样也很正常。 他说了一句女郎太客气了,然后就带着桂花糕离开。 待侍从提着桂花糕回去,面对正翻阅案卷的江洵,将孟锦绣的话复述了一遍。 江洵点点头,道了句知道了,侍从放下东西安静退了出去。 等人走了,江洵看了那桂花糕一眼,只见那桂花糕切件整齐,色白如新雪,一块一块堆叠在一起,雪堆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花瓣,十分赏心悦目。 江洵不由想到昨日的菊花枸杞饮子,还有宴会上精巧的桃花酥,听闻也是出自她手。再加上今日的桂花糕,这位女郎似乎极喜欢以花入食。 联想到她昨日盈盈浅笑的模样,有如此的玲珑心思倒不奇怪。 只是,让侍从把这桂花糕带回来,想是因为他还回去的那只竹筒? 江洵抿直起嘴角,看了那面前桂花糕一眼,仍将视线收回到案卷上。 第16章 盐糖水、捡了个人 孟锦绣的小铺面里,桂花糕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食客们的热烈欢迎。 这些日子,凡是来买朝食或者香煎豆腐的客人,都要买几块桂花糕回去。 “孟小娘子不知道,这桂花糕我家娘子极爱吃,每天都催着我出来买。” “我家娘子也是,孟小娘子这桂花糕又松软又甜糯,我以前从未吃过滋味如此好的。” 孟锦绣听着客人们的夸奖,忍不住笑起来。 她又听有人议论。 “听说近日南边水患频发,似乎有些乱。” “我也听说了,还好长安城内太平,也不知道今年南边好不好过。” 孟锦绣听着客人们的低低议论声,不免又想起前几日徐二娘的话,她摇摇头,将手里的桂花糕递给客人。 孟锦绣没想到,早上才听客人说起流离失所的话题,下午自己就捡了个人。 下午时分,孟锦绣去后街的豚rou铺子,买了一大块豚rou回来。 因着不赶时间,孟锦绣边逛边往铺面的方向走。 这些日子气温渐渐热了起来,立夏之后,桃花和海棠开过一季便落了,桑树和榆树却越发的枝繁叶茂起来,万物显出勃勃生机。 因着各种蔬菜开始丰富起来,孟锦绣琢磨着除了菘菜之外,里脊夹饼中的蔬菜也该换些新花样。 就这么随意的想着,在经过正街的时候,她发现街上躺着一个人。 孟锦绣走过去看,发现是名年纪不大的女郎。 这小女郎似是昏厥过去了,双目紧闭、面色消瘦蜡黄,看上去气若游丝的样子。一双鞋磨损的厉害,不知走了多少路,才终于撑不住昏倒的。 周围站着三三两两的行人,围着那小女郎低声议论。 “看这模样,应该不是咱们长安城里的人,反倒像是流民?” “我听说最近外面起了水患,莫不是逃难来到咱们长安城的吧?” “她怎么昏过去了?莫非得了什么病?” 此话一出,周围那些人纷纷离远了些。 孟锦绣上前去扶起这名小女郎,闻言摇摇头,朝那说话的行人解释道。 “应该不是生病,我看她脸色蜡黄消瘦,鞋底又损坏的厉害,多半是走了许久的路,体力不支饿晕的。” 有行人见孟锦绣想帮这小女郎,好心开口提醒:“虽是如此,孟小娘子还是谨慎些,或许是城外的流民也说不定呢。” 孟锦绣抿嘴笑笑:“应该不是,若是没有公验,想是进不了城门的,又怎么会出现在咱们永崇坊里。” “劳烦各位搭把手,将她抬到我那里去吧。” 几个行人听孟锦绣说的在理,纷纷点头,都赞孟小娘子的心地极好。 孟锦绣闻言只是笑笑,和众人一起将她自地上抬了起来。 这小女郎年龄小、分量也轻,几人一起抬着走,很快就到了孟锦绣的小铺面里。 孟锦绣将后院一间房略打扫了打扫,然后将几张胡桌并起来,暂且让人把她放在上面,算作临时的“床”。 一名常来买里脊夹饼的熟客,朝“床”上看了那小女郎一眼,向孟锦绣转过头来问。 “孟小娘子,她这么昏着不是办法,要不要请郎中来看看?” 孟锦绣想了想:“既然是饿晕的,找郎中来也是要先弄醒了再灌汤药,反倒更耽误了时间。劳烦客人看着她一会儿,儿去去就来。” 那客人忙点点头,孟锦绣感激地朝他笑笑,自回了前面的小铺面里。 她先在灶上烧开一壶热水,又从一旁拿过两只竹杯子,里面分别放了饴糖和盐。 等往竹杯子里倒入热水调匀之后,孟锦绣端着这两杯盐糖水,重新回了后院中。 等杯子里的水变温热之后,她将那小女郎的头微微抬高,然后将两杯水依次给她灌了下去。 转眼的工夫,那小女郎的面色就变得红润了一些,虽还是蜡黄的,却没有先前那么出气多进气少,眼看是缓过来了。 一旁那客人看的瞠目结舌,惊奇的朝孟锦绣问道:“孟小娘子,这两杯清水竟然这么神奇,莫非可以把人救醒吗?” 孟锦绣笑笑,朝他解释道:“客人看着像两杯清水,其实不然。实则一杯加了盐,另一杯加了饴糖。糖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人体能量,盐则可以补充消耗的水分,确实能将人唤醒。” “不过这才只是暂时的,最根本的,还得要好好吃饭才行。” 那客人点点头,忙将这救人的法子记下来,见没事了便告辞离开。 孟锦绣想了想,去前面的灶上熬了一锅红豆粥,然后又回来守着。 大约过了半盏茶的工夫,这小女郎终于转醒了过来。 房间里面,地面打扫的很干净,但四周墙角还挂着蜘蛛网。窗户朝外打开着,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屋里的光线很亮。 这小女郎盯着窗户发呆了片刻,似是不相信自己身处在如此安宁的地方。 紧接着,她听到耳边传来一道声音:“醒了?先把粥喝了吧。” 那小女郎稀里糊涂的接过孟锦绣递过来的粥,盛粥的瓷碗不大,白色碗里是熬的软烂稠糊的红豆和稻米。 待将一口热腾腾的粥含在嘴里,她才似醒过来般,猛吞了几口红豆粥,眼泪刷的一下子滚了下来。 “谢、谢谢小娘子。” 细弱的声音传出来,因感激带了点结巴,听上去有些怯生生的。 孟锦绣叹了一口气,这小女郎估摸着只有十几岁,若是放在现代,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她和善的冲她弯起双眼,放缓了语气安慰道:“先喝粥吧,有什么话等吃饱了再说。” 等这小女郎吃完了一小碗粥,孟锦绣将碗接了过来。 怕她没有吃饱再要,孟锦绣细细朝她解释道:“你饿了好几天,不宜一下子吃太多东西,这一小碗红豆粥已经很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