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3207章

第3207章

    第3207章(1/2)

    2291字

    1个月前

    执委会所设计的国民议事会制度,对成员资格的基本要求很简单,就是入籍海汉的时间要在五年以上,并且没有违法犯罪的记录即可。

    满足条件的国民,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向当地官府提交书面申请。

    地方官府会对这些人员进行初步的审核筛选,从中挑选出声誉良好者并进行公示,当地的首批议事会成员将就此产生。

    目前暂定的名额,是每个州府的地方议事会编制不超过五十人。

    根据当地的人口多少、地域大小,再由议事会自行推选出三至五人,成为大区议事会的成员。

    每个大区议事会的成员上限也同为五十人,并以地方议事会同样的方式和比例,推选三至五人成为国家议事会成员。

    而被推选到上一级议事会的人员,也同样需要通过官府的审核,方可正式履职。

    各级议事会的成员任期与执委会相同,均以五年为限,可以连任。下一任期是否还以目前的方式来确定成员人选,这也将由最高级别议事会自行商议决定。

    至于议事会的职能,主要是监督官府的日常运转,对民生相关的政务提出意见。

    此外各级议事会都可直接向执委会提交议桉,这种直达天听的特权,自然成为了在场这些预备成员们最为关注的热点。

    这种跨级别的特殊议桉,当然也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往上报,必须要争得该级议事会十人以上签名认可之后,才能直接提交给执委会。

    陶东来足足讲了两炷香的工夫,才将议事会的章程大致说完。他也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便示意在场的人可以开始提问,自己则是抓紧时间喝水润喉。

    戴英达刚才在听的过程中就已经想好了问题,当下率先举手示意,在得到允许后,他便开口问道:“两位大人,若是进了议事会,那得像官员去衙门一样,每天都得去报到,跟其他成员一起讨论公务吗?要是进了国家议事会,那是不是就得把家搬到杭州来了?”

    陶东来笑道:“议事会倒也没有你想的这么忙,地方议事会如无特别紧急的事务,一个月开一次讨论会就足够了。大区议事会嘛,半年一到两次会议也差不多够了。”

    “至于国家议事会,我们目前暂定是每年召开一次大会。但考虑到有些偏远地区来一趟杭州的路程非常远,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可能就得两三个月,所以具体怎么执行,可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要专门为此把家搬来杭州,我认为还没有这样的必要,各位也不必担心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戴英达所提的问题,大概也是不少在场人士的疑虑,陶东来做了解答后,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神情。

    这些商界人士有很多时间都在外奔走,如果要让他们每天去衙门报到办公,那势必会给cao持生意带来许多不便。但如果只是用少量时间来处理议事会的公务,那倒也还能接受。

    第3207章(2/2)

    2291字

    1个月前

    这些人能在商界混出名堂,自然个个都是精明之人,早就各自在心中盘算,这套新制度会给他们个人带来什么好处。

    另外陶东来刚才也说了,各级议事会都有名额限制,自己在地方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够不够资格进入议事会,有没有可能争取到更高一级议事会的名额,这也都需要好好计算一番。

    至于陶东来所提到的“参政议政”职能,绝大多数人倒是很冷静,并不认为自己能就此跟官府平起平坐。毕竟这议事会顾名思义,重点在一个“议”字,真把自己当成能做主的人,那官府的位置又该放到哪里?

    即便有了议事会,也不会有人认为可以就此挑战石迪文在东海大区的权威。过去二十年间试图这样做的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与此同时,宁崎在另一处厅堂中接见东海大区文化界的人士。

    相较于商界,这文化界的成分更为复杂一些。

    那种正儿八经以诗书画等特长着称的知名文人,仅仅只有一半不到。这所谓的文化界里,既有拿钱买个功名的地方士绅,也有告老还乡的前朝官员。而宁崎比较看重的文教业,仅有十多人到场,都是东海大区一些知名书院的负责人。

    相较于市侩的商人们,这些文人对于议事会同样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入仕做官,不是对仕途没兴趣,而是能力不够,在半途就被淘汰出局了。

    但海汉执委会所设计的议事会制度,无疑是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间接圆梦的机会。哪怕议事会成员并不是真正的官员,也不具备官员的权力,但这个半官方的身份,就足以让他们热情高涨了。

    商人们对议事会的日常工作安排有疑虑,而这些人对于议事会的运作机制和权限更为感兴趣。

    他们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在议事会的工作内容是否真会成为执委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参考,如果表现上佳,是否有可能从议事会直接跳槽到官府中任职。

    宁崎对此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不过他内心其实并不看好这些人能在议事会里有什么出色的表现。

    除了少数几名在明朝当过官的老人,这些文人对于官场和国家的运转都只有非常粗浅的认识,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宁崎现在就可以确定,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如果真的进入官府任职,前期肯定会表现出严重的水土不服。

    不过宁崎倒也不会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海汉需要有这些文人在议事会中充当门面,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为新制度做宣传。

    至于他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格成为地方议事会中的一员,这些人却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得非常自信,似乎议事会的制度就是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一样。

    宁崎最开始还担心文化界的人会对政务不感兴趣,但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照此势头,届时很可能会出现文人跟商人竞争有限名额的独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