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1833章 孤注一掷

第1833章 孤注一掷

    钱天敦等人都是常年带兵打仗的老手,没有因为之前的胜利就被冲昏了头,不管清军是不是还会发动下一波攻势,仍在第一时间就下令组织人力和物资对遭受破坏的防御工事进行修补。当然了,这种修补并不是为了达到劝退清军的目的,而是要对清军所擅长的骑兵冲阵形成有效阻止,所以即便是有将这片区域加固到十分的能力,海汉军也有意只做到四五分,在拒马阵的空隙中留出步兵进攻的通道。

    对于海汉军来说,虽然清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清军的步兵和炮兵其实都还不能对己方的阵地构成真正的威胁,但对骑兵的冲锋威力还是得有所忌惮,必须要加以控制才行。

    只要不让其骑兵大部队直接冲击防线阵地,那就不用太担心对方的兵力优势。毕竟要比起杀敌的效率,海汉军可领先对手太多太多了,在战斗过程中牢牢控制住交战距离,清军就很难有翻盘的机会。

    但对于双方实力对比的认识,清军可就没有这么清晰的头脑了,在皇太极等人看来,清军战斗力落后于海汉的主要原因就是武器装备不如对手,但这种差距似乎可以凭借勇猛作战和兵力优势无限缩小,战胜海汉军并非不可能——哪怕只是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他们也终究不肯死心就此放弃。

    然而清军的破釜沉舟,却正是海汉军想要看到的局面,能借助阵地优势以逸待劳地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远比在野战中取得同样战果的效率要高得多。前几个月里数千人在大同江畔的努力劳作,能换来的最终收获就得看这几天的战斗了。

    金尚宪对于这一战的紧张程度还要远远超过了海汉人,朝鲜在前段时间的作战中节节败退,表现可谓十分糟糕,而金尚宪作为主战派的灵丘,也早就在国王李倧那里败完了好感。如果不是对海汉人声称的大同江防线还抱有期望,李倧大概早就把金尚宪撤职查办了。

    金尚宪知道自己要重获国王的信任,重建在朝鲜官场上的威望,那仅仅只是阻止清军继续南侵还远远不够,以海汉为首的联军必须要在大同江畔打出一场重创清军的大胜,最好是能就此击溃清军,或许才能让他的处境发生根本改变。

    虽然钱天敦和王汤姆已经对他宣称过多次,海汉将守住大同江防线与清军展开决战,不会再有任何反复,但有鸭绿江的事例在前,金尚宪又哪能完全放下心来看热闹。好在之前这一场战斗中海汉军表现得的确卖力,而且战果也十分理想,一战消灭清军数千人,这对于战力羸弱的朝鲜军而言简直是如同神迹一般。

    按照金尚宪的理解,既然战局如此占优,海汉军就应该趁胜追击才是,但海汉人很沉稳地选择了先修补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并没有打算主动出击。于是他便又找到钱天敦,确认海汉此举并不是打算要消极作战。

    “我们只是想以最稳妥的方式来进行战斗。”钱天敦见金尚宪似乎不太理解自己的话,只好进一步说明道:“阵地战才是我军的优势战场,在当前的环境下,不管清军是发动进攻、保持观望,还是主动撤军,我军都能从容应对。如果拉出去跟清军打对攻,就等于是主动放弃了这种优势,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伤亡风险,这其实反而会降低我军的作战效率。”

    金尚宪道:“原来如此,老夫受教了!那若是清军接下来选择孤注一掷,全力进攻,钱将军能有几分把握战而胜之?”

    钱天敦知道金尚宪这么问倒也不是想了解海汉军的具体战术安排,纯粹只是习惯性地想讨一颗定心丸而已,当下便满足了他这个要求:“金大人请放心,我们在这个基地投入如此之多的心血,不会给清军留下任何攻破防线的机会。他们如果真敢孤注一掷,那才是正合我们的心意。到时候金大人可以再去瞭望塔上观战,亲眼见证我军是如何重创清军。”

    “那就有劳贵军了!”金尚宪连忙深深一揖以示谢意。

    “份内之事,金大人太客气了。”钱天敦点点头道:“不过这个月的军费,金大人记得帮忙向贵国朝廷催一催。”

    “钱将军放心,这一期的军费五日内必到!”金尚宪连忙应道。他现在已经习惯了海汉人这种非常实际的作风,虽说有点见钱眼开的意思,但海汉人收钱办事倒也办得很俐落,承诺了会让清军止步大同江,到目前为止也算是说到做到了。虽然要价高到让朝鲜已经难以承受,但如今可以看到战争结束的曙光了,就算咬着牙也得想法把这钱先给筹出来。

    金尚宪得了定心丸,悬在心口的大石也终于放回了心底,当下便向钱天敦告辞,安安心心地回住处等消息了。

    清军的新一波攻势虽然没有直接全军出击,但也的确是摆出了孤注一掷的架势,除了随军民夫和少数后勤部队之外,几乎所有作战部队都离开了营地,在大同江畔的平原上集结成数个黑压压的方阵。

    当然了,以海汉阵地的宽度,要将这几万人同时投入战场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只能分批发动进攻。而且很要命的是这附近地区没有太多能够让清军加以利用的材料,大大限制了清军所能采取的进攻手段,类似投石机这种大型器械就不说了,甚至连快速通过濠沟和铁网用的木板都做不出几张来。

    清军的进攻方向没有作出大的调整,依然是以海汉阵地的中路为主攻点。这是因为这条防线的东西两端都是河流,进攻部队难以充分展开队形,而中路的地势较为平坦,加之上一轮的进攻已经在中路清理出了大概五六丈宽的通道,这让清军认为再加一把劲或许就能顺着这条通道攻入海汉阵地了。

    当然了,清军也不是没有注意到海汉军在清理完阵前的尸体之后对这处防线豁口进行了修补,但问题就在于清军目前已经没有更好的进攻方向可供选择。如果要另挑一处地段再来一次,又要耗费大量的炮弹来开路,而清军当前后勤越发吃紧,已经没有这样的资本来挥霍了。

    至于战术方面,清军同样也拿不出什么新东西,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军中的盾牌和盔甲集中起来,优先装备到率先冲锋的几支部队中。如果这几支敢死队性质的部队能够在海汉防线上打开真正的缺口,那么后续投入的部队也就用不着那么全面的防护手段了。只要能够真正进入到面对面短兵相接的战斗阶段,清军将领们对于己方兵卒的搏杀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战斗依然是以双方的火炮互射为开始,火炮性能占优又搭建了炮台掩体的海汉一方很快就占据了主动,对平原上尝试集火打开进攻通道的清军火炮开始一一点名。清军虽然也尝试用麻袋土包来充当掩体,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特别是那些因为射程有限而需要前出到更危险位置的小口径炮,基本无法逃过对面的定点清除射击。

    炮战仅进行了半小时左右,清军阵地上的火炮就只剩大约一半的数量了。这种状况对于皇太极而言无异于是在从他身上硬生生地割rou,这些火炮的铸造过程就耗费了大量的军费,炮兵的训练更是极为不易,如今以这种方式被迅速消耗掉,可以说是让清军的作战实力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在下降。

    尽管那处进攻通道中的防御工事似乎尚未完全被摧毁,但心疼炮兵损失的皇太极还是果断下达了进攻命令,让骑兵开始出击。

    但这个命令稍后就暴露出了cao之过急的弊端,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去的骑兵发现这处进攻通道中仅仅只有最前面的一部分拒马被己方的炮击损毁,而后面依然还有数量相当多高大拒马存在,根本无法直接冲锋到海汉人的阵地上去。冲到这个位置的骑兵部队又不可能调头再退回去,只能照着之前的战法,硬着头皮下马持盾徒步推进,期望能以人力搬开前方的工事,为后续的骑兵冲锋扫清障碍。

    可是这样的想法也是徒劳的,摆在清军面前这些齐胸高的铁拒马不但互相用扣件连接起来,底盘还用粗大的地钉钉在了地面,用他们手里的刀枪根本难以撬动。相比旁边那密密麻麻看着就令人心生绝望的铁网拒马阵,步兵倒是可以从这种拒马相对稀疏的空隙间穿行向前,但大队骑兵就无法顺利通过了,唯有下马步战这一条路可选。

    在发现前方的骑兵拥堵于那处进攻通道的状况后,清军将领们还是及时作出了反应,让步兵压上充当进攻主力。但对于该如何去破除海汉阵地上这些碍事的防御工事,清军依然没有拿出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

    无奈之下,清军只能用上了歪招,让步兵携带木制跳板上前,尝试在这些拒马上方直接搭起跳板,让骑兵从跳板上快速通过。这都是用近两天从远处砍伐回来的树木制成,几根碗口粗的木料并排固定起来,形成宽约两尺,长约一到两丈的跳板,搭在拒马上的确能起到快速翻越的效果。

    但海汉军显然不会让这种简单粗暴的伎俩轻易得逞,在几骑清军用这种手段通过了两排拒马之后,海汉阵地上便对着搭建跳板的位置进行了集火,连跳板带拒马都一并轰了。

    这种做法虽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清军的木制跳板就只有那么十几条,毁完就没了,而海汉虽然失去了一部分拒马,但大队骑兵依然无法通过这片区域。至于零星冲杀过来的骑兵,基本上也没有机会避过近距离上的火枪攒射。

    随着清军步兵加入战斗,战局似乎又回到了上一轮的时候,不断涌入的清军步兵在交叉火力的射击之下完全就是人形移动靶,变成了海汉军练习射术的道具。而清军的盔甲和盾牌,对这种密集射击的防护能力实在很有限,并不足以帮助他们对抗空中不断飞来的子弹。他们中弹倒下的速度,甚至比后续部队冲进这个杀戮战场还要更快,以至于海汉独立团的士兵们还能不时地停下来休整片刻,等待下一拨的清军涌进来送死。

    高桥南为了这场战斗特地在火线上准备了六个步兵连,三个连负责战斗,三个连候补轮换,以确保火力输出强度能够一直保持在他所要求的水平线之上。当然了,这种作战方式对于弹药的消耗速度也是非常惊人,每分钟射出的子弹几乎都保持在千发以上。如果换作联军中的另外几支部队来顶在同样的位置,那清军的攻势大概很快就将耗完他们的弹药储备了。

    而对于清军来说,这个所谓的进攻通道就变成了一个不断吞噬人命的无底洞,只见到部队不断地往里面填,却没有看到任何的作战成效出现,火线上的进展究竟如何,坐镇后方的指挥官也很难得到一个清晰的反馈。

    战斗开始约一小时之后,清军已经在这处进攻点损失了整整五个牛录的兵力,虽然数目似乎不算太大,但要知道这几乎都是各旗的精锐部队,光是精贵的巴牙喇战士就有两百余人,就这么毫无作为地折损在了那个交战地带当中。

    而来自火线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一般剿灭了将领们的热情——在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之后,清军向前推进的距离依然十分有限,与海汉兵藏身的堑壕至少还有十几丈远。

    这个距离对骑兵冲锋来说转瞬即至,但在阵地战当中,特别是与海汉军这种特殊对手进行的阵地战,那就是意味着单方面的屠戮。在这种交战距离上,清军士兵很难给藏身于掩体中的对手造成有效杀伤,只能在中弹之后怀着绝望的心情倒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