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历史小说 - 寒门天骄(科举)在线阅读 - 寒门天骄(科举) 第187节

寒门天骄(科举) 第187节

    萧景曜撑不住笑了,伸手将这个愈发坠手的崽崽抱了起来,眉眼温柔,耐心地问小汤包,“你觉得爹爹忍心让你挨打吗?”

    小汤包果断摇头。

    萧景曜微微一笑,点了点小汤包的鼻子,“太子的功课十分优秀,夫子们都对他赞不绝口。绝对不会发生惩罚伴读的事。就算太子没完成好课业,陛下也不会让夫子打你的手心。”

    这点待遇,萧景曜还是能为他的崽崽争取来的。这个实心崽这么可爱,他这个当爹的都舍不得揍,别人凭什么打他的崽崽?

    永嘉帝也没揍过孩子。两个生了省心儿子的幸运家长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觉得打孩子这事儿还是不能干,两个孩子都不熊,偶尔淘气一下那叫孩童的天性,不能打。

    小汤包得到了萧景曜的保证后,终于放下心来,很快就开心起来,满眼都是憧憬,“皇宫里有御膳房,御膳房做出来的饭菜肯定特别好吃!”

    小吃货解决了挨打危机,立即就盯上了御膳房的饭菜。

    萧景曜回想了一下自己当中书舍人时吃过的工作餐,没忍心告诉小汤包,御膳房的手艺也就那样,无功无过,有时候还比不得家里的大厨。

    不过看着小汤包开开心心的模样,萧景曜也没打击小汤包的上学热情,而是笑眯眯地问小汤包,“太子比你年长五岁,课业进度也比你快。夫子现在给太子讲的课,你都没听过。要是你不努力学的话,可能就会在太子面前变成一个笨崽崽。”

    什么?还有这事!小汤包倏地瞪大了眼,像一只猫儿一样,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而后闪亮亮的眼睛紧紧盯着萧景曜,“爹爹,我要学!”

    他必然不能做上书房最笨的崽!

    虽然上书房总共就两个崽。

    不过永嘉帝想到自己的皇位已经稳得不能再稳了,想了想,将废太子以及宁王和平王的长子都放了出来,和其他小皇子一起去上书房念书。

    至于正宁帝留下的那几个还未成年的皇子,永嘉帝瞅了瞅他们的年纪,顺手将他们拎去朝堂试着干活。

    也快到出宫开府的年纪了,朝堂现在缺人缺的紧,正好让他们去历练一下。

    这样一来,上书房就热闹了起来。永嘉帝又露了口风,说是要给皇子们找伴读。

    这下,宫外也热闹了起来。

    谁不知道太子就在上书房念书。要是能让家里的孩子当上太子伴读,这可是天大的机遇!看看萧景曜和永嘉帝,都不是伴读的情分,而是年少时的交情,现在萧景曜这个御前红人多让人羡慕?

    说酸话的人,下意识地忽略掉了萧景曜本身的能耐。也不想想,要不是萧景曜的实力足够能打,正宁帝和永嘉帝会不会这么信任萧景曜,让萧景曜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做出的每一样重大决定都是能引起动荡的大事。

    萧景曜对此不置可否。一下子选这么多伴读,小汤包也就没那么打眼了。不然就小汤包这一个太子伴读成天出入宫廷,怕是有不少人要眼红得扎小汤包的小人了。

    萧景曜又想到那三位被正宁帝圈禁的王爷,或者该叫他们庶人,据说自从正宁帝去世后,宁王和平王都老实得很。废太子那边就更安静了。废太子早亡,太子妃没有其他两位王妃的糟心事。毕竟不过是圈禁而已,还是圈禁在风景优美,占地面积不小的别院里,不管是正宁帝还是永嘉帝都没有缺他们伺候的人手,也并不拘着他们戒色。

    是以这些年,宁王多了五儿四女,平王多了六女两子。据说这两人被圈禁后就一蹶不振,沉迷享乐,每日只在别院中饮酒作乐,姬妾成群,正好他们被圈,一门心思都在造人上,府里着实热闹了许多。直到后来正宁帝病逝,平王和宁王哭得不能自已,回别院守孝,收敛了许多。

    如今永嘉帝想起来让他们的大儿子去上书房念书,宁王和平王纷纷心中大定。老六这是有意给孩子一条生路啊!

    这时候,宁王和平王也顾不得颓废了。他们这辈子肯定是圈禁到死,但孩子有机会出去,他们这个当爹的自然欣喜万分,一时间竟对永嘉帝生出许多感激之心。再回想起自己当年对永嘉帝的嘲讽与不屑,只觉得恍然如梦。

    相比起来,废太子妃对永嘉帝的感激,就是实打实的,不掺一丝水分。

    永嘉帝本来也记挂着废太子留下的妻儿。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翻墙跑去照顾侄子。现在自己当了皇帝,让一个侄子出来开府承袭他们这一支,也算全了他和废太子以及宁王和平王之间的兄弟情义。

    这是天家私事,大臣们也不在这些小事上叨逼。谁知道这里头会有怎样的内情,万一踩到雷砰砰砰把自己炸成烟花,那多冤。

    萧景曜也不担心多了些人一起在上书房念书会对小汤包造成不好的影响。

    永嘉帝对太子,完全照搬正宁帝对他的那一套。别看太子还小,东宫待遇也是独一份的。哪怕同在上书房念书,因为年龄参差不齐,学业基础也良莠不齐,太子也不会和其他人一起上课。

    毋庸置疑,太子的课业是同辈人中最好的。他们也没有那个颜面让太子来迁就他们。

    萧景曜故意逗小汤包,激发小汤包的好胜心也是如此。上书房确实有着大齐最好的师资力量没错,但这一切都以太子为主。小汤包聪明归聪明,但一开始就没跟上,多打击小朋友的自信心。

    好在这两年萧景曜断断续续教了小汤包许多东西。萧景曜上课,不拘泥于书本,通常是想到哪儿就给小汤包讲到哪儿,经常发散思维,讲完书本上的东西,还会给小汤包发散出各种有趣的奇闻趣事。

    小汤包听得津津有味,知识不断 1 1。

    再加上小汤包小小年纪就跟着萧景曜往返于京城和闵州之间,一路上亲身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眼界也随之开阔。若是单独论知识的深度,小汤包可能比不过太子,但要是论知识的广度,那小汤包就该笑眯眯地对太子说一声承让。

    萧景曜现在再给小汤包把落后于太子的进度给补上来,太子都要被小汤包卷出危机感。

    照相机记忆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当初是萧景曜的同窗深受打击,现在太子也逃不过。

    永嘉帝是个天赋党,太子碰上个天赋党伴读,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坑人与被坑方面,父子俩达到了微妙的能量守恒。

    这一次选出来的太子伴读也不止小汤包一个。永嘉帝对太子大方得很,原本打算给太子安排两个伴读,但一看另外一个班,本就人多,再加上每人两个伴读,更加热闹,愈发显得太子这边冷冷清清。

    这永嘉帝能忍?

    永嘉帝当即大手一挥,决定给太子选四个伴读。

    小汤包已经内定,还有皇后娘家,送来了一个太子的表哥,瞧着乖乖巧巧,正好合了太子的眼缘,四个伴读的位置就被定下两个。剩下的两个伴读之位,永嘉帝给了老牌勋贵安国公家的孙子,还有公孙家的孩子。

    外戚,勋贵,世家以及小汤包这个寒门官员之子,正好把朝廷的各方势力全都给包圆了。

    萧景曜揶揄永嘉帝,“以前陛下万事不cao心,现在办一件事得在心里琢磨五六回。”

    永嘉帝没好气地瞪了萧景曜一眼,“不提悠闲生活,我们还能做好朋友。”

    萧景曜微微一笑,认真听着永嘉帝发牢sao,什么为了这个太子伴读名头,各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还把手伸到了宫里头来啦,什么孩子太熊,惹得夫子勃然大怒啦……絮絮叨叨讲了好一阵儿,永嘉帝才拍了拍萧景曜的肩,笑着问他,“马上就要出海了,你可做好了准备?”

    萧景曜神情一肃,“那是自然!”

    “海上航线,你应当比朕更清楚。朕对你就一个要求,”永嘉帝含笑看着萧景曜,“好好活着回来。”

    萧景曜对于大齐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大齐缺了萧景曜,失去的不仅仅是随便可以替代的二品总督,而是一个生了一双慧眼,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千百年后的传奇能臣。

    永嘉帝叹气,“练水师不知又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哪怕胡阁老现在不管户部了,都得心疼得跳起来对朕拍桌子。”

    萧景曜很是淡定,“钱赚来就是准备花的。放在那儿不过是死物,只有让钱流入市场,才会是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

    永嘉帝听不大懂,但他神奇地get到了流动资金的重要性,脑海中灵光一闪,激动地拍着桌子,蹭的一下站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萧景曜身边,眼睛的亮度让萧景曜觉得屋里多出了个探照灯。永嘉帝兴奋地问萧景曜,“朕知晓民间有许多放印子钱的?”

    印子钱,萧景曜并不陌生。在萧景曜没穿越的时空,这个词语也是个让人觉得十分熟悉的词汇。《红楼梦》中,凤姐儿就放过印子钱。

    就是古代版的高利贷。

    大齐禁止放印子钱,但民间放印子钱之风却屡禁不绝。印子钱的利息奇高,一般都是“九出十三归”。所谓九出十三归,就是借十两银子只给九两,扣下的那一两银子,算是手续费。但借条上写的是十两,三个月后,连本带息共还十三两。

    也就是借九两还十三两。萧景曜在心里飞快地计算了一下,按照年化利率来算,印子钱的年化利率已经达到了383.39%。怪不得民间一直有“印子钱,一还三,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的俗语。

    萧景曜不知道永嘉帝为什么突然提到印子钱,这个思维有点太跳跃了,萧景曜都有些跟不上。

    永嘉帝继续兴奋,“百姓们手里有余钱,去放印子钱,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穷苦百姓实在没了出路,才去借印子钱。这才导致民间放印子钱之风屡禁不绝。你看看,这一边有余钱,想赚钱,一边没有余钱,想借贷。既然民间有这个需求,不若朝廷来办一个这样的钱庄?与其让百姓们将自己所有的家当都抵押给放印子钱的,不若抵押给朝廷办的钱庄。好歹朝廷的钱庄收取的利息没有放印子钱的高。”

    萧景曜都惊呆了。

    好家伙,永嘉帝这说的不就是银行吗?

    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搞金融的没提出来办银行,永嘉帝这个土生土长的皇帝反而想到了这点。

    萧景曜给了永嘉帝一个大拇指,认真赞叹了他一句,“陛下圣明。”

    “朝廷可以给百姓放贷,但放贷的利息如何算,得经过缜密的计算……”萧景曜开始给永嘉帝讲解如何计算利息。

    永嘉帝瞬间蚊香圈圈眼,赶紧伸手打住萧景曜的魔音穿脑。别念了别念了,头已经开始疼了,这个算法怎么可以如此复杂!

    永嘉帝觉得这不是他这个皇帝该受的折磨,于是又把户部尚书召进宫来,让萧景曜去折磨户部尚书。

    被萧景曜灌了一耳朵怎么算利息的户部尚书何明渊:“……”

    谢谢,有被攻击到,脑子已经开始打结了。

    不过何明渊到底是胡阁老都夸过的得力干将,哪怕再晕,也认真将萧景曜所说的东西都慢慢消化完了,而后就用饱含深意的目光看着萧景曜:不愧是热爱搞事情的萧大人。就算要出海了,都要在临走之前又给朝廷扔个新鲜东西。

    还真别说,这个银行要是真办成了,百姓们实在走投无路,也不至于去接触印子钱。

    这都是害人性命的东西,要是还不上,等待借了印子钱百姓的,就是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卖自己的结果。

    若是在银行借钱还不起,卖身也是卖给官府,总归不会比卖给别处差。

    这样将经济学问玩出花来的风格,是萧景曜的做派没错了!

    看懂了何明渊眼神的萧景曜:“……”

    他要是说这事儿和他没关系,会有人相信吗?

    永嘉帝对着萧景曜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何阁老,这是陛下的提议,下官不过是稍作填补罢了。”

    何明渊不赞同地看着永嘉帝:陛下怎么还抢臣子的功劳呢?

    永嘉帝:“……”

    夭寿了,这年头儿,实话都没人信了。

    萧景曜差点没憋住笑出声,同样回了永嘉帝一个灿烂的笑容。

    今天的永嘉帝,依然十分想写一篇《我的一个冤种朋友》。

    萧景曜说得越仔细,何明渊的眼神就越亮。这个银行有点东西啊。重点不在借钱,在存钱!

    要是那些高门大户都将银子存在官办银行,哪怕有要借出的部分银钱,留在银行中的现银必定非常多。有这样一笔银子,可以做的事情又多了去了。

    何明渊深深地看着萧景曜,体会到了当初胡阁老复杂的心情。这么好的苗子,竟然就只在户部待了不到一年?

    萧景曜这手生钱的本事,何明渊心服口服。要是这会儿永嘉帝直接说要把他的户部尚书之位给萧景曜,何明渊都不会有一点怨言。

    萧景曜看着满脸严肃,不断向自己追问细节,认认真真做笔记的何明渊,觉得自己又碰上了卷王。

    偏生最先提出这事儿的永嘉帝还在正大光明的摸鱼,捧着茶杯笑眯眯地看着萧景曜和何明渊讨论得热火朝天,觉得入口的茶都香了不少。这才是皇帝该过的日子!他只要安排别人干活就行!

    奈何萧景曜马上就要离开京城了,永嘉帝薅羊毛的时间有限,很是郁闷。

    可恶,朝堂怎么就不能出现第二个萧景曜让他才薅羊毛吗?

    平心而论,世上神童数不胜数。萧景曜能过目不忘固然令人羡慕,但大齐官员又不止萧景曜一个人能过目不忘,再说了,能考中进士当官的,谁的记性差了?就算做不到过目不忘,看个四五遍就能背估计都是基cao。

    但永嘉帝想要第二个萧景曜,那难度系数就直线上升。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永嘉帝想了想没有小伙伴帮忙处理政务的灰暗生活,整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而后用满怀鼓励的眼神看着何明渊,“何卿,此事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办。”

    何明渊郑重点头,“臣遵旨。”

    果不其然,办银行的消息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萧景曜,人人自危。抄家总督不会又想搞什么大事吧?实在是被他查账查出心理阴影了。

    真就是景曜查账,生死难料。

    至于办银行,听着倒是不错,以后存钱借钱都有了个官方的去处,反正官员们不允许经商,也不允许放印子钱。现在将家里的存银存进银行赚利息,倒也不错。反正萧景曜马上就要出海了,他再怎么想搞事情,人都不在京城,也搞不了什么大事。出海好啊,出海妙啊,去折腾外族人吧,抄他们的家去!

    感受到落在自己身上惊疑不定的目光,萧景曜也只能无奈叹气。

    这一次,真的不是他先动的手!

    永嘉帝憋笑。

    这种有关银子的大事,朝臣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还是决定先在京城施行。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能及时喊停,免得造成更多的损失。若是办得不错,再逐渐推行到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