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小说 - 言情小说 - 此生应不负[民国]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

分卷阅读13

    天所发生的事情,十分默契。

    “我吃饱了。”

    直到锦颐草草的填饱肚子,将手中的碗筷轻轻放下,这才打破了两人间那种难言的寂静。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谢锦言并没有回她什么。幸好她也并不强求——

    今天的事是个巨大的冲击,对谁都是。

    她转过身,缓缓地上了楼,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顺手将房门关上。与以往不同,她并没有首先躺在床上,反倒踏着有些沉重的步伐,沉沉地坐在了书桌前的木椅之上。

    身前的红木书桌之上,稍稍有些凌乱。被随手丢在一旁的钢笔,两三本被随意叠在一起的游记......

    那是她经常在书桌前看书时所留下的痕迹。

    但此时,坐在这熟悉无比的位置上,她的心情却较之以往相差太多太多......

    拉开红木书桌下的抽屉,锦颐随手从那一沓白纸中抽出四五张,便轻轻摆放在了身前木桌的空处上。她又拿起那被随手丢在一旁的钢笔,打开笔盖,将它用墨水汲满后,便将笔尖落在了白纸上——

    “在绥城的小镇上,有那样一个财主,我们姑且称他为李财主。

    李财主有许多地,也有许多的钱。他不大在乎他手下的劳工是死是活,他只在乎他们能为他赚上多少钱,他能从他们的身上压榨出多少钱。他们如果是活着的,他便希望他们拼了命的去为他赚钱。他们如果不幸死了,或者他还有刻薄的吐一口口水,骂一句‘晦气’。

    绥城很大,李财主是绥城最有钱的人,曾经他也一度以为他是天下最有钱、最会做生意的人。直到有一个外地的商人来到了绥城——”

    锦颐写写又停停,最终如此写道。

    救亡图存。要做到这四个字,哪是简简单单的说上一句“扬我华夏”便可做到的?

    这个国家,从来便不缺乏懂喊口号的人。

    她既然想到了要去改变些什么,那便必然是要抱着一股贯彻到底的决心。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她总是需要尽力去做些什么的。

    说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她将别人看成是愚昧,熟知她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个傻子。一个人若与整个社会相差太多,最后的结果不是被同化,便是变成一个疯子。她只是选择让自己真正融合于整个年代罢了。

    尤其,国难当头,没有一个人是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的——

    “‘不,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你是不是弄错了?你再给我回去看看,你一定是弄错了!’李财主时而低声呢喃,时而摇头晃脑,始终不肯相信那新来的杨商人竟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便轻而易举的将他名下的米行生意尽数抢走。

    甚至,他还以为这是米行的掌柜记错了账。于是他便像一个惯于使用骗术的人,喜滋滋的把自己给骗了,还兴奋于自己为自己所找到的那个拙劣的借口。”

    锦颐手中的笔始终不曾停下,笔尖与纸张的摩擦间,不断发出“沙沙”的暗响。

    曾经,她轻嘲如谢锦言那般的文人,哂笑他们对时政格局的探讨是一种对改变的渴望的自我满足,是一种徒劳的妄想。但现在,她想要学习他们。

    这个时代,是属于文人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文字惯于被浏览、语句惯于被倾听的年代。哪怕是半字不识的人底层劳动者,他们也会从别人的嘴中听到最新的新闻。

    这个年代没有那样多高雅的人,那些所谓的文人风采,所谓的名流雅致,不过是整个社会百分之一的存在。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其实还是那些仍旧在生活困窘的边缘死死挣扎着的劳苦人民。

    而她的文章,其实是写给他们的。

    他们听不大懂高雅的语言,看不明白华丽的篇章。他们即便是听别人念报纸来打发时间,也更喜欢流于口水的语言文字。他们麻木,他们冷漠,因为他们受够了黑暗的倾轧,他们不能从那些文人的文字里得到丝毫的慰藉,他们,绝不是不想反抗的愚民。

    没有人喜欢长久的低垂着自己的头颅,没有人喜欢用屈辱和凌虐去压弯自己的背脊。

    锦颐如此坚信着。

    她要将那些情感、道理、呼吁、呐喊,统统揉碎以后,再重新捏造成一个个崭新的故事融合进去。

    她的文章,是写给天下所有人的,与识字与否无关——

    “‘哎,你听说没?那个新来的杨商人对自己手下的人可真好!’

    ‘嘿,好什么好,他也只是对自己带来的手下好罢了。我有一个亲戚去他那里做工,虽然待遇不错,但那些人可都瞧不起我那亲戚了,明里暗里的总是在讽刺我亲戚是一条见着钱就扒上去的狗!’

    李财主的店铺里,两个同是打扫的小厮,一阵窃窃私语过后,忽然便都沉默了下来。

    李财主在门后偷偷地听了以后,便也偷偷地走开了。

    原先,他以为那杨商人不过是偶然间才能抢走他的米行生意,可等那商人又将他的布庄生意统统抢走之后,他才真正明白,他是真正的技不如人。

    ‘你们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生意一天天被杨商人抢走,李财主整天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便将手底下的几个大掌柜和家里的老管家给唤了来,势要论出个出路。

    ‘我看......要不我们也学学那商人的法子......改变一下店里的经营方式算了......’布庄的掌柜神色有些犹豫,一边打量着李财主的神色,一边迟疑道。

    但他刚说完,另一珠宝铺的掌柜便立马摇头否决道:‘不行,他们那经营方式才出现多久?怎么会赶得上我们这用了许久的经营方式?’

    几人的意见相左,李财主自己一时间也拿不出一个准确的决定。

    ‘好了好了,你们都别吵了。要不便都试试好了。’沉了口气,李财主最终开口道。”

    其实,所谓的李财主便好比华夏,所谓的杨商人,便好比那些侵华的洋人了。曾经的李财主有多骄傲自大,此刻便有多为难难堪。

    华夏之于那些洋人是什么?究竟是那些仍旧活在想象中的华夏人所想的合作友人,还是他们眼中的一场笑话?他们所谓的礼遇究竟只是出于他们的教养,还是他们真的以为华夏民族是他们真正值得尊重以待的民族?

    她不否定在洋人的管理下,租界的法纪法规更为规整公正,人们在租界的生活更为安稳。毕竟谁也不是个傻子,若非如此的话,怎么还有那样多的文人名流选择住在租界?

    但是,租界的公平是相对的。华夏人和洋人的地位,本身便是不对等的。只有那样真正大权在握的华夏人,和那些极具盛名的名流、有才之士,才是洋人真正愿意礼待的人。

    那么,那些底